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捷鑫

作品数:12 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肿瘤
  • 5篇腺癌
  • 5篇淋巴
  • 4篇食管
  • 4篇淋巴结
  • 3篇食管癌
  • 3篇细胞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食管鳞癌
  • 2篇内乳淋巴结
  • 2篇前哨
  • 2篇前哨淋巴结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清扫术
  • 2篇腺肿瘤
  • 2篇疗效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 4篇汕头市中心医...
  • 2篇汕头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2篇陈捷鑫
  • 6篇林鹏
  • 5篇王军业
  • 4篇郑海波
  • 4篇解明然
  • 4篇吴智勇
  • 4篇张旭
  • 3篇傅俊惠
  • 3篇姚广裕
  • 3篇戎铁华
  • 3篇杨名添
  • 2篇章克毅
  • 2篇范扬航
  • 2篇张泽淳
  • 2篇林勇斌
  • 2篇张仕义
  • 2篇李小东
  • 2篇郑春鹏
  • 2篇黄建豪
  • 2篇李卓毅

传媒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癌症
  • 2篇广东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乳腺炎症患者和75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即I.S%),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乳腺癌患者CA153和CEA。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5.88±6.05%)明显低于健康人(7.07±0.81%)、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58±0.72%)和乳腺炎症患者(9.58±0.68%)(P=0.000);乳腺炎症患者AgNOR的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患者(P=0.000);健康人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AgNOR阳性率(65.00%)明显优于CA153(17.50%)和CEA(12.50%)的阳性率(P=0.000)。AgNO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AgNOR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客观生物学指标;在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王军业戴淑琴李宝江林鹏戎铁华杨名添龙浩姚广裕陈捷鑫
关键词:核仁组成区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T淋巴细胞
成人型肺母细胞瘤五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05年
背景与目的肺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原发恶性肿瘤,分为成人型肺母细胞瘤和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本文主要讨论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我院从1964年4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5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5例中男3例,女2例;发病年龄22~70岁;以咳嗽、咳血丝痰为主要症状,次为胸闷、胸痛;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单发实性肿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痰细胞学检查均没有发现肿瘤细胞.3例行肺叶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左全肺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肺楔形切除术并行术后化疗.到随访结束,3例死亡,2例生存,生存期最短6个月,最长11年.结论肺母细胞瘤术前难明确诊断.治疗以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为主,对放疗及化疗不敏感,预后差别较大.
姚广裕杨名添王思愚何萍王军业陈捷鑫
关键词:肺母细胞瘤化疗放疗
MMP-1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检测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6例乳腺癌手术后标本中MMP14蛋白的表达,探讨MMP14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子的关系。结果MMP14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没有表达,在乳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是52.2%。在Ⅰ期、Ⅱ期和Ⅲ期乳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2.5%、54.8%和85.7%(P<0.05);在T1、T2和T3三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1%、59.4%和80.0%(P<0.05);在N0、N1和N2三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3%、66.7%和100%(P<0.05)。MMP14蛋白的表达与VEGR呈正相关(P<0.05),但与ER、PR、cerbB2的状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MP14的蛋白质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VEGF呈正相关,有可能为判断乳腺癌浸润转移能力的一个指标。
姚广裕林鹏王军业陈捷鑫邓勇军杨名添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乳腺癌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活检的初步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淋巴道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内乳淋巴引流是仅次于腋下淋巴引流的重要转移途径,内乳淋巴结(InternalMammaryNodes,IMN)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降低,且为影响预后的独立...
陈捷鑫
关键词:乳腺肿瘤内乳淋巴结前哨淋巴结
文献传递
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度及合理清扫范围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129例经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6.6%,总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清扫淋巴结总数,LMR)为11.3%,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43.4%。最常见的淋巴结受累区域为食管旁、右喉返神经旁、贲门及胃左血管旁、隆突下。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肿瘤长度。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度≤20%组和淋巴结转移度>20%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31.0%和6.8%,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淋巴结转移度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胸中段食管癌应该常规行包括双侧上纵隔的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解明然林鹏张旭陈捷鑫林勇斌戎铁华温浙盛李小东王军业余辉
关键词:食管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术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背景与目的: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node,IMN)是乳腺癌重要的转移途径之一,其状况将影响乳腺癌患者的分期、治疗、预后及疗效评价,本研究旨在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node biopsy,IMSNB)和经肋间IMN第Ⅰ~Ⅳ肋间活检、以及IMN微转移灶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在行常规乳腺癌切除术中,采用核素示踪法经肋间隙行IMSNB,然后对患侧第Ⅰ~Ⅳ肋间的IMN均行活检(经肋间隙,非扩大根治术),所有IMN均行常规单一切面HE染色病理检查,阴性病例的IMN采用多层切片加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微转移。结果:全组38例病人中发现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node,IMSN)17例,占44.7%,均成功行IMSNB,其中4例IMSN常规病理阳性,1例IMSN发现微转移,2例发现孤立的肿瘤细胞群,10例为阴性,均与对应病例经第Ⅰ~Ⅳ肋间IMN活检的病理结果一致;无发现IMSN21例,占55.3%,经第Ⅰ~Ⅳ肋间IMN活检,常规病理阳性5例,阴性16例,未发现微转移。结论:对发现IMSN者,IMSN能够准确评价IMN状况,但对无发现IMSN者,尤其是对IMN转移可能性大者,应经肋间隙行IMN第Ⅰ~Ⅳ肋间活检,以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多层切片加免疫组化技术有助于IMN微转移灶的检出。
陈捷鑫林鹏樊卫吴秋良肖平王军业张旭李小东解明然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内乳淋巴结病理学
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处理体会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总结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4月腔镜食管癌切除术528例资料,发生术后颈部吻合口瘘29例(5. 5%),其中7例继发胸内瘘,2例纵隔瘘。无早期瘘(术后1~3天),中期瘘(术后4~14天) 27例,晚期瘘(术后14天以上) 2例。发现吻合口瘘后及时颈部切口敞开,充分引流换药,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合并胸内瘘者予胸腔引流,应用生长抑素减少胃液分泌。结果确诊吻合口瘘后2~4周愈合20例,1~2个月8例,2个月以上1例。6例半年内出现吻合口狭窄行胃镜下扩张术。结论手术中注意尽量切除管状胃上端血供较差部分组织,消除各种对管状胃持续挤压的因素,预防消化液对术野的污染,手术后彻底的颈部引流和及时发现处理继发的胸内瘘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瘘的风险。
郑海波彭小雨吴智勇傅俊惠陈捷鑫
关键词:食管癌管状胃吻合口瘘胸腔镜
食管癌患者骨髓CK19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肿瘤患者骨髓中发现CK19等上皮成分提示发生微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检测食管癌患者骨髓CK19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6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和15例肺及食管良性病变患者骨髓CK19 mRNA的表达,评价RT-PCR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食管癌患者骨髓CK19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RT-PCR方法的敏感性为10^(-6),15例肺及食管良性病变患者骨髓中均未检测到CK19 mRNA的表达。61例食管癌患者骨髓中,CK19 mRNA阳性13例,阳性率为21.3%。骨髓CK19 mRN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骨髓CK19 mRNA阳性的食管癌患者术后转移和死亡风险高于CK19 mRNA阴性的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K19 mRNA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结论:RT-PCR方法检测食管癌患者骨髓微转移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K19 mRNA可作为检测食管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是患者术后的一个独立预后预测因子,有助于预测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陈少斌林鹏陈捷鑫文静杨弘解明然张旭
关键词:骨髓食管癌微转移CK19MRNA
潮汕沿海地区食管癌样本库的建立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全球常见八大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六位[1-2]。依据组织病理类型分类,食管癌主要包括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食管鳞癌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中东部和非洲等地区,而食管腺癌则在欧美等国家地区多发[3]。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食管鳞癌高发国,食管鳞癌病例占全部食管癌病例的90%以上,并呈现明显的地理性分布差异,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闽粤交界的潮汕沿海地区,鄂皖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四川北部地区,新疆哈萨克族居民居住地区和苏北地区等[4-5]。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潮汕地区是我国唯一的沿海食管癌高发区,与我国其他内陆型食管癌高发区相比,其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以及当地居民饮食生活习俗等均明显不同。1995–200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食管癌的标化发病率为74.47/105[6-7]。在潮汕当地,食管鳞癌的发病率一直高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在此背景之下,毋庸置疑,建立潮汕沿海地区食管癌样本库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对揭示食管癌,尤其是食管鳞癌的病因,阐明这种特殊恶性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寻找其早期癌变特异性分子标志物,以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及监测治疗后患者病情发展转归、预警预后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旋豪王少洪吴智勇蓝斌李帆肖坤胜许秀娥吴健谊傅俊惠傅俊惠章克毅姚晓冬范扬航郑海波郑春鹏李锐雄黄建豪张仕义陈捷鑫李卓毅朱天翔杨彦龙张泽淳杜泽森黄崇植许小超许小超赵麟李恩民
关键词:食管癌高发区肿瘤流行病学标化发病率食管鳞癌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上肢淋巴结解剖学定位的可行性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对上肢淋巴结采取解剖学定位的可行性,初步分析上肢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35例,施行乳腺癌改良Ⅰ式根治术,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采取解剖学定位法区分乳腺引流来源的淋巴结和上肢引流来源的淋巴结,独立分组,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记录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在胸背血管外侧、腋静脉下方2 cm内、第2肋间臂神经上方的区域内,均可找到相应目标淋巴结,定位成功率100%。35例患者中,16例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累及上肢引流淋巴结,上肢淋巴结转移率8.57%(3/35);其中2例处于N3期,1例处于N2期。结论解剖学定位方法可有效区分上肢引流来源淋巴结;N0或N1分期患者在腋窝淋巴结清扫过程中施行上肢淋巴结的保留具有较高安全性。
李卓毅范扬航郑海波陈捷鑫张泽淳吴智勇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淋巴结转移淋巴水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