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薇薇

作品数:6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452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营养
  • 2篇营养风险
  • 2篇营养风险筛查
  • 2篇临床营养
  • 1篇电阻抗法
  • 1篇血压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营养管
  • 1篇营养管理
  • 1篇营养治疗
  • 1篇诊疗
  • 1篇生态制剂
  • 1篇生物电阻抗法
  • 1篇体成分
  • 1篇体成分分析
  • 1篇重症
  • 1篇重症急性
  • 1篇重症急性胰腺
  • 1篇重症急性胰腺...

机构

  • 6篇解放军452...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6篇李硕
  • 6篇陈琼
  • 6篇彭婷婷
  • 6篇刘颖
  • 6篇张意
  • 6篇王薇薇
  • 6篇李春瑶
  • 5篇冯怀志
  • 3篇黄茂涛
  • 2篇黄鹏
  • 1篇陈萍
  • 1篇倪元红
  • 1篇于学军

传媒

  • 6篇西南国防医药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例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医院-家庭营养管理体会
2016年
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吸收不良、肠蠕动失常和屏障障碍。肠功能障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营养支持在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对营养支持的研究重点在住院期间,而经常疏忽患者出院后的营养支持。笔者对本院收治的1例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医院一家庭营养管理模式进行营养支持,有效了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取得良好效果。
彭婷婷李硕于学军冯怀志黄鹏陈琼李春瑶刘颖张意王薇薇
关键词:肠功能营养管理
高血压患者体成分分析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釆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高血压患者的体成分,分析其特点,进一步探讨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70例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7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腰围、内脏脂肪面积(VFA)、节段肌肉量、骨骼肌含量等体成分指标。另测量血压,抽空腹血检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结果实验组体脂(25.19±4.24)%、腰围(91.12±6.52)cm、VFA(103.35±8.10)cm2,均高于对照组的(23.11±4.23)%、(88.64±5.96)cm、(89.58±9.88)cm2(P<0.05);下肢肌肉量(18.16±2.05)kg,低于对照组的(19.73±6.10)kg(P<0.05)。其他体成分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腰围、VFA与HDL呈负相关(P<0.05),与TG、CHO及血压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人体体脂百分比的增多及腰围、VFA的增大,与高血压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李春瑶李硕冯怀志黄鹏彭婷婷陈琼刘颖张意王薇薇
关键词:高血压生物电阻抗法体成分
营养风险筛查对消化内科患者临床结局评价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评价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比较三者的有效性,并分析患者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556例,分别采用NRS2002、SGA、MUST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三者对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检出率,并对556例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监测,分析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NRS2002筛查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比例为38.8%,SGA为20.3%,MUST为21.3%,NRS2002筛查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GA和MUST(P〈0.01),而SGA与MUST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除MUST筛查存在营养风险与无营养风险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外,3种方法筛查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P〈0.05或P〈0.01)。结论 3种筛查工具相比较,NRS2002检出率最高,适宜在消化内科推广使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及病死率均高于无风险患者。
刘颖李硕冯怀志黄茂涛陈琼彭婷婷李春瑶张意王薇薇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消化内科
关于临床营养护士培养及岗位职责的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原国家卫生部卫医政管便函[2009]270号《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及《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对医院临床营养科管理与持续改进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促进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多年实践证明,建立临床营养支持专业组,应由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专职医师和操作娴熟的专职护士队伍组成。我院系位于中心城市的军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按照军队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要求,于2012年4月成立临床营养科,期间组织部分临床护士进行营养护理培训,逐步开展临床营养护理工作。本文对临床营养护士培养及岗位职责进行初步探讨。
王薇薇李硕倪元红陈萍张意彭婷婷陈琼刘颖李春瑶
关键词:临床营养护士岗位职责
肝硬化患者临床营养诊疗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临床营养诊疗对肝硬化患者的价值,为规范临床营养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3月在消化内科住院并进行临床营养诊疗的肝硬化患者131例。根据临床营养诊疗实施进程分为3组:A组入院24 h内由临床营养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确定无营养风险30例;B组经筛查确定存在营养风险,给予进一步营养评估后制订并实施营养治疗62例;C组经筛查确定存在营养风险,给予进一步营养评估后拒绝营养治疗39例。比较3组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药占比;观察B组入院次日及营养治疗第7 d的血清白蛋白(ALB)、前蛋白(P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变化。结果 C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占比均高于A、B组(P〈0.05或P〈0.01),A组与B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占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营养治疗第7 d与入院次日相比,PA升高,AST降低(P〈0.01)。结论临床营养诊疗可判断肝硬化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降低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药占比,并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及肝脏功能。
李硕刘颖冯怀志黄茂涛陈琼彭婷婷李春瑶张意王薇薇
关键词:肝硬化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治疗
早期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分析早期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5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标准肠内营养治疗方案,实验组使用免疫微生态组件强化的标准肠内营养治疗方案。肠内营养治疗前1 d和治疗后第5、10 d,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酶(AMY)、血清脂肪酶(LIP),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内治疗前后ALB、PA水平;对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肠内营养制剂由要素型过渡至全整蛋白型的时间、肠内营养能量加至全量的时间、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比较,在治疗第5、10 d,实验组WBC、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ALB、PA、AMY、LIP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内自身比较,治疗后ALB、PA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在肠内营养耐受性、肠内营养制剂由要素型过渡至全整蛋白型的时间、肠内营养能量加至全量的时间、住院天数上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SAP患者早期实施合理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治疗,能较好地改善SAP患者的肠道耐受性,满足其营养及代谢支持需要,降低感染,缩短住院时间。
彭婷婷李硕冯怀志黄茂涛陈琼李春瑶刘颖张意王薇薇
关键词:胰腺炎肠内营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