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媛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巴
  • 4篇多巴胺
  • 4篇受体
  • 3篇多巴胺D2受...
  • 3篇慢传输型
  • 3篇慢传输型便秘
  • 3篇便秘
  • 2篇多巴胺D2
  • 2篇受体表达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RT-PCR
  • 2篇肠道
  • 1篇蛋白
  • 1篇多病灶
  • 1篇新生儿
  • 1篇血性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酸性...
  • 1篇酸性蛋白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空军总医院

作者

  • 6篇张晓媛
  • 4篇徐华
  • 2篇郑倩
  • 2篇张旭
  • 1篇尹晓娟
  • 1篇毕淑英
  • 1篇闫燕
  • 1篇陈长春
  • 1篇王琪

传媒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巴胺D2受体与慢传输便秘大鼠结肠动力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Drd2)在便秘大鼠结肠组织表达情况。[方法]: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予复方苯乙哌啶混悬液鼠灌胃,对照组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通过比较2组大鼠日均大便粒数、大便干质量及测定黑便排出时间,判断造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结肠组织Drd2的表达。[结果]:2组大鼠日均粪便粒数、日均粪便质量及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建立成功。实验组Drd2在结肠组织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d2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表达升高,提示Drd2可能与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结肠动力有关。
张晓媛徐华毕淑英郑倩张旭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多巴胺D2受体结肠
多巴胺及其受体与消化道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多巴胺(dopamine ,DA )属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及外周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许多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证实DA 及其受体(receptor)与人体多种疾病,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药物依赖与成瘾、肝性脑病、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高血压等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脑肠轴的重要递质,DA及其受体在胃肠运动、胃酸分泌、胃黏膜血流的供氧、肿瘤等多种消化道疾病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已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胃黏膜保护因子。本文拟将DA及其受体与消化道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报道,为进一步研究胃肠性疾病奠定基础。
张晓媛徐华
关键词:多巴胺受体消化道疾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新生儿脑脊液中GFAP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足月新生儿脑脊液中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HIE足月新生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各20例,经治疗后第21天随访,痊愈42例、好转17例、死亡1例。以发病第1、7、14、21天为研究时点,用ELISA夹心法测定各时点脑脊液中GFAP水平。结果发病第1天脑脊液GFAP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均<0.05),发病第7、14天脑脊液GFAP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均<0.05),发病第21天3组脑脊液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患儿发病第1天脑脊液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HIE发病后不同时间及不同严重程度间脑脊液GFAP水平均存在差异,对其进行检测可预测患儿病情变化及预后。
陈长春柴妍楠闫燕王琪张晓媛尹晓娟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胶质酸性蛋白
多处皮肤肿胀 破溃被引量:1
2015年
1病历资料 患儿男,8岁,以“反复多处皮肤肿胀、破溃8个月余.伴令身疼痛”为主诉于2014—05—02入院:患儿于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外侧皮肤肿胀,压痛不明显,皮温正常,继之破溃、溢脓。随后多处皮肤包括右侧顶枕区、有下眼睑、右无名指根。
张晓媛徐华
关键词:儿童多病灶溃疡性皮肤结核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肠道多巴胺D2受体表达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 receptor,Drd2)在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消化系组织表达情况,探讨引发STC大鼠便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予以复方苯乙哌啶混悬液(8 mg/kg)灌胃制造慢传输便秘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相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5 d记录1次大便粒数、大便干质量及大鼠体质量.饲养90 d后停药1 wk,判断造模成功与否.大鼠解剖后分别选取胃窦、小肠及结肠组织,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组织中Drd2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测定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日均粪便粒数、日均粪便质量及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判断STC大鼠造模成功.RT-PCR能特异性扩增Drd2,Drd2在S T C大鼠胃、小肠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7±1.21,P>0.05;3.12±1.14,P>0.05),而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93±0.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C大鼠Drd2在胃、小肠组织表达与正常大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结肠组织表达显著上调,提示Drd2可能参与STC大鼠的发病机制.
张晓媛徐华郑倩张旭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胃肠道多巴胺D2受体RT-PCR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肠道多巴胺D2受体表达
目的通过研究慢传输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模型大鼠中多巴胺D2受体(Drd2)在消化系胃肠组织的表达,探讨Drd2引发慢传输便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把24只6-8周龄健康的雄性...
张晓媛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胃肠道多巴胺D2受体RT-PCR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