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宝香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武汉市卫生局临床重点学科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儿
  • 3篇儿童
  • 2篇婴儿
  • 2篇思密达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出血
  • 2篇螺杆菌
  • 2篇化道
  • 2篇腹泻
  • 2篇腹泻病
  • 2篇干扰素
  • 2篇肝炎
  • 2篇感染性
  • 2篇病毒
  • 2篇肠道
  • 2篇出血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性
  • 1篇单核
  • 1篇胆汁

机构

  • 1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王宝香
  • 7篇梅红
  • 3篇彭罕鸣
  • 2篇丁艳
  • 1篇毛冰
  • 1篇余春华
  • 1篇曾庆凯
  • 1篇李瑞珍
  • 1篇周诗琼
  • 1篇张细元
  • 1篇刘智胜
  • 1篇张芙蓉
  • 1篇康世秀
  • 1篇黄志华
  • 1篇刘捷
  • 1篇叶国刚
  • 1篇段栩飞
  • 1篇高源
  • 1篇贾德胜
  • 1篇钱乔乔

传媒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γ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和诱导蛋白10在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ig)、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武汉市儿童医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9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及20名健康婴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g、IP-10 mRNA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Mig、IP-10水平。结果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PBMC中Mig、IP-10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中Mig、IP-10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t分别=14.860、11.232、15.511、12.800,均P<0.01)。患儿组血清Mig、IP-10水平与血清ALT呈正相关(r分别=0.6376、0.7239,均P<0.05)。结论Mig、IP-10参与了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发生过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丁艳贾德胜王宝香梅红康世秀黄志华
关键词:趋化因子Γ干扰素巨细胞病毒感染肝炎
幽门螺杆菌在小儿梅克尔憩室中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梅克尔憩室(MD)患儿MD组织中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MD并出血组和36例MD并非出血组患儿MD组织和胃组织Hp的检出率,比较其在两组组织中及不同临床特征出血患儿的MD组织中的检出率差异。结果出血组MD组织Hp阳性检出率76%(34/45)高于非出血组47%(17/36)(P<0.05);出血组胃组织Hp阳性检出率[87%(39/45)]与非出血组[67%(24/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并出血患儿MD组织中Hp检出率与患儿年龄、性别、术前出血次数、每次出血量、MD长度、MD基底直径和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与MD位置、是否伴有溃疡及溃疡深浅有关(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出血组患儿MD组织与胃组织中Hp阳性检出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Hp在MD并发出血患儿MD组织中有较高的检出率,Hp感染在MD并出血患儿的出血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周诗琼梅红段栩飞叶国刚王宝香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梅克尔憩室免疫组化消化道出血
儿童蛋白丢失性胃病1例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患儿女,5岁10个月,因间断腹痛7d,全身浮肿4d入院。患儿入院前1周于进食腊鸭后出现腹痛,为脐周阵发性隐痛,可自行缓解。后发展为呕吐胃内容物,食后即吐,无胆汁及咖啡渣样物。4d前家长发现患儿眼睑浮肿,且进行性加重,双下肢逐渐出现凹陷性水肿。患儿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咳嗽、无腹泻等症状。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规律。
刘捷梅红王宝香何雪莲
关键词:胃病儿童进行性加重凹陷性水肿全身浮肿胃内容物
发热,反应差,抽搐,肝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瑞氏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及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特点,并为类似病例提供诊断思路。方法对武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反应差、抽搐、肝脏增大的患儿,总结其临床表现,全面进行体格检查,记录其辅助检查结果,并请小儿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遗传代谢科、消化内科专科医师查房讨论,根据讨论意见调整治疗方案,追踪治疗效果及最终诊断。结果该病例入院时初步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中毒性脑病可能,瑞氏综合征待排。经脑脊液及脑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肝功能提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糖降低,肝脏彩超提示肝脏增大,血氨基酸检查提示肉碱水平降低,最终证实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予左卡尼汀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瑞氏综合征需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脂质代谢性疾病相鉴别,尤其是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原发性肉碱缺乏症临床表现与瑞氏综合征相似,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及肝脏增大,但婴幼儿起病,有家族史或既往类似病史,感染或饥饿后发病者亦为该病特点。
钱乔乔刘智胜张芙蓉李瑞珍王宝香
关键词:瑞氏综合征遗传代谢性疾病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胃肠道出血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位点(4G/5G)和血浆PAI-1水平与过敏性紫癜(HSP)胃肠道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入选HSP急性期患儿524例,按是否有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出血组,186例)和非消化道出血组(对照组,33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PAI-1基因型、PAI-1血清水平以及其他和凝血纤维溶解相关的指标。结果出血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清D-二聚体(DD)、血清PAI-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王宝香梅红彭罕鸣高源余春华丁艳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儿童
干扰素α-2a治疗腺病毒肺炎30例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 2a治疗腺病毒肺炎疗效。方法 :将 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 3 0例 ,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外 ,治疗组给予干扰素α 2a 5~ 10万U·kg 1·d 1,im ,对照组加阿昔洛韦 10mg·kg 1·d 1,静脉滴注 ,疗程 4~ 6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病程缩短 1~ 4d。结论 :干扰素α 2a治疗腺病毒肺炎 ,可抑制细胞内病毒的繁殖 。
王宝香江小英
关键词:干扰素Α-2A腺病毒肺炎疗效
消旋卡多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非感染性腹泻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联合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非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116例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思密达治疗组各58例,联合治疗组给予消旋卡多曲1.5mg/(kg·次)口服,3次/天,总剂量不超过6mg/(kg.天),同时联合思密达1.0口服3次/天治疗;思密达治疗组给予思密达单药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7天。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1%,思密达组总有效率7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思密达对小儿急性非感染性腹泻病的治疗效果良好,使用方便安全。
毛冰王宝香
关键词:消旋卡多曲腹泻病思密达小儿
结肠灌洗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48例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结肠灌洗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补盐液、抗腹泻微生态制剂(乐托尔)口服及思蜜达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结肠灌洗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治疗疗程、结肠黏膜修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2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肠灌洗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能有效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缩短病程。
王宝香曾庆凯李春第
关键词:结肠灌洗小儿腹泻思密达
含益生菌的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联合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Hp,H.pylori)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有慢性胃炎且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两项阳性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标准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组(A组)91例(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剂量为每日0.6 ~0.8 mg/kg,清晨顿服;阿莫西林胶囊,剂量为每日50 mg/kg,每日二次饭前服用;克拉霉素片,剂量为每日15~30 mg/kg,每日二次饭前服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5 ~15岁0.2g,每日三次饭后口服,与服用抗生素间隔3h以上,共服14d)和标准三联疗法组(B组)91例(不用益生菌,其余治疗方法同标准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组).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为治疗成功,阳性为治疗失败.结果 标准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组91例,根除76例,根除率83.52%;标准三联疗法组91例,根除57例,根除率62.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加用益生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联合益生菌在H.pylori感染治疗中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并推广应用.
彭罕鸣梅红王宝香
儿童伪膜性肠炎的临床分析
2015年
随着抗生素种类的不断增多以及在临床的广泛使用[1],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PMC)的发生率逐年增加[2-4]。PMC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difficile, CD)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黏液血便、水电解质及血生化指标异常,与肠道细菌感染在临床表现及生化上有许多重叠处,易与感染性腹泻病相混淆,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而延误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对我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外院或我院在治疗原发疾病过程中出现腹泻且治疗无好转,后转我科经临床、生化及结肠镜检查确诊的21例PMC 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张细元梅红王宝香
关键词:伪膜性肠炎生化指标异常感染性腹泻病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儿童肠道菌群失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