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体会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总结重症婴儿室间隔缺损 (VS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全组 6 1例 ,术前均有反复感染、缺氧发作、营养不良、肺动脉高压和 (或 )心功能不全等的情况。做好抗感染、氧疗、降肺压、抗心力衰竭、营养支持等充分术前准备后行心内直视手术 ,均用补片修补室缺。结果 :全组死亡 2例 ,生存 5 9例中低心排综合征 3例 ,肺动脉高压危象 4例 ,严重肺部感染 6例 ,血气胸及痰堵导致肺叶不张各 2例 ,拔管后窒息再插管 2例 ,严重心律失常 2例 ,VSD残余分流 1例。结论 :婴儿室间隔缺损伴有反复感染、缺氧发作、营养不良、肺动脉高压和 (或 )心功能不全等宜及早手术治疗 ,提高手术技巧和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陈海生陈景伟钟焕清黄志辉谢翠贤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婴儿
- 主动脉瓣上狭窄13例的外科治疗
- 2013年
- 目的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术前诊断和外科治疗中的经验。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SVAS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9~19.0岁,平均(5.73±6.36)岁,局限性狭窄11例(84.6%),弥漫性狭窄2例(15.4%)。Williams综合征4例(30.7%),9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包括主动脉瓣狭窄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冠状动脉畸形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2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漏诊1例,并发主动脉瓣狭窄。单片法加宽9例,倒"Y"法2例,三片法2例。结果本组手术早期死亡2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局限型SVAS狭窄解除满意,压差降至0~20mmHg;弥漫型效果不佳,1例术后随访3年仍有轻到中度狭窄,目前仍在随访中。11例术后随访1个月~5年平均随访3.5年,心功能I级10例,II级1例;随访无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弥漫型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应谨慎选择手术治疗。
- 赖锋华李韬陈凯明陈景伟刘浪林世廷朱伯卫
- 关键词:主动脉瓣上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
- 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围术期并发症的处理
- 2008年
-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围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介入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共97例。术后在病房连续心电监测及严密观察7天。对围术期出现的并发症根据病情进行相应处理。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15例心律失常,予积极用药治疗,心电图改变均在2~28天恢复正常。主动脉瓣微量返流3例,随访无变化。VSD残余分流1例,溶血1例,股动脉一过性血栓阻塞1例,均痊愈。出院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围手术期的各种并发症可提高膜周部VSD介入治疗的效果。
- 罗瑞芳陈景伟钟焕清林秋伟夏天赖锋华刘浪钟汝核
- 关键词:介入性室间隔缺损围术期并发症
- 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
- 2007年
- 目的探讨提高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外科治疗成功率的措施。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月,外科治疗婴儿VSD共98例,年龄58d~12个月,体重2·8~8·5kg。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直径5·0~16mm,平均(9·1±3·4)mm。术前予充分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肺动脉压力以及改善心功能不全等治疗。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VSD修补手术。术后加强处理肺动脉高压、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果全组术后无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25±11)min,体外循环时间(54±19)min,手术时间(150±32)min。随访2~13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提高手术技巧和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治疗婴儿VSD成功的关键。
- 陈景伟陈海生钟焕清夏天赖锋华刘浪林秋伟
- 关键词:外科手术婴儿
- 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并发症的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特点及其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416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16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肺部并发症75例,低心排2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消化道出血8例,脑部并发症昏迷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死亡21例,死亡率5.0%;以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的婴幼儿比例最高(57.1%),其次是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与体外循环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提高婴幼儿各种先心病矫治技术的同时应加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心肺保护效果。
- 陈海生陈景伟冼明海钟志敏钟焕清黄志辉何勇
- 关键词:体外循环死亡率并发症婴幼儿
- 249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做人工瓣膜置换的体会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49例重症瓣膜病手术病人,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29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MVR+AVR 8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152例,左房折叠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8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3.2%(8/249)。在241例中,随访235例,随访率为97.5%,随访时间6个月至5.5年,死亡2例,随访病死率.8%(2/235),其余232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的。结论:对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结构,选择合适的瓣膜,同时处理三尖瓣病变和巨大左房,采用含血停跳液温冷温顺序灌注,加强术后处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 陈凯明陈海生钟焕清黄志辉钟志敏陈景伟
-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二尖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早期处理
- 2009年
- 目的探讨婴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早期防治各种并发症的措施。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手术矫治婴儿VSD194例,男108例,女86例;年龄58d~12个月,其中6个月以下者72例;体质量2.8~8.5kg,其中3~5kg81例。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直径5.0~16mm,平均(9.1±3.4)mm。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VSD修补手术。术后早期加强处理,防治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早期房室传导阻滞5例,肺部感染17例,肺不张8例,经积极治疗后愈;无肺动脉高压危象或心力衰竭发生。全组随访2~24个月,无特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早期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治疗婴儿VSD成功的重要保障。
- 罗瑞芳陈景伟钟焕清夏天赖锋华林秋伟刘浪钟汝核
- 关键词:先天性缺损术后监护婴儿
- 401.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MVR)的经验.方法:右侧胸壁小切口(4~5cm)+两孔(胸腔镜、升主动脉阻闭钳入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电视...
- 陈海生程云阁钟焕清黄志辉谢翠贤程国栋陈景伟
- 关键词:微创微创手术二尖瓣置换术胸腔镜
- 文献传递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合并瓣膜病变外科治疗
- 目的分析冠心病39例合并瓣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介绍此类手术的成功经验。方法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 39例,同期行瓣膜手术的有27例,12例未同期施行瓣膜手术(瓣膜病变为轻度)。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
- 黄志辉钟焕清陈海生许发珍程云阁陈景伟何勇陈凯明胡楝
- 文献传递
- 国产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操作技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介入治疗IVSD共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1±6)岁,平均体重(23.0±8.4)kg。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IVSD边缘与主动脉瓣距离均<2mm;IVSD直径2.5~6.0(4.3±0.8)mm。术中常规左心室造影。24例均采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型号4~10mm。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全组无死亡。1例术中因主动脉瓣轻度反流放弃封堵;1例因缺损较大放弃封堵。即时封堵成功22例。即时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瓣微量反流3例。术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但需要一定的诊断及操作技巧。
- 罗瑞芳陈景伟钟焕清林秋伟夏天赖锋华刘浪钟汝核
- 关键词:放射学介入性室间隔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