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柏君

作品数:9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小说
  • 3篇悲剧
  • 2篇余华
  • 2篇余华小说
  • 2篇恋爱
  • 2篇恋爱悲剧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艺术价值
  • 1篇意蕴
  • 1篇遮蔽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意蕴
  • 1篇视域
  • 1篇思想艺术
  • 1篇思想艺术价值
  • 1篇重读
  • 1篇外国文学
  • 1篇文学
  • 1篇无意

机构

  • 8篇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刘柏君
  • 1篇袁荻涌

传媒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大众传媒...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广西职业技术...
  • 1篇新余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被遮蔽的阿尼姆斯——作为个体的吴妈形象分析
2015年
在阿Q的爱情悲剧中,吴妈无疑起了最为决定性的作用。吴妈作为一名普通女性,自然也存在着荣格所说的异性投射——阿尼姆斯,它来源于吴妈长期遮蔽的性意识,并通过其自身的演变和运行最终导致了吴妈和阿Q的恋爱悲剧。
刘柏君袁荻涌
关键词:阿尼姆斯恋爱悲剧
简论小说《骨》中的象征性表达
2015年
《骨》是一部充满象征意蕴的作品,多重象征意蕴存在于小说的各个方面,不仅增强了其层次感,丰富了其文学性,同时也构成表达小说思想的骨架。《骨》的象征性表达,使之成为华美文学的经典作品,经久不衰。
刘柏君
关键词:小说《骨》象征性
余华小说非理性因素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余华小说带有浓重的非理性因素,这一特点尤见于其短篇小说创作。余华小说的非理性因素深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来源于社会环境的契合和作家个人的承袭。这在余华小说中表现为善于创造类型化非理性人物形象,同时在创作上又具有丰富的非理性构思,从而形成余华小说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
刘柏君
关键词:余华小说非理性因素外国文学
比较视域下余华小说中的“疯”“傻”“狂”形象研究
余华是我国当代十分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从创作生涯早期至今已经历了近30年,在这30年的创作历程中,他的创作风格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从而使得余华的不同作品被烙印上了不同的创作风貌。余华真正占据文坛的一席之地是从《十八...
刘柏君
关键词:余华小说创作审美意蕴艺术风格
文献传递
简说班吉形象的悲剧容量
2014年
班吉是《喧哗与骚动》的开篇人物,是这部巨著乃至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各个角度对其进行挖掘,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班吉形象本身蕴含着极为庞大的悲剧容量,它们生发于作者的多维叙述中,在文章的血脉里流淌生发,最终繁衍出浩大的、沉重的悲剧主题。
刘柏君
关键词:悲剧
阿Q恋爱悲剧新解——阿尼玛原型视角下的作品重读
2015年
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阿尼玛原型,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领域解读阿Q的恋爱悲剧。通过对阿尼玛原型的成因、影响分析,我们不难找到在这一异性投射理论指照下阿Q恋爱悲剧研究的新视域。
刘柏君
关键词:阿Q阿尼玛恋爱悲剧
鲁迅小说中的集体无意识
2015年
鲁迅的小说是复杂的,因此对鲁迅小说研究的视角也必须是多维的,从鲁迅与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的关系入手,讨论分析了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在鲁迅小说中的体现,从而从一个新的视角对鲁迅小说进行了重新解读。
刘柏君
关键词:鲁迅小说集体无意识
《论语》中的“恶”及其价值分析
2014年
《论语》研究在我国虽已成为显学,但仍存在可挖掘的价值。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从《论语》中抽象出"恶"的概念。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概括"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不同形态,从而进一步挖掘"恶"中存在的浓厚的思想艺术价值。
刘柏君
关键词:《论语》思想艺术价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