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壮

作品数:268 被引量:924H指数:16
供职机构:湖北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2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理学
  • 9篇文化科学
  • 6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8篇测序
  • 96篇高通量
  • 95篇高通量测序
  • 57篇电子舌
  • 43篇电子鼻
  • 43篇乳酸
  • 43篇乳酸菌
  • 38篇细菌多样性
  • 31篇测序技术
  • 29篇细菌
  • 27篇发酵
  • 27篇风味
  • 26篇高通量测序技...
  • 25篇微生物
  • 25篇大曲
  • 21篇米酒
  • 20篇多样性
  • 20篇滋味
  • 17篇色谱
  • 17篇相色谱

机构

  • 267篇湖北文理学院
  • 25篇石河子大学
  • 18篇四川省农业科...
  • 9篇湖北米婆婆生...
  • 9篇安琪纽特股份...
  • 8篇湖北古襄阳酒...
  • 7篇襄阳市公共检...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3篇安琪酵母股份...
  • 3篇湖北澳利龙食...
  • 3篇柳州工学院
  • 2篇宁夏大学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黔南民族师范...
  • 2篇烟台南山学院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襄阳职业技术...
  • 2篇河南牧业经济...
  • 2篇湖北庐陵王酒...
  • 2篇枣阳市灵鹿酒...

作者

  • 267篇郭壮
  • 90篇王玉荣
  • 81篇张振东
  • 65篇赵慧君
  • 27篇董蕴
  • 24篇汤尚文
  • 23篇单春会
  • 23篇沈馨
  • 21篇于博
  • 19篇吴进菊
  • 16篇余海忠
  • 16篇蔡宏宇
  • 14篇李云捷
  • 11篇邹金
  • 9篇李华佳
  • 9篇豁银强
  • 9篇王丹丹
  • 7篇朱永清
  • 6篇夏小梅
  • 6篇王念

传媒

  • 69篇中国酿造
  • 43篇食品研究与开...
  • 31篇食品与发酵工...
  • 26篇食品工业科技
  • 15篇中国调味品
  • 9篇食品科学
  • 8篇中国乳品工业
  • 8篇肉类研究
  • 5篇食品科技
  • 4篇中国微生态学...
  • 4篇食品工业
  • 4篇保鲜与加工
  • 4篇中国食品添加...
  • 4篇现代食品科技
  • 3篇绿色科技
  • 2篇粮食与油脂
  • 2篇中国食品
  • 2篇农产品加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学园

年份

  • 16篇2024
  • 39篇2023
  • 20篇2022
  • 24篇2021
  • 32篇2020
  • 38篇2019
  • 46篇2018
  • 21篇2017
  • 18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2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枣保健馒头生产工艺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在面粉中添加红枣粉研究红枣保健馒头的生产工艺,并进行色度和质构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试验条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红枣保健馒头的最佳工艺条件红枣粉添加量为6%、水添加量48%、发酵时间为100 min。色度分析显示,随着红枣粉添加量的增加,白度减小,红度增加。
郦梅沈馨郭壮赵慧君
关键词:馒头红枣粉响应面感官评价质构分析
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辣椒酱核心细菌类群研究被引量:23
2018年
在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个辣椒酱细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解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电子舌对辣椒酱的滋味品质进行评价,探讨核心细菌类群对辣椒酱滋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acillus)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是湖北当阳地区辣椒酱中的优势细菌微生物,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7.62%和20.66%。在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水平上发现14个核心OTU,其中分别有5个和3个OTU隶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和葡萄球菌s(Staphylococcu)。酸味是辣椒酱样品间差异最大的滋味指标,微生物构成对辣椒酱滋味品质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
沈馨王艳代凯文尚雪娇董蕴郭壮
关键词:辣椒酱细菌电子舌滋味
咸丰鲊广椒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泡菜发酵特性评价被引量:7
2019年
从湖北恩施州咸丰地区采集自然发酵的鲊广椒样品,采用传统可培养法对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并使用所分离到的乳酸菌作为发酵剂,豇豆为原料进行泡菜的制作。通过电子鼻、电子舌与有机酸的测定,评价这些乳酸菌的泡菜发酵特性。结果显示,从5份恩施州咸丰地区鲊广椒中共分离得到20株乳酸菌,均鉴定为植物乳杆菌群。所分离的不同植物乳杆菌对泡菜水中的甲烷、有机硫化物、萜类物质以及乙醇等风味物质有较强的作用(p<0.05),但是对泡菜水样品的氨气、芳香味、烷烃与氢气类气味物质作用不明显。乳酸菌HBUAS51135、HBUAS51141、HBUAS51146、HBUAS51153、HBUAS51155、HBUAS51156与HBUAS51157发酵制作的泡菜水样品的酸味显著高于未接菌处理(p<0.05),同时苦味、涩味、后味A与后味B的值也较低。经分析,泡菜水中的主要有机酸为乳酸和乙酸,其中乳酸菌HBUAS51131、HBUAS51134、HBUAS51136、HBUAS51141、HBUAS51150、HBUAS51155和HBUAS51156发酵的泡菜水中乳酸含量均高于9.20g/L。因此,乳酸菌HBUAS51141和HBUAS5156的泡菜发酵特性更好,是豇豆泡菜复合发酵剂开发的候选菌株。
邓风张一涵罗芳会赵慧君郭壮张振东
关键词:有机酸泡菜滋味
基于电子鼻和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原料酿造黄酒风味品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分别以籼糯米、大米和粳糯米为原料在同一条件下酿造黄酒,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不同原料酿造黄酒的风味品质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原料酿造黄酒风味品质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经电子鼻技术评价发现,传感器W1C和W3C对粳糯米酿造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响应值显著偏高(P<0.05)。经GC-MS技术检测发现,以粳糯米为原料酿造的黄酒中乙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5),而异戊醇、异丁醇和2-甲基-1-丁醇相对含量显著偏低(P<0.05)。结果表明,黄酒的风味品质以粳糯米为原料酿造的最佳。
葛东颖龙旭霞杨成聪赵慧君张振东郭壮
关键词:黄酒风味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巴东地区豆瓣酱中微生物多样性被引量:11
2019年
为了解湖北省恩施市巴东地区豆瓣酱中微生物的多样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豆瓣酱中细菌16 S rRNA及真菌18 S rRNAV4区基因序列,进而比较豆瓣酱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3个样品共获得117644条有效序列,867个OTUs数目。多样性分析表明,豆瓣酱中具有高度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表明,样品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95.84%)、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7.13%)、厚壁菌门(Firmicutes,32.37%)、放线菌(Actinobacteria,12.87%)为优势菌门,所占比例都超过了10.0%。在豆瓣酱样品中分别鉴定出311个细菌属和16个真菌属,优势细菌和真菌属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8.09%和24.74%,细菌及真菌多样性在属的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加深了对豆瓣酱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认识,以期为巴东地区豆瓣酱中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发掘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赵馨馨崔梦君董蕴倪慧单春会郭壮
关键词:豆瓣酱高通量测序技术微生物多样性
老年人肠道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来源发酵乳杆菌的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首先对湖北襄阳和恩施地区的健康老年人肠道乳酸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然后从中选择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可培养方法,湖北襄阳与恩施地区老年人肠道乳酸菌可以鉴定为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主的5个菌属,15个种。总的来说,发酵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L.salivarius)占老年人肠道源乳酸菌分离株总量的55%左右,表明人体肠道可以作为发酵乳杆菌的重要分离来源。基于8个持家基因的MLST分析表明,25株来源于肠道的发酵乳杆菌可以划分为25个序列型,具有极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选择压力分析与phi-test,选用的8个持家基因均受到纯化选择作用,且其中仅基因rpoB显著经历了基因重组事件;另外,基于Prim’s和goeBURST的进化分析表明,一半左右的肠道源发酵乳杆菌倾向于形成单独的分支,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可能的原因是为适应肠道环境,这些发酵乳杆菌经历了有异于发酵食品生境的进化历程。
张振东王玉荣向凡舒侯强川李宝坤郭壮
关键词:乳酸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发酵乳杆菌
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堆积发酵醅堆腰线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解析被引量:1
2023年
采用纯培养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第四轮次堆积发酵正常和腰线酒醅中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通过纯培养计数发现,酒醅腰线处乳酸菌、细菌以及酵母和霉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正常酒醅(P<0.05)。经α多样性分析发现,正常和腰线部位酒醅细菌及真菌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β多样性分析发现,两处酒醅中细菌类群差异不显著(P>0.05),而真菌类群差异显著(P<0.05)。经Wilcoxon test检验发现,酒醅腰线处芽孢杆菌(Bacillus)和丝衣霉属(Byssochlamys)的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0.05),而毕赤酵母属(Pichia)、酵母属(Saccharomyces)、有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和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显著偏低(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腰线部位酒醅微生物菌群间相较于正常部位存在更加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腰线与正常部位酒醅的微生物类群差异主要体现在真菌类群上。
邓子文贺子豪何梦雪田龙新周加平刘菊珍郭壮
关键词:酱香型白酒腰线酒醅
南宁地区酸柠檬细菌多样性及潜在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为解析广西南宁市家庭自制酸柠檬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潜在功能,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酸柠檬样品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PICRUSt软件对其基因功能和表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酸柠檬中微生物多样性较高,不同样品间优势细菌含量差异较小。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硬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累计平均相对含量达98.23%;优势细菌属为劳尔氏菌属(Ralstonia)、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诺卡氏菌属(Nocardia)、假单胞菌属(Pelomonas)和别样杆菌属(Alistipe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66.13%、8.18%、2.87%、1.27%、1.01%。酸柠檬中具有氨基酸转运与代谢、能量生产和转换功能的细菌序列占总序列的比例较高,均>7%,可促进酸柠檬独特风味的形成。
何梦雪张彦崔梦君郭壮熊建文王玉荣
关键词:细菌多样性高通量测序
基于理化指标和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红曲品质及微生物类群的解析
2023年
为揭示产自山东地区的红曲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类群,本研究从山东某制曲公司采集了3个红曲样品,在对其理化指标和发酵特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类群进行了解析,并对其蕴含的芽孢杆菌和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发现,3个红曲样品的水分含量在8.27%~10.30%之间,酸度含量在1.0~1.3 mmol/10 g之间,氨基酸态氮含量在131.65~172.76 mg/100 g之间,糖化力在476~764 U/g之间,酯化力在331~548 U/g之间,发酵力、液化力和酒化力均不足10 U/g;红曲细菌类群主要由Weissella(魏斯氏菌属,41.93%)和Acetobacter(醋酸杆菌属,9.99%)构成,真菌类群主要由Pichia(毕赤酵母属,55.83%)和Monascus(红曲霉菌属,21.24%)构成,其中细菌与红曲的酒化力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真菌与糖化力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Bacillus siamensis(暹罗芽孢杆菌)占芽孢杆菌分离株的79.17%,Pediococcus pentosaceus(戊糖片球菌)占乳酸菌分离株的55.55%,但三种红曲糖化力达不到行业标准糖化力应≥1000 U/g的要求。由此可见,纳入本研究的红曲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类群主要由B.siamensis和P.pentosaceus构成,Monascus含量偏低而Pichia含量偏高,可能是导致其糖化力偏低的主要原因。
郑巳芳程驰新笑龙树瑺王玉荣田龙新郭壮
关键词:红曲发酵特性微生物类群
3种类型含乳饮料滋味品质的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电子舌技术和多变量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市售3种类型含乳饮料的滋味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虽然3种类型含乳饮料样品其滋味品质整体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S.thermophiles和L.bulgaricus发酵制备的含乳饮料整体滋味品质与配制型更为相似,且与益生菌发酵制备的有较大区别。通过冗余分析发现3种类型含乳饮料样品滋味品质整体结构存在差异是由于酸味、鲜味和丰度(鲜的回味)等3个指标导致的。通过Kruskal-Wallis分析发现,益生菌发酵型含乳饮料的酸味较高(P<0.05),而由S.thermophiles和L.bulgaricus发酵制备的含乳饮料鲜味和丰度(鲜的回味)较高(P<0.05)。
杨雷蔡宏宇王念刘梦婷吕尧郭壮
关键词:含乳饮料电子舌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