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分支杆菌噬菌体Leo生物学特性及抗结核作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明确分支杆菌噬菌体Leo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结核作用,为"鸡尾酒疗法"筛选候选噬菌体。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制备噬菌体Leo,观察噬菌斑形态;电镜观察噬菌体颗粒形态;提取噬菌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确定其核酸类型;以不同MOI扩增噬菌体Leo,确定最佳MOI及最低MOI;通过一步生长曲线,确定潜伏期及裂解量;采用终点滴定反浊法测定耻垢分支杆菌对噬菌体Leo的耐受突变率;检测噬菌体Leo对酒精、温度的耐受性及在不同pH下的裂解能力;通过体外杀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明确噬菌体Leo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作用。结果 Leo噬菌斑圆形透明,边缘清晰,含对称的多面体头部,直径(70±3.0)nm,可弯曲的尾部,尾长(211±31.7)nm;其基因组能被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BglⅠ切开;最佳MOI为0.0 0001,最低MOI为0.0 001,潜伏期为150min,裂解量74,耐受突变率为10-7。Leo对温度、酒精敏感,在pH 7.4和pH 5.0时均能裂解宿主菌。Leo作用于结核分支杆菌72h后,Leo组菌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分支杆菌噬菌体Leo属长尾噬菌体科,双链DNA噬菌体,能够杀灭结核分支杆菌,可作为"鸡尾酒疗法"的候选噬菌体。
- 江莉莎邬亭亭刘平张莉姚义勇郭述良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结核分支杆菌
- 下呼吸道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敏感性变迁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中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初始抗感染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3 155份下呼吸道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同时与2011年、2012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年来下呼吸道分离菌居前3位的一直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分离率上升,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分离率一直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除对米诺环素敏感率达60%以上,对其他各类抗菌药物敏感率都不足40%,ICU较普通病房中敏感率更低,非ICU中敏感率有下降趋势;非ICU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率〉7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ICU中各类抗菌药物敏感率在50%-70%,3年中敏感率无明显变化。然而分离到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高。金葡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在100%,但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逐年增多。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巴唑坦、头孢吡圬敏感率在80%以上,但存在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对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在85%以上。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的敏感率在80%-96%。结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成为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分离主要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开始出现,MRSA分离株数逐年增多,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率的增长是当务之急。
- 张莉彭丽张晓兵郭述良
- 关键词:下呼吸道分离菌耐药性敏感性抗菌药物
- 分枝杆菌噬菌体Chy3对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生长及功能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滴度的分枝杆菌噬菌体Chy3对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生长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滴度噬菌体Chy3作用于人气道上皮细胞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分泌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上皮细胞黏蛋白MUC5A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滴度噬菌体Chy3作用于人气道上皮细胞一段时候后,细胞的生长形态、存活率、凋亡率、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以及黏蛋白MUC5AC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枝杆菌噬菌体Chy3无论高低滴度对体外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生长和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有较好的安全性。
- 熊欣甘易玲徐莉江莉莎张莉郭述良
- 关键词:分枝杆菌噬菌体人气道上皮细胞MUC5AC
- 分枝杆菌噬菌体Guo1环状基因组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初步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Guo1环状基因组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鸟枪法和重叠群组装策略完成Guo1全基因组测序;使用DNAStar、t RNAscan-SE、Promoter predictions、TRF、Glimmer、BLAST软件分别对噬菌体的一般基因组学特征、t RNA、启动子、串联重复序列和编码基因进行分析;运用BLAST软件检索与Guo1基因组相似的噬菌体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推断Guo1的分群;测定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以及对紫外线、氯仿、酒精、温度、p H的敏感性。【结果】噬菌体Guo1的基因组为全长40 086 nt的环状双链DNA,属于G群分枝杆菌噬菌体;含有59个推定基因,7个启动子序列和3个串联重复序列;Guo1对紫外线有较强抵抗性,对酒精、氯仿和高温敏感,最适温度为37°C,最适p H为7.0,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120 min,裂解期120 min,裂解量为47个。【结论】Guo1是首次发现的具有环状双链DNA结构的G群分枝杆菌噬菌体,完成了Guo1的全基因组测序,并初步分析了Guo1的基因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 姚义勇江莉莎张莉郭述良柳岩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 噬菌体TM4 motif3蛋白制备及其复苏结核休眠菌的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分枝杆菌噬菌体TM4 motif3蛋白和构建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休眠菌模型,检测motif3蛋白对结核休眠菌的复苏作用。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噬菌体TM4 motif3基序,将PCR产物连接至表达载体p ET-28a(+),重组质粒测序正确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采用非变性方法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并将不同浓度的motif3蛋白加入结核休眠菌模型中,观察其对结核休眠菌的复苏效果及异烟肼对复苏后结核菌的杀灭作用。结果得到融合组氨酸残基的motif3重组蛋白,在12.65 ku处出现目的条带,浓度为1.1×104pmol·L^(-1)的motif3蛋白对结核休眠菌具有明显的复苏作用且复苏后结核菌能被异烟肼杀灭。结论噬菌体TM4motif3蛋白对结核休眠菌具有复苏作用。
- 张莉江莉莎姚义勇柳岩郭述良
- 关键词:基因表达
- 妊娠糖尿病抑制胎盘AKT-mTOR及SIRT1信号通路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AKT-mTOR信号通路与SIRT1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编程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分娩的15例GDM和15例正常产妇的胎盘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胎盘中AKT-mTOR磷酸化水平与SIRT1的表达水平。以人绒毛外滋养细胞(HTR8/SVneo)体外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渗透对照组和高糖组。各组处理后使用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以及SIRT1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检测各组的凋亡率。db/+杂合雌鼠妊娠至18.5 d处死后,取其胎盘组织,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后,选取野生型子代胎盘为GDM组,C57雌鼠胎盘组织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6只。然后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胎盘组织中AKT-mTOR信号通路。结果:AKT及其下游mTOR磷酸化水平在GDM胎盘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胎盘(0.347±0.031 vs.1.000±0.175,P=0.004;0.465±0.045 vs.1.000±0.098,P=0.000)。同样,GDM组的SIRT1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组(0.682±0.055 vs.1.000±0.127,P=0.044);在细胞模型中,经高糖处理后,AKT-mTOR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0.512±0.056 vs.1.103±0.111,P=0.023;0.262±0.091 vs.1.153±0.057,P=0.001),而SIRT1的表达同样明显降低(0.472±0.034 vs.1.013±0.098,P=0.040)。高糖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14.550±1.624 vs.9.547±0.685,P=0.032)。在动物模型中,GDM组的AKT-mTOR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0.527±0.080 vs 1.000±0.055,P=0.003;0.418±0.059 vs.1.000±0.084,P=0.001)。结论:宫内高血糖环境可能通过抑制胎盘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编程子代的发育轨迹。
- 张莉余昕烊徐萍Philip N.Baker漆洪波童超张华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胎盘AKTMTORSIRT1
- 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5年
- 医院获得性肺炎(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是指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后发生的肺炎,包括在院内获得感染而出院后48 h 发病的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HAP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48~72 h后发生的肺炎。 HAP是美国所有医院中排在第2位的院内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总发病率为0.5%~1%, ICU 内发病率增加至25%,而ICU中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病率是未接受机械通气的6~20倍,病死率高达33%~50%。
- 张莉彭丽
- 关键词:医院获得性肺炎PNEUMONIA病因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总发病率气管切开
- 缺氧模型和多因素模型构建结核休眠菌模型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比较缺氧模型及多因素模型两种结核休眠菌建模方法的优劣。方法利用缺氧因素构建缺氧模型;利用低氧(5%O2)、高CO2(10%CO2)、弱酸(pH 5.0)及营养缺乏(10%7H9液体培养基)多种因素构建多因素模型。分别在第20d、30d时取样,用金胺O-尼罗红染色法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核菌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的情况;用电镜观察结核菌细胞壁增厚情况;并检测其对利福平的耐药率。在建模30d时,将等量的两种模型分别转入新鲜7H9液体培养基中,观察并比较其复苏情况。结果建模20d时,两模型组细菌均出现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无明显差异。两模型组细菌均未出现明显细胞壁增厚。建模30d时,多因素模型组细菌几乎都表现出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而缺氧模型组仍有部分细菌未表现出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同时,多因素模型组在建模30d还出现了细胞壁增厚的细菌,缺氧模型组则无明显改变。多因素模型组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缺氧模型组,且多因素模型组细菌复苏的菌量远小于缺氧模型组。结论多因素模型较缺氧模型能更快诱导结核菌进入休眠状态,且诱导出的结核休眠菌状态更稳定。
- 江莉莎姚义勇张莉柳岩郭述良
- 关键词:缺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