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涛 作品数:18 被引量:51 H指数:4 供职机构: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早产儿7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眼部视网膜病变筛查,统计视网膜病变情况;并分析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78例早产儿中,发生视网膜病变112例,发生率为14.4%。经过随访观察大部分患儿病变自行消退,30例患儿经眼底激光治疗后病变消退,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患儿是否发生呼吸暂停、出生体重、是否合并高胆红素血症、妊娠并发症、是否感染、贫血、是否应用呼吸机、住院天数及是否患有低糖血症为影响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较高,是否发生呼吸暂停、出生体重、是否合并高胆红素血症、妊娠并发症、是否感染、贫血等为其危险因素,临床应注意。 陶玥 姜海涛 刘恒 李珊关键词: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高胆红素血症 贫血 撕拉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撕拉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撕拉的方式剥离胬肉组织头部,并取同侧眼鼻上方角膜缘结膜组织作为移植片修补缺损区治疗翼状胬肉45例,其中复发性翼状胬肉2例,全部手术均在显微镜下完成。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未见1例复发,角膜透明,移植片愈合良好,供区结膜创面自行愈合。结论撕拉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手术简便安全、成功率较高,是处理翼状胬肉的最佳手术方式。 陶玥 朱崇林 姜海涛关键词:翼状胬肉 干细胞移植 持续配戴亲水性软性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32眼)丝状角膜炎患者刮除丝状物后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联合人工泪液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6例(92.9%)患者眼部刺激症状在3 d内完全缓解;治愈率90.6%,总有效率100.0%。结论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治疗方法。 王雪 姜海涛关键词:角膜接触镜 丝状角膜炎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 1999年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1例(119眼)。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1.00D~10.50D.结果:术后半年Ⅰ组(-1.00D~6.00D)和Ⅱ组(-6.25D~10.50D)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100%和94.29%;≥1.0者分别为79.31%和37.93%(P<0.01).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达到2行者Ⅰ组0眼;Ⅱ组2眼(6.9%).结论: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安全、有效,对中低度者稳定性、预测性好,对高度者预测性差,存在回退明显的问题. 姜海涛 谢新明 鲍连云 熊杰关键词:近视 近视散光 PRK 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2016年 翼状胬肉(pterygium)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受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翼状胬肉,中医称为"胬肉攀睛"。目前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以手术为主,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而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可以极大地降低术后复发率。 卢百阳 姜海涛 陶玥关键词:翼状胬肉 软性角膜接触镜 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同时分析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9年4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201例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患儿。结果 ROP发病率为19.1%,不同出生体重(BW)组间ROP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组间ROP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LBW)、低胎龄(SGA)、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是形成ROP的高危因素。结论对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该进行ROP筛查,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ROP危害的关键。 刘恒 姜海涛 陈晶 李珊 盛红 卢思广关键词: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 发病率 不同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白内障疗效分析 2000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术后效果。方法:分别用单纯白内障吸除和白内障吸除联合后囊环形撕开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比较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情况。结果:4例单纯白内障吸除者中有2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其中1眼给予后囊膜划开后仍再发;12眼白内障吸除联合后囊环形撕开及前段玻璃体切割者术后无一例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白内障吸除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开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并能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有效方法。 姜海涛 谢新明 熊杰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儿童 两种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模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探讨适合中小城市的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筛查模式。方法 :对2005年4月~2009年4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340例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患儿进行登记记录。按筛查工作模式的不同分为以眼科为中心的筛查模式组(Ⅰ组,n=101)和以新生儿重症监护为中心的筛查模式组(Ⅱ组,n=239)。对比两组间ROP的筛查完成率差异。结果:Ⅰ组、Ⅱ组的筛查率分别为95.05%(96/101)、92.89%(222/239)(χ2=0.549,P=0.459)。Ⅰ组、Ⅱ组的筛查完成率分别为24.75%(25/101)、73.64%(176/239)(χ2=83.0,P=0.000)。符合筛查标准并完成ROP筛查的201例患儿中,39例患有ROP,发病率为19.4%。结论:这种以NICU为中心的ROP筛查模式适合在中小城市推广,ROP防治指南出台后,连云港地区ROP发病率为19.4%。 刘恒 崔欣华 姜海涛 陈晶 盛红关键词:视网膜病变 筛查模式 新生儿重症监护 早产儿 发病率 两种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90例(112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58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术;B组40例(54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及复发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29.09-± 2.70)min,明显短于B组(32.72±2.41)min.B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明显快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诊6~18个月,A组有2眼复发(3.45%),B组有1眼复发(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有效阻止胬肉复发.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具有愈合快、并发症少、舒适性高等优点,是目前最值得推广的治疗原发翼状胬肉手术方式。 王雪 姜海涛 陶玥关键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疗效 玻璃体切割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5年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对玻璃体积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70例玻璃体积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0)采用保守疗法,观察组(n=40)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对比两组治疗后矫正视力分布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矫正视力>0.6、0.5~0.6、0.25~0.3的眼数更多,<0.02的眼数更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46.67%(P<0.05)。结论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陶玥 姜海涛 王雪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积血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