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晶晶
- 作品数:71 被引量:203H指数:7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益普生腹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纯母乳喂养儿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与乳汁中3种功能性低聚糖水平及婴儿排便频次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纯母乳喂养母乳乳汁中功能性低聚糖水平与迟发型母乳性黄疸(LBMJ)的相关性,为LBMJ的病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和预防保健科0~3月龄纯母乳喂养足月儿60例,根据不同排便频次分为A、B及C组,即3 d以内排便1次或排便≤3次/d为A组;排便>3次/d为B组;超过4 d排便1次为C组;采用手挤奶方法收集婴儿母亲乳汁,收集后立即存置于-80℃冰箱内,待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检测功能性低聚糖的含量。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纯母乳喂养母乳乳汁中3种功能性低聚糖水平在婴儿不同排便频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FL=0.978,P2-FL=0.013;H三糖=13.991,P三糖=0.001;H四糖=1.505,P四糖=0.041);(2)不同排便频次组黄疸与非黄疸婴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A)=4.472,P(A)=0.001;χ^(2)(B)=5.196,P(B)=0.001;χ^(2)(C)=3.000,P(C)=0.017];(3)不同功能性低聚糖在婴儿黄疸及非黄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FL=0.459,P2-FL=0.646;H三糖=0.988,P三糖=0.323;H四糖=0.633,P四糖=0.527),但黄疸组中3种功能性低聚糖水平较非黄疸组高。结论 0~3月龄纯母乳喂养LBMJ婴儿,母乳中低聚糖水平较非LBMJ婴儿高,低聚糖水平越高,排便频次越多。
- 陈艳李檬张园园张园园熊晶晶黄永坤
- 关键词: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功能性低聚糖婴儿母乳喂养
- 肝功能损伤黄疸患儿血浆内毒素和二胺氧化酶水平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测定血浆内毒素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OA)水平可反映肠黏膜的损伤和通透性改变。本研究拟通过测定肝功能损伤黄疸患儿的血浆内毒素和DOA水平,观察该类患儿肠黏膜屏障的变化。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1岁以下肝功能有损伤的黄疸患儿20例作为黄疸组,同期同年龄段体检的健康婴儿30例作为对照组。
- 蒙烨黄永坤刘春明刘梅赵亚玲熊晶晶魏来
- 关键词:肝功能损伤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酶水平患儿黄疸通透性改变
- 过敏性紫癜患儿粪便细菌代谢相关产物短链脂肪酸水平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测定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粪便中细菌代谢相关产物短链脂肪酸水平并研究其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HSP 27例患儿,其中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9.0±2.8)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推荐的HSP诊断标准。健康儿童2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9.5±1.3)岁。收集保存HSP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的粪便标本。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定量测定对照组、HSP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浓度。结果对照组、HSP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粪便乙酸浓度(mol/g)分别为(6.04±2.15)×10^(-5)、(3.90±3.08)×10^(-5)和(4.73±3.95)×10^(-5),对照组与急性期组比较,对照组高于急性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恢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丁酸浓度分别为[4.53(2.68,5.47)]×10^(-5)、[1.48(0.14,3.78)]×10^(-5)和[0.93(0.31,1.75)]×10^(-5),对照组高于急性期组及恢复期,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丙酸浓度分别为[3.22(2.22,4.20)]×10^(-5)、[1.80(7.84,3.66)]×10^(-5)和[2.68(0.46,4.93)]×1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异丁酸浓度分别为[0.19(0.07,0.30)]×10^(-5)、[0.17(0.08,0.59)]×10^(-5)和[0.14(0.03,0.30)]×10^(-5),异戊酸浓度分别为[0.13(0.04,0.19)]×10^(-5)、[0.13(0.06,0.32)]×10^(-5)和[0.09(0.02,0.23)]×1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HSP急性期患儿粪便乙酸、丁酸显著降低。恢复期粪便乙酸虽有升高,但仍未完全回到正常水平,而粪便中丁酸浓度更低。
- 胡红卫潘媛赵波刘梅熊晶晶廖亚彬吉晓菲张婷婷张丽芝黄永坤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儿童粪便短链脂肪酸
- 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中IL-6、IL-8、IL-17、IL-23、TNF-α和IFN-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HSP疾病组180例和正常儿童组30例的血标本,疾病组包括HSP患儿腹型初发组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各30例,非腹型初发组的急性期与恢复期各30例,腹型复发组急性期30例,非腹型复发组急性期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标本中的IL-6、IL-8、IL-17、IL-23、TNF-α和IFN-γ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IL-6、IL-8、IL-17、IL-23、TNF-α疾病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各型急性期水平高于恢复期水平,复发组水平高于初发组(P<0.05),腹型与非腹型间比较(P>0.05);IFN-γ疾病组水平均低于正常组,且各型急性期水平低于恢复期水平,复发组水平低于初发组(P<0.05),腹型与非腹型间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血中IL-6、IL-8、IL-17、IL-23、TNF-α和IFN-γ出现明显变化,提示这些因子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和转归过程有关.
- 吉晓菲张婷婷赵波刘梅熊晶晶廖亚彬赵亚玲丁臻博黄永坤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患儿细胞因子
- 反复腹痛、腹泻3年,加重1月伴手足痉挛5天
- <正>患儿,女,7岁,因'反复腹痛、腹泻3年余,加重1月余伴手足痉挛5天。'入院。患儿为学龄期儿童,患儿近3年多来反复腹痛、腹泻,腹痛以脐周为主,阵发性发作,腹痛发作时即有便欲,便后腹痛可以暂时缓解,每天大便10余次,每...
- 刘梅赵亚玲丁臻博熊晶晶李檬曹佳远孟梦黄永坤
- 关键词:内科疾病病理诊断
- 文献传递
- CBL教学方法在新生儿复苏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CBL情景教学法在新生儿复苏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0名实习学生分成两组。对照组60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组60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CBL情景教学法。两组学生参加新生儿复苏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调查学生对CBL情景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结果观察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理论知识方面,P<0.05;操作技能方面,P<0.01)。CBL情景教学法受到98.33%的学生喜欢。结论 CBL情景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生儿复苏的操作方法。
- 钟庆华曾洁熊晶晶梁琨
- 关键词:儿科学CBL教学法
- 肠紧密连接ZO1蛋白测定对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疗效的评价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测定肠紧密连接ZO1蛋白,用其评价美沙拉嗪和蒙脱石散单独或联合治疗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变化,探讨UC肠黏膜屏障损伤和修复的相关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蒙脱石散组、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组.适应性喂养3d予2-4-6三硝基苯磺酸液灌肠建模,建模满24h予每组大鼠相应的药物灌胃治疗.于灌胃治疗12 d时取大肠标本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紧密连接ZO1蛋白的表达.结果 造模24h,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的大鼠结肠组织显示建模成功.灌胃治疗12 d时,各组间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比较显示,蒙脱石散组[(0.72±0.29)分]、美沙拉嗪组[(0.95±0.38)分]、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组[(0.60±0.00)分]均低于模型组[(1.18±0.5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2,P=0.047);各组间ZO1蛋白比较显示,蒙脱石散组(0.52 ±0.28)、美沙拉嗪组(0.35±0.17)、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组(0.78±0.13)均高于模型组(0.25±0.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025,P=0.001);各组间ZO1-mRNA比较显示,蒙脱石散组[(49.53±13.32)x10-4]、美沙拉嗪组[(43.50±18.60x10-4]、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组[(78.12±21.81)x10-4]均高于模型组[(16.60±23.23)x1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60,P=0.000).结论 测定肠紧密连接ZO1蛋白,有助于认识UC的发病机制,从而指导治疗.以美沙拉嗪联合蒙脱石散用于UC时,肠紧密连接ZO1蛋白表达升高更为明显.
- 胡红卫魏来熊晶晶黄永坤赵川远孟梦刘梅赵亚玲丁臻博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紧密连接蛋白美沙拉嗪蒙脱石散
- 蒙脱石散和美沙拉秦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中VIP、SP、5-HT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和蒙脱石散(思密达)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中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五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 8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干预组包括思密达组、美沙拉秦组,美沙拉秦加思密达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确认模型建立后,模型组每天经口灌入生理盐水,干预组分别每天给予思密达、美沙拉秦、美沙拉秦联合思密达治疗.每天对模型组、干预组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于第5天、第12天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收集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中VIP、SP,采用ELISA法测血中5-HT的含量.结果DAI评分结果示,5 d的炎症评分并无差异.12 d的中模型组与思密达组炎症重于美沙拉秦组和美沙拉秦加思密达组(P<0.05).5 d组中,模型组VIP低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与干预组的SP高于正常组(P<0.01).12 d的模型组SP、5-HT高于正常组(P<0.05);仅美沙拉秦组的SP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其他干预组均高于正常(P<0.01).12 d模型组、思密达组的5-HT均高于美沙拉秦组、美沙拉秦加思密达组(P<0.05).结论 UC经治疗后,单用美沙拉秦、美沙拉秦联合思密达用药抗炎近期效果较单用思密达近期效果好,5 d血中SP浓度值升高能及时反应炎症情况,12 d血中5-HT变化能反应治疗后炎症的变化.5 d血中SP和12 d血中5-HT的测定可能为急性期UC的病情发展和临床治疗急性期UC判断疗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李红丽熊晶晶余丽丽黄永坤刘梅赵亚玲丁臻博
- 关键词:蒙脱石散美沙拉秦溃疡性结肠炎VIP5-HTSP
- 再发性腹痛患儿微量元素水平的测定和分析
- 王艳黄永坤刘梅朱光辉谢路刘四香赵亚玲熊晶晶
- 酪酸梭菌、蒙脱石散、美沙拉秦对UC大鼠Treg和Th17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初步研究酪酸梭菌、蒙脱石散、美沙拉秦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酪酸梭菌组、蒙脱石散组、美沙拉秦组、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组、正常组,共6组,每组8只大鼠.通过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模型.按大鼠体表面积折算药量,每日灌服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酪酸梭菌、蒙脱石散、美沙拉秦、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第5天处死每组4只大鼠,第12天后处死余下的全部大鼠,收集大鼠的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血中Treg、Th17的含量,观察Treg/Th17比值变化.结果 (1)血Treg水平在治疗的第5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高于酪酸梭菌组、蒙脱石散组、美沙拉秦组、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的第12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明显低于酪酸梭菌组、蒙脱石散组、美沙拉秦组、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组,尤其低于酪酸梭菌组,除美沙拉秦组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的第12天和第5天相比,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Treg值均有显著升高(P<0.01).(2)血Th17水平在治疗第5天和第12天时,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酪酸梭菌组、蒙脱石散组、美沙拉秦组和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组,尤其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第12天和第5天相比,Th17值除蒙脱石散组和酪酸梭菌组外,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治疗的第5天和第12天,正常组的Treg/Th17比值较其余各组高,尤其高于模型组(P<0.05).但在治疗的第12天,酪酸梭菌组、蒙脱石散组、美沙拉秦组、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组的Treg/Th17比值已逐渐接近正常组,其中美沙拉秦联合蒙脱石散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而模型组仍低;治疗的第1
- 张莹熊晶晶黄永坤刘梅胡红卫远孟梦
- 关键词:酪酸梭菌蒙脱石散美沙拉秦UCTREGTH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