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海涛

作品数:17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高等学校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民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科举
  • 3篇政府
  • 3篇资源分配
  • 3篇录取
  • 3篇民政
  • 3篇名额
  • 3篇南京国民政府
  • 3篇国民政府
  • 2篇战争
  • 2篇清代
  • 2篇取名
  • 2篇录取名额
  • 2篇考试
  • 2篇科举考试
  • 2篇甲午战争
  • 2篇边疆
  • 1篇地方官
  • 1篇地方官学
  • 1篇帝国
  • 1篇帝国主义

机构

  • 12篇《北方民族大...
  • 4篇北方民族大学
  • 4篇宁夏大学
  • 1篇普林斯顿大学

作者

  • 15篇谢海涛
  • 2篇徐建国
  • 1篇丁明俊
  • 1篇杨宝杰

传媒

  • 3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求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西北第二民族...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史林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清史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发展蒙藏教育概述被引量:1
2012年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对发展蒙藏教育极为重视,在教育部内特设蒙藏教育司,与蒙藏委员会共同负责筹划蒙藏地区教育发展和行政管理。它们在国民政府初期,共同制定了《蒙藏教育实施方案要目》等纲领性文件,并且调查了蒙藏地区教育现状、督促蒙古地区兴办教育。蒙藏委员会整顿了蒙藏学校,并筹备建设南京、康定等几所蒙藏专门学校,还保送了大量的蒙藏籍学生入大中院校就读。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蒙藏地区教育的发展。
谢海涛徐建国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机构述略被引量:3
2012年
蒙藏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专门掌管蒙古、青海、西藏、西康以及新疆等边疆地区涉及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关。本文对其内设机构、非建制机构以及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进行了介绍。
谢海涛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从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增订本)内容释读及思考
201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中心观笼罩下的美国中国史研究,先后兴起了三种史观或分析框架,分别是"冲击—回应"、"传统—现代"、"帝国主义"。这三种史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美国人认识理解中国曾起到过一定帮助,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以及那种天然的"种族优越感",使得这三种史观都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程度的误识。柯文在上世纪80年代撰写《从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中心观"的构想。这无疑对美国中国研究起到了纠偏作用,也对我们的近代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警示作用。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找中国历史的特殊性,而全然无视西方在近代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谢海涛
关键词:中国中心观
评《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被引量:1
2008年
法国汉学家魏丕信的名著《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其通过研究清代荒政,从正面揭示出官僚制度的价值,并给予清政府以极高的评价。本文依靠国内学者关于清代荒政的研究,对其核心资料《赈纪》的使用、救荒实效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着重就其对粥厂认识的错误予以分析,并指出这种错误主要是在分析传统中国问题时,应用国家—社会二元分析框架所出现的问题。
谢海涛
关键词:官僚制度荒政国家-社会
科举录取名额分配制度发展形成的历史被引量:9
2009年
科举考试中录取名额分配制度在历史上,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最终在明清时期定型,它是科举制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社会资源分配的视角出发,通过研究历史上著名的两次关于录取名额的争论(第一次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主张的"分路取人"和欧阳修所坚持的"凭才取士"的争论,第二次是明代的"南北榜事件"),着重分析关于录取名额的争论(或斗争)背后所蕴涵的真实意义,以此揭示出科举名额制度分配及其遵循的一般原则和规律,进而说明科举名额分配制度与社会资源分配之间的关系。
谢海涛
关键词:科举考试录取制度名额分配资源分配
甲午战争中“后清流”提出的御敌方略初探被引量:2
2010年
甲午战争中,作为当时清廷中一股重要政治力量,后清流积极鼓动对日作战,并提出了一系列御敌方略,其中包括:进攻和防御策略、军队建设策略、后勤与保障策略及马关签约时期的迁都与日进行持久战的主张。通过分析后清流提出的具体战略战术,将有助于我们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
谢海涛杨宝杰
关键词:甲午战争
清代煮赈略述被引量:4
2009年
清代是中国古代荒政发展的鼎盛阶段,救荒措施集历代之大成,最为完备。煮赈是荒政救助措施之一种,清代的煮赈分为官赈、民赈、官督绅赈三种形式。官赈粥厂又分为常设粥厂和应急粥厂。施粥主要用来弥补其他赈济之不足,尤其是在未赈之先与大赈之后殊为重要,可以说煮赈是花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赈济效果的救济方法,也是赈济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故而有其独特价值。
谢海涛
中国古代官学中的学生数量问题研究——以科举学额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为中心被引量:5
2009年
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学的历史要早于科举,其有一套较完备的制度,包括对入学者数量上的限定,但这和后来的科举名额制度还有很大的差别。科举制度产生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官学逐渐被整合到科举制度中,官学学额制度被科举制度接收。明代,举人、生员成为如同进士一样的终身功名身份之后,这种身份即成为一种社会性稀缺资源,由此生员的地位在历史上空前提高。明朝在万历年间开始按照"附学生员"名额,定期录取新生,在学生员却不毕业,之后生员人数大量增加,终于在其后形成了数量比较稳定的绅士阶层。科举学额制度保障社会资源有效、合理分配,其在明清时期表现出:控制总量、按照区域分配、兼顾特殊利益群体等特点。
谢海涛
关键词:中央官学地方官学绅士资源分配
清代八旗科举考试录取名额考论被引量:5
2012年
录取名额制度是科举等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代科举发展过程中,统治者渐次令八旗参加科举、翻译科、武举三类考试,并在院试(童试)、乡试、会试三级考试中为其规定了较为明确的录取名额数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制。本文按照考试的类别和层级,考述了八旗相应的录取名额及其发展变化,并对科举录取名额与八旗民族利益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谢海涛徐建国
关键词:清代科举
书生报国:甲午战争中“后清流”的活动
2009年
甲午战争是后清流崛起的历史契机,也是后清流最活跃的历史阶段。作为一股政治力量,清流在整个甲午战争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清流在战前积极主战,力促清廷对日作战;战争爆发后,"抑淮崇湘"、极力扳倒李鸿章、改组枢府,虽经努力部分实现目标,但却无补于战局;战后,虽然提出了一些正确的主张,但已无力改变清廷主和局面。
谢海涛杨宝杰
关键词:甲午战争言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