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垠
- 作品数:16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郁乐疏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观察郁乐疏对卒中后抑郁 (PSD)大鼠脑内单胺递质的影响 ,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 ,在此基础上综合孤养、应激处理复合制备PSD大鼠模型。采用荧光分光度法测定大鼠双侧额顶皮层及脑干的单胺递质 (NA、5 -HT和DA)含量。观察郁乐疏对PSD大鼠脑内单胺递质的影响。结果 中、高剂量郁乐疏可显著增加PSD大鼠脑内的NA、5 -HT含量。结论 郁乐疏对PSD大鼠脑内单胺递质降低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刘福友杨石陈卫垠唐熠
- 关键词:郁乐疏抑郁神经递质
- 以多组动眼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的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 2006年
- 金硕果刘福友陈卫垠
-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误诊重症肌无力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 莲芪胶囊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全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评估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莲芪胶囊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中医院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对照组辅助使用消癌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辅助使用莲芪胶囊进行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莲芪胶囊联合化疗方案应用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全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肿瘤的生长,对患者化疗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李建国陈卫垠
- 关键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化疗
- 郁乐疏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
- 本文主要通过针对郁乐疏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的介绍,阐述了郁乐疏可以显著增加PSD大鼠双侧额顶皮层和脑干的NE和5-HT含量的临床疗效.提出了机制与万拉法新相似,即通过增加脑皮NE和5-HT的含量而起作用...
- 刘福友杨石陈卫垠唐熠
- 关键词:脑卒中大鼠神经递质动物实验
- 文献传递
- 益气活血复方制剂对MCAO模型大鼠CD11b/CD18表达的影响
- 目的通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膜上CD11a/CD18、CD11b/CD18的变化,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参芎滴丸对急性脑梗死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用药组造模前按5、10、20倍临床剂量灌胃8天,电凝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
- 陈卫垠祝彼得刘福友冯雪梅余芳
- 文献传递
- 郁乐疏对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与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 目的:观察郁乐疏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对PSD大鼠抑郁行为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孤养、应激处理复合制备PSD大鼠模型。运用Longa5法和水...
- 刘福友杨石陈卫垠汪瑾宇唐熠
-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抑郁行为郁乐疏
- 文献传递
- 希臣通舒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附:83例病例报告
- 2000年
- 目的 :观察希臣通舒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 83例既符合中医中风病之中经络证 (瘀血痹阻脑脉型 ) ,又符合西医诊断、病程在恢复期内 (即发病≥ 2~ 4周 )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不伴意识障碍者 ,观察希臣通舒胶囊对其的临床疗效。结果 :希臣通舒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3 2 % ,显效率为 4 9 1%。心脑舒通胶囊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6 67% ,显效率为 4 0 0 0 %。两组疗效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但对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舌强言謇或不语 ,偏身麻木为主症的显效率 ,治疗组为 58 4 9% ,对照组为 4 6 67%。结论 :希臣通舒胶囊治疗中风病 (瘀血痹阻脑脉型 )主症有较好的疗效。
- 刘福友陈卫垠李常度杨东东蒋振亚
-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中风病
- 郁乐疏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与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 本研究从动物实验的角度探讨复方郁乐疏PSD大鼠行为学和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 刘福友杨石陈卫垠唐熠
- 关键词:郁乐疏脑卒中动物实验
- 文献传递
- 郁乐疏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
- 本研究从动物实验的角度探讨中药复方郁乐疏对PSD大鼠脑内单胺递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
- 刘福友杨石陈卫垠唐熠
- 文献传递
-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探索制备理想的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方法,为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药物治疗提供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2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完成。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单纯脑卒中组10只、孤养应激组10只、脑卒中后抑郁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孤养、中度的不可预测应激处理复合制备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运用Longa5评分法(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和水平木棒法(正常大鼠放置其上可以在上面持续时间超过3min)评定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运用糖水实验、敞箱实验、被动躲避实验评定脑卒中后抑郁大鼠的兴趣感变化、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等抑郁行为学改变。采用荧光分光度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结果:①在造模中6只大鼠死亡,3只大鼠造模未成功,3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②脑卒中大鼠22只(包括单纯脑卒中组9只,脑卒中后抑郁组13只),清醒后第4,8,24小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8±0.69,2.32±0.58,1.37±0.60。③脑卒中动物20只(包括单纯脑卒中组8只,脑卒中后抑郁组12只),脑卒中后第1,3,5天在圆棒上停留时间分别为(110.94±31.40)s,(149.53±16.56)s,(169.88±8.44)s。④脑卒中后抑郁组脑卒中后第7,14天的体质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48.8±47.7)g,(390.9±22.9)g,P<0.05;(321.7±43.8)g,(392.6±23.5)g,P<0.01]。⑤脑卒中后抑郁组糖水消耗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48±1.15)mL/kg,(113.0±11.8)mL/kg,P<0.01]。⑥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敞箱活动低下,被动躲避缺陷。⑦脑卒中后抑郁组双侧额顶皮质及脑干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显著降低。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复合孤养和应激处理可以制备出较理想的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
- 刘福友杨石陈卫垠汪谨宇唐熠朱观祥
- 关键词: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