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溪
- 作品数:71 被引量:15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央文史研究馆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马一浮的“义理名相论”
- 2015年
- 马一浮的《泰和会语》和《宜山会语》两论著,分别有两篇和六篇以"义理名相"的副题来标谓。虽然这部分内容仍属于"六艺论"的范围,但理念和方法上,实际上是马一浮建构的融通儒佛而又辅以因明之学的新义理学说。如果说"六艺论"的旨趣在于追溯中国学术思想的经典源头,祖述与重建先秦儒家学说的思想结构,"义理名相论"则是马先生独自发明的可以施之于教的对"六艺"义理的阐扬与发明。宋儒的学说就是义理学说,所不同者,宋儒辟佛,马先生不仅不辟佛,反而认为融佛是释儒的不二途径,故以新义理学说称之。"六艺之道"、"六艺之教"和"六艺之人",是马一浮"六艺"学说的义理内涵及功能构成。"六艺之教"的教化与化成的过程是怎样具体展开的,以及如何运乎一心而能够更好地为受教之人所接受,亦即怎样施教才能育成"六艺之人",这是"义理名相论"所要回答的问题。
- 刘梦溪
- 关键词:义理名相马一浮
- 周汝昌是红学考证集大成者
- 2012年
- 周汝昌先生是诸多红学研究者中最有学问的一位。他的逝去,不独对红学一科,对整个古典学研究,都是重大损失。特摘拙著《红楼梦与百年中国》论周之专节,以寄追悼缅怀之意。斯人已去,不胜依依,呜呼哀哉尚飨!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者不是俞平伯,而是周汝昌。
- 刘梦溪
- 关键词:集大成者考证派红学红楼梦俞平伯古典
- 一国之内也应尊重文化差异
- 2012年
- 近年国际上以及我国文化界的一件大事,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随即在2004年12月3日,递交了由国家主席签署的批准书,使中国成为这一国际公约的正式缔约国。
- 刘梦溪
- 关键词:文化差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际公约联合国缔约国
- 《尚书》是三代之治的经纶大法被引量:2
- 2022年
- 《尚书》是虞夏商周上古时期的政治图谱和政治伦理典要,“为政以德”是其全部要义。《易·革·彖辞》“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是其典要范例。《尚书》综论治道的冠极之作《洪范》,是三代之治的经纶大法。《洪范》第一畴“五行”,是警示权力执掌者兴业举事必须顺天地之变数,合五行之顺逆;第二畴“敬用五事”,是提示天道执行人宜乎具备的五种品质,包括貌的恭敬、言的可信,以及视能正观、听能明是非、思能致精微;第三畴“八政”,属于国计民生、司法治安、军事保卫、祭祀和宴宾等王政职能的分工管理部门;第四畴“五纪”,缘于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四时节候的认知和掌握;第五畴“皇极”即大中,“皇建其有极”即立其大中,盖欲建治安之大计大法大纲也;第六畴“三德”实际上是讲三种为政举事的精神理念和实施的方法;第七畴“稽疑”的特别之处在于明确标示,王遇有大事,除卜筮之外,还须征询卿、士、庶人的意见,如果卜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就是“大同”,是为大吉;第八畴“庶征”要求观察王政的庶民验和气候验,即节候所带来的正常或不正常的寒温冷热的反应;第九畴“五福六极”是对整个“洪范九畴”的归结,前面八畴是“五福六极”这个果生成的正反之因。由此可以说,《洪范》九畴是对虞夏商周三代之治的归结和溯因。
- 刘梦溪
- 关键词:《尚书》
- “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简释被引量:7
- 2004年
- 陈寅恪所作《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内容极精要,却涉及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和中国历史研究的许多重大问题,可以视作寅恪先生治中国学问的思想纲要和心得总结。本文对上册审查报告提出的学术观念和有关问题略加释证。
- 刘梦溪
- 关键词:陈寅恪学术观念
- 中华文化是个大包容概念
- 2015年
- 什么是文化?概括讲,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我们每天都跟文化打交道,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成分共生的,呈现多种文化成分相融合的状态。中华文化更是如此。谈论中华文化,应认识到它其实是个大包容的概念。
- 刘梦溪
-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成分文化环境
-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上)被引量:1
- 2012年
- 当代中国的传统断裂和价值缺失。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一些长期起作用的价值理念。丢失非常可惜,弥补起来非常之难,甚至不知如何着手。我是主张从小学开始开设国学课的。
- 刘梦溪
-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价值理念
- 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被引量:11
- 2007年
- 虽然近年来学术界、文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陈寅恪其人其学,但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位大史学家的了解还有限得很,对他的学术创获、学术贡献和学术精神尚缺乏深在的研究。陈寅恪之学的精神义谛大致可以归纳为九个方面:第一,陈寅恪是最具独立精神、最有现代感和历史感的历史学者。第二,陈寅恪的基本文化态度,是不忘记本来民族之地位。第三,陈寅恪的主要文化理念,是文化高于种族。第四,陈寅恪从根本上说是一位贵族史家。第五,陈寅恪是一位学术奇迹的创造者,他的后三十余年的著述,都是在目盲体衰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第六,由于陈寅恪对为学的材料资源的特殊重视,在观念上扩大了材料的应用范围。第七,陈寅恪创立了独特的解释学,即"古典"和"今典"双重证法的阐释学,认为阐释者必须具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方可达致对古人"了解之同情"。第八,陈寅恪一生的最大著述是《柳如是别传》,其历史书写的旨趣是"借传修史",即通过为一代奇女子立传来撰写明清文化的痛史。第九,陈寅恪的"哀伤"与"记忆",实与百年中国的文化与社会变迁以及他的家族的命运遭际有直接关系。
- 刘梦溪
- 关键词:陈寅恪学术思想
- 中国人的独特信仰与多元文化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国文化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多元一体,是长时间形成的,不像有些国家那样很晚才形成,所以不容易出现这个要解体那个要解体。中国怎么可能解体?它是命定地连在一起的华夏圣土。文化,宽泛一点的定义,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狭隘一点的定义,应包括知识、宗教、信仰。
- 刘梦溪
- 关键词:信仰中国人中国传统社会湖湘文化释教祭神
- “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的大智慧被引量:3
- 2015年
- 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今天特别需要用大智慧把它弘扬开来。这里的关键词是两个:一个是"和",人人都乐于接受而向往的境界;另一个是"不同",那是"时物",那是世界本来的样子,那是创意的源泉,美的出发,充实而光辉的起点。中国文化倾向于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弄得那么紧张,不主张世界上的事都那么不可调和。"和而不同"是中国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总原则,也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大智慧。"和"的关键,首要在承认不同。如果都相同.
- 刘梦溪
-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化贡献文化倾向跨文化沟通四句教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