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颖
- 作品数:43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DNA结合抑制因子-1、Masp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Masp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Id-1、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8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Id-1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Maspin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Id-1与Maspin表达有相关性(P<0.05)。对80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应用Cox回归分析,Maspin蛋白是保护因素,Id-1蛋白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Id-1、Maspin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复发、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Id-1、Maspin蛋白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 冯颖朱骏史建平王红磊张瑜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ASPIN蛋白免疫组化
- Id-1,Maspin,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 冯颖赵大同史建平王红磊王刚
-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该课题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Id-1,Maspin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比较三者相关性,并对生存资料进行Cox回归生...
- 关键词:
-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靶向基因治疗
- 小汗腺螺旋腺瘤3例被引量:4
- 2015年
- 例1患者女,47岁,左肩部皮下结节1年余,压痛1月。例2患者女,30岁,左乳皮下结节3年余。例3患者女,55岁,右腹股沟疼痛性结节3月。组织病理示:低倍镜下瘤组织位于真皮内,呈单个或多个结节,境界清楚,周围有纤维包膜;高倍镜下瘤组织由2种细胞组成,一种细胞核大、淡染,位于瘤细胞团块中央;另一种细胞核小、深染,排列在瘤细胞索周边。诊断:小汗腺螺旋腺瘤。
- 刘远陈永林任万明冯颖
- 关键词:小汗腺螺旋腺瘤
- 颈动脉体瘤的64-MSCTA诊断及影像征象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64-MSCTA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CTA影像资料,评价64-MSCTA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病例均显示为颈动脉分叉处的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的实性软组织肿物,14例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显著不均匀强化,瘤体内见丰富供血血管;静脉期肿瘤持续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动脉期,瘤体内密度趋向均匀;三维重建示肿瘤附着于颈动脉分叉部,多数病例见分叉角增大。结论:64-MSCTA多种重建技术可明确显示病灶大小、范围、境界、强化特征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可提供更多鉴别诊断信息,可作为颈动脉体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 王刚卢星如冯颖王晓琦徐凤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血管造影术
- 胆囊癌组织中线粒体DNA含量变化的研究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 (mt DNA)含量的改变与胆囊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胆囊癌组织、30例胆囊癌旁组织和30例胆囊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mt DNA的含量.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mt DNA的平均含量为(766±143)×106拷贝/L,胆囊癌旁组织中mt DNA的平均含量为(343±94)×106拷贝/L,胆囊良性病变组织中mt DNA的平均含量为(386 ±104)× 106拷贝/L,胆囊癌组织中mtDNA平均含量分别高于胆囊癌旁组织(t=11.583,P<0.00l)和胆囊良性病变组织(t=13.320,P<0.001).胆囊癌组织中mt DNA含量的改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胆囊良性病变组织与胆囊癌旁组织中mt DNA的平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3,P=0.107).结论 胆囊癌发生与mtDNA含量增加可能相关,mtDNA含量的检测是胆囊癌诊断的一种方法.
- 冯颖刘晟刘金良朱骏
- 关键词:线粒体DNA胆囊癌生物标志物
- 兰州地区乳腺癌患者雌激素代谢酶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其它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 令晓玲张成刚赵达汪泳令亚琴候小明马守成冯颖袁芳芸刘小军李玮赵成鹏
- 该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发现,兰州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中,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内源的雌激素暴露等相关因素起着重要作用。采用PCR、RFLP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分析结果提示雌激素暴露介导乳腺癌的发生,雌激素合成与代谢...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雌激素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 蕨麻提取物保护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蕨麻多糖(PAP)对小鼠CCl_4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PAP低、中、高剂量组,给药7 d后用0.1%CCl_4豆油溶液灌胃,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考察小鼠体重、肝脏系数、脾脏系数,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对各组小鼠肝脏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PAP低、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CCl_4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的丙二醛含量(P<0.05),提高损伤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加谷胱甘肽含量(P<0.05),光镜下可观察到PAP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组织的损伤。结论 PAP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 闵光涛冯颖闵光宁王莉王文婷
- 关键词:四氯化碳肝损伤
- 中心体相关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在胃癌中的过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中心体相关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STK15)在胃癌中的蛋白质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级、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6例胃癌组织中STK15的表达.结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TK15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4%(25/46),显著高于癌旁黏膜组织(阳性率30%).同时,STK15在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阳性率分别为70%、65%,显著高于T1~T2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例,但STK15在高、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胃癌中存在STK15蛋白质的高表达,其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相关.STK15的过表达导致的中心体功能异常,在胃癌发病机制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马博张煦蒋敏冯颖
- 关键词:胃癌过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
- Id-1和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08年
- 目的:探讨Id-1、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8例导管内癌、15例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Id-1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Id-1和Cyclin D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及导管内癌(P<0.05);Id-1蛋白阳性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Cyclin D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正相关(P<0.05);Id-1与Cyclin D1阳性表达正相关(P<0.05)。Id-1和Cyclin D1同时阳性表达与生存期相关(P<0.05)。结论:Id-1和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Id-1和Cyclin D1可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 冯颖张军莉王芳史建平王红磊
-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CYCLIND1蛋白
- 苦参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功能和TNF-α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苦参碱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SO组),不阻断肝脏血流;60只以夹闭门静脉和肝动脉缺血70 min后进行再灌注方法建立HIRI模型,然后再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即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NS组)、缺血/再灌注+苦参碱组(MT组),MT组依剂量不同分别为MT1、MT2、MT3组(苦参碱剂量分别为7.5、15.0、30.0 mg/kg),MT组在夹闭门静脉和肝动脉前经门静脉主干注入苦参碱。NS组注入生理盐水,阻断供血70 min后恢复灌注,在恢复灌注2 h后采集相关标本待测。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组织匀浆中TNF-α的含量,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MT组肝细胞损伤程度较模型组轻,且MT3组最轻;模型组肝功能指标明显高于SO组及MT各组(P均<0.01);MT各组中,MT1组明显高于MT3组(P<0.05或P<0.01),即苦参碱与肝功能指标下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SO组肝组织中TNF-α含量较少为(54.76±11.32)pg/mg·prot,模型组TNF-α含量最高为(2 175.67±131.64)pg/mg·prot,MT1含量为(1 664.47±109.21)pg/mg·prot,MT2含量为(1 561.52±104.52)pg/mg·prot,MT3含量为(1 245.17±96.69)pg/mg·prot,MT各组随剂量增加TNF-α含量降低,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T3组低于MT1、MT2(P均<0.05)。结论苦参碱对缺血/再灌注中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且存在剂量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苦参碱抑制TNF-α释放有关。
- 朱骏朱江唐发兵冯颖周琪金强张磊
- 关键词:苦参碱肝功能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