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杨铭

杨铭

作品数:22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微生物
  • 4篇秸秆
  • 4篇还田
  • 3篇小麦
  • 3篇轮耕
  • 2篇诱变
  • 2篇生物量碳
  • 2篇生物炭
  • 2篇土壤碳
  • 2篇青霉
  • 2篇热性
  • 2篇微生物量
  • 2篇微生物量碳
  • 2篇微生物量碳氮
  • 2篇相关酶
  • 2篇相关酶活性
  • 2篇酶活性
  • 2篇秸秆还田
  • 2篇秸秆速腐剂

机构

  • 21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1篇杨铭
  • 6篇袁亮
  • 5篇贾利元
  • 4篇张伟彬
  • 3篇王红军
  • 2篇纪耀坤
  • 2篇乔梅
  • 2篇刘全永
  • 2篇张伟彬
  • 1篇谢慧
  • 1篇郭秀英
  • 1篇崔保伟
  • 1篇宋安东
  • 1篇曲音波
  • 1篇张伟斌

传媒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农技服务
  • 3篇商丘职业技术...
  • 2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湖北开放职业...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8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轮耕方式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碳氮组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2024年
探讨不同轮耕方式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碳氮组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旨为豫东地区小麦—花生轮作区作物秸秆高效利用以及耕作方式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小麦—花生轮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单一旋耕/秸秆还田(CK)、单一旋耕/生物炭还田(RRB)、轮耕(旋耕-翻耕)/生物炭还田(RTB)、轮耕(旋耕-免耕)/生物炭还田(RNB)、轮耕(免耕-翻耕)/生物炭还田(NTB)5个处理,采集0~20、20~4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以及碳氮组分含量,并在小麦成熟期进行产量测定。结果表明,与单一旋耕秸秆还田处理(CK)相比,生物炭还田(RRB)可提高土壤SOC、易氧化有机碳(ROC)、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TN、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和微生物熵(SMQ)以及SOC/TN、MBC/MBN。与RRB处理相比,轮耕均可提升0~20、20~40 cm土层土壤碳氮组分含量、微生物熵以及小麦产量。其中,0~20 cm土层中,NTB处理SOC、ROC、TN、MBN含量分别显著提高6.93%、9.84%、7.55%、9.40%,RNB处理DOC、MBC含量以及SMQ、MBC/MBN分别显著提高20.97%、17.24%、11.34%、9.88%。20~40 cm土层中,NTB处理SOC、ROC、MBC、TN、MBN含量及SMQ分别显著提高8.29%、14.81%、18.43%、6.58%、11.93%、9.20%,RNB处理DOC含量及MBC/MBN分别显著提高19.76%、5.87%。小麦产量表现为NTB>RNB>RTB>RRB>CK。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麦产量与土壤碳氮组分含量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轮耕与生物炭还田能够明显提升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组分含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翻耕/生物炭还田处理效果最好。
杨铭王红军贾利元
关键词:轮耕生物炭全氮小麦
不同轮耕模式与生物炭还田对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2024年
通过研究黄淮海地区不同轮耕模式与生物炭还田对小麦产量、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耕作方式选择与生物秸秆合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大区试验,在2021—2023年设置旋耕—旋耕—秸秆还田(CK)、旋耕—旋耕—生物炭还田(RRB)、旋耕—深翻—生物炭还田(RTB)、旋耕—免耕—生物炭还田(RNB)、免耕—深翻—生物炭还田(NTB)5个处理,于2023年小麦成熟期调查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测定籽粒品质,并采集0~20、20~4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轮耕与生物炭还田处理均可提高0~20、20~40 cm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与小麦产量构成及品质。其中,RNB处理能够提高0~20 cm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以及蛋白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6.19%、6.79%、13.93%、6.68%、11.70%、22.22%、17.36%,NTB处理能够提高0~20 cm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80%、16.22%、12.04%;NTB处理较其他处理均可提高2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NTB处理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8.72%、10.11%、6.19%、7.70%、7.78%、61.79%,其总体表现均为NTB>RNB>RTB>RRB>CK。RTB、RNB、NTB处理千粒重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0.13%、7.66%、6.34%,其总体表现为RTB>RNB>NTB>RRB>CK。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指标与土壤某酶活性指标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知,不同轮耕与生物炭还田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促进根系养分吸收利用,进而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其中,免耕—深翻—生物炭还田(NTB)处理表现突出。
杨铭杜星佑吕仿杰贾利元王红军
关键词:轮耕生物炭养分小麦
细节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探讨
2013年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时必须考虑样品处理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本文以注射用青霉素钾为试验样品,依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一部标准,用两台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比对试验,发现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相对偏差较大(为1.8%),通过分析排查最终发现是样品处理中的细节问题影响了结果,改进后两台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到的含量相对偏差在可控范围内(0.13%),结果有明显改善.
花素静杨铭梁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农药药害的预防与补救技术被引量:3
2012年
阐述了农药药害的症状、发生原因及致症机理,介绍了发生农药药害的补救方法及防止农药药害的措施。
杨铭袁亮
关键词:农药药害
《应用微生物技术》课程改革与探索
2012年
《应用微生物技术》课程是一门微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也是一门适应于项目驱动教学的课程.根据该课程特点,以教学实践为依据,该课程提出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设置相关教学内容,加强技能培训,并辅以各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若干教学整改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验证,取得了良好效果.
张伟彬杨铭
γ射线对斜卧青霉的诱变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被引量:8
2008年
以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A10为出发菌株,经450 Gy60Coγ射线诱变处理,选育出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A50,对其产纤维素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优化,确定了所试因素的最佳组合,即主碳源浓度为5%,其中麸皮与玉米秸秆比例为1∶1,辅加碳源为0.1%的葡萄糖,辅加氮源为0.2%的磷酸氢二铵,Tween-80添加量为0.1%,培养基初始pH为5.0,30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30ml、接种量10%、培养温度为32℃、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至60h时,纤维素酶活和滤纸酶活均达到最高,分别为27.28和1.98IU/ml,较出发菌株A10分别提高了33.2%和45.59%。
宋安东苏丽娟谢慧曲音波杨铭
关键词:Γ射线辐照诱变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了落实国家创新发展驱动战略的重要一环。但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创新创业仍然面临着诸多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创业项目的成果产出受阻。为此,本文罗列了创新创业工作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借鉴参考。
杨铭
关键词:创新创业
环境污水处理中微生物技术的实施探析
2023年
水资源利用的紧迫性和水资源污染导致的恶性事件,使污水处理引起整个社会的重点关注。常规污水处理方法的处理质量和效率均不理想,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在后续研究中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水处理中逐渐表现出优势,因此,研究者开始尝试将微生物技术应用到环境污水处理工作中。因此,文章针对我国水污染处理现状及技术进行简单阐述,分析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水处理中发挥的作用,并探讨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杨铭
关键词:污水处理微生物技术
微生物食品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食品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微生物制品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菌种原液:将双歧杆菌、红螺菌、深红红螺菌和啤酒酵母菌分别培养,将培养后的菌种按重量比10‑30:15‑40:20‑45:10...
张伟彬袁亮乔梅纪耀坤杨铭袁晨翔
文献传递
乳品及饲料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简述了三聚氰胺的理化特性与用途及危害,就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花素静杨铭
关键词:三聚氰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