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萍
-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凝血酶原时间监测人工心脏换瓣术后回顾分析
- 1998年
-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接受抗凝治疗,凝血酶原时间(PT)监测是关系到病人长期预后的关键性指标之一。
- 陈爱萍
- 关键词:抗凝治疗心脏瓣膜手术凝血酶原时间预后
- SLE患者激素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1999年
- 为了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我们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观察了36例SLE患者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活动性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主要是CD8^+细胞下降和CD^+细胞升高,使CD4^+/CD8^+比值明显升高。激素治疗6~8周后,CD8^+细胞明显上升以及CD4^+/CD8^+细胞比值正常。从而提示CD4^+/CD8^+细胞比值的变化可望作为激素治疗SLE的疗效估计和病情活动与否的参考指标之一。
- 陈爱萍王薇洁
-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
- 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1998年
- 纤维蛋白原(Fbg)是肝脏合成产生的,它是一种应激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由于老年人血凝功能亢进,有血栓形成趋势,易导致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在其它一些常见疾病中如癌症、肝损伤、肺心病,感染等也易出现血凝亢进及其继发纤溶状态,而Fbg在血凝与纤溶状态,在对血浆粘稠度的影响方面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而,研究Fbg的变化时其发病机理及预防治疗等方面均有实际意义。为此我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的几种老年常见疾病状态下Fbg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包括正常人群中,老年人Fbg的变化。现将检验结果及分析讨论介绍如下:
- 陈爱萍
- 关键词: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前列腺炎心肌梗塞
- 检测老年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1999年
- 本文采用APAAP方法检测了56例60岁以上老年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了68例正常成年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工群。结果发现:老年人总T淋巴细胞(CD_3^+)为67.3±5.5,成年人组为76.1±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陈爱萍
- 关键词:老年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 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小儿细胞免疫功能被引量:2
- 1995年
- 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分类方法,测定小儿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CD_4^+)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CD_8^+)的比值(CD_4^+/CD_8^+),检测小儿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长期反复患感冒发热、抵抗力低下的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的患儿,其CD_4^+/CD_^+的比值明显下降或倒置。测定免疫球蛋白均为正常。
- 陈爱萍杨蕴华王松玲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免疫功能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04年
- 张燕军陈爱萍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小板参数汉坦病毒自然疫源性疾病
- 血塞通对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1999年
- 血液粘稠度的测定是反映血液流动性质以及在病理条件下变化的客观指标。本文对171例高粘血症患者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证明: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
- 陈爱萍
- 关键词:血塞通高粘血症血液流变学中医药疗法
- SLE患者外周血CD_4^+/CD_8^+比值与临床表现36例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因其流行地区广,发生率高,通常导致多系统损伤而成为当今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就近几年来的研究报道来看,一些权威性检索工具,诸如《INDEX MEDICUS》,《EXCERPTAMEDICA-section 13,16,31》以及《BIOLOGICALABSTRACT》等每年以"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为"Subject"著录的文献题录或/和摘要均在数百篇之多.
- 陈爱萍文涛刘金华管春亭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CD4^+/CD8^+比值
- 红细胞电泳时间的临床意义
- 1997年
- 文中检测了22例糖尿病和16例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电泳时间和血浆粘度,发现血浆粘度对红细胞电泳时间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电泳时间较正常人群显著延长,血浆粘度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并就上述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 陈爱萍王薇洁
- 关键词:红细胞电泳血浆粘度糖尿病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