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萍
- 作品数:7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连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 本研究主要对现代中医临床黄连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以年龄为参考,黄连用量建议为儿童(≤6岁)3.6g,成人(>6岁)9g;2.以病性为参考,黄连用量为急性期15g、慢性期9g;3.黄连在临床应用...
- 武胜萍徐立鹏刘洪兴仝小林
- 关键词:黄连影响因素
- 文献传递
- 黄连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本研究主要对现代中医临床黄连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以年龄为参考,黄连用量建议为≤6岁者3.6g,>6岁者9g;2以病性为参考,黄连用量为急性期15g,慢性期9g;3黄连在临床应用中,用量与病位无关;4不同的给药方式,黄连用量有显著性差异;5合理的服药法可减少黄连用量;6经过得当的配伍及炮制,黄连用量可适当加大;7黄连的不良反应临床报道较少,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皮肤过敏等。
- 武胜萍徐立鹏刘洪兴仝小林
- 关键词:黄连影响因素
- 生石膏现代临床用量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石膏是清泻肺胃气分实热的圣药,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等病症。石膏首载于《本经》,言其“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名医别录》认为石膏“味甘,大寒,无毒,主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鬲热,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关于石膏“性大寒”的争议自古有之,导致后世医家对其用量难以把握。如近代医家张锡纯主张重用,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写道:“余临证四十余年,重用生石膏治愈之证当以数千计。有治一证用数斤者,有一证而用至十余斤者。”然《中国药典》(2010年版)则规定石膏用量为15~60g。本研究拟通过对生石膏现代临床用量的文献研究,提出生石膏的合理用量范围与相关影响因素,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 于晓彤武胜萍徐立鹏仝小林
- 关键词:生石膏《医学衷中参西录》《名医别录》后世医家清热泻火外感热病
- 从“木郁达之”论柴胡退热——仝小林应用柴胡的经验总结
- 从'木郁达之'的理论出发,对柴胡的退热作用进行相关论述,并进一步探讨、总结仝小林教授有关柴胡的用药经验。
- 武胜萍刘洪兴仝小林
- 关键词:木郁达之柴胡退热名医经验
- 文献传递
- 生石膏现代临床用量研究
- 石膏是清泻肺胃气分实热的圣药,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等病症。石膏首载于《本经》,言其'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
- 于晓彤武胜萍徐立鹏仝小林
- 关键词:生石膏用药安全
- 文献传递
- 从“木郁达之”论柴胡退热——仝小林应用柴胡经验总结被引量:12
- 2015年
- "木郁达之"是中医重要的治疗原则之一,语出《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为五郁先导",以气郁为要,人体肝胆之郁,可令气机怫郁,气郁为百病之长,常变生其他诸郁,其治疗大法即"木郁达之"。柴胡退热之用,归于其"达肝"之功,"木达则火自平",无论是外感或内伤发热,随症配伍后皆可用之。本文从"木郁达之"的理论出发,对柴胡的退热作用进行相关论述,并进一步探讨、总结仝小林教授有关柴胡的用药经验。
- 武胜萍刘洪兴仝小林
- 关键词:木郁达之柴胡退热名医经验
- 中国近30年临床研究中安慰剂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2
- 2015年
- 分析近30年来中国临床研究文献中有关安慰剂的信息,包括安慰剂的剂型、成分、制备工艺、质量监控等方面内容。检索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初步得到安慰剂临床研究相关文献700篇,再通过手工筛选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301篇,后通过逐一阅览文献提取研究中安慰剂的相关信息,并做出统计及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中国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中安慰剂剂型种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组成成分的报道极度欠缺,301篇文献中明确描述了安慰剂制备工艺或具体配比情况的仅有17篇。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所研究疾病的疾病谱较广,但从系统分类来看疾病具有一定的的趋向性。安慰剂在盲法临床研究中作用关键,但临床研究中研究者对安慰剂的叙述普遍不够,可能是由于临床研究者对安慰剂关注程度不够,或因其更关注研究过程,或其他客观条件限制所致;且安慰剂的生产、质量监控、质量评价也亟待标准化。
- 武胜萍徐立鹏郭宇崔亚姗赵锡燕李勇仝小林连凤梅
- 关键词:安慰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