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刚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黄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4篇肝硬化
  • 2篇血清
  • 2篇重型
  • 2篇重型肝炎
  • 2篇肝病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蛋白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电解质紊乱
  • 1篇血清钾
  • 1篇血清钾浓度
  • 1篇血清免疫
  • 1篇血清钠
  • 1篇血清钠浓度
  • 1篇血症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机构

  • 6篇黄山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黄山市...

作者

  • 7篇陈刚
  • 1篇吴会今
  • 1篇方卫东
  • 1篇许婷婷

传媒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安徽省第十二...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1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肝硬化低钠血症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钠水平与肝功能Childd-Pugh分级、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5例肝硬化患者回顾性分析血钠水平与临床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出现低钠血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和预后直接关系。结论肝硬化临床治疗须积极纠正低钠血症。
陈刚
关键词:肝硬化低钠血症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钾纳浓度变化
1999年
重型肝炎患者病程中常常发生电解质紊乱且与预后密切相关。我们检测了43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钾纳浓度,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结果 一、临床资料 43例重型肝炎均为1996年1月至L997年12月住院患者,其中急性重型4例,亚急性重型22例,慢性重型17例。男39例,女4例。
陈刚
关键词:重型肝炎血清钾血清钠浓度血清钾浓度电解质紊乱慢性重型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的预测及预防
9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最终可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年发生率为4一5 %,其中25一35%可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其出血往往来势凶猛,量大,首次出血病死率达20一35%,如有再出血,则总的病死率可达40 - 60%,为内科...
陈刚
关键词:肝硬化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
文献传递
56例酒精性肝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炎(AH)及酒精性肝硬化(ALC)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23例AH及33例ALC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酒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H患者均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平均日饮酒量与ALC患者无显著差异。临床表现以纳减、乏力、腹胀、黄疸多见。酒精性肝病(ALD)合并有肥胖等机体代谢异常表现者多见。实验室检查可见除ALT、AST升高外,GGT升高明显。DF值>32者预后不佳。结论短期内有大量饮酒史是AH的发病特点之一。DF值与ALC患者的病情预后有关。
陈刚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发病情况预后
重型肝炎合并Fanconi综合征1例
2001年
陈刚
关键词:重型肝炎并发症FANCONI综合征
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在乙型肝炎肝硬化预测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白蛋白(ALB)与碱性磷酸酶(ALP)比值(AAPR)在乙型肝炎肝硬化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黄山市人民医院入院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100例,参考不同病症类型,将慢性乙肝患者作为乙肝组(n=54),将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乙肝肝硬化组(n=46);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入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ALB、ALP与AAPR水平;另外,参考HBV-DNA表达情况将乙肝肝硬化组46例患者分为阳性组(n=23)与阴性组(n=23),对比两组患者的ALB、ALP及AAPR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APR在乙肝肝硬化预测中的临床价值。结果乙肝肝硬化组患者的ALB、AAPR分别为(33.61±8.53)g/L、0.36±0.14,均明显低于乙肝组[(43.98±4.87)g/L、0.54±0.14]与健康组[(47.25±2.62)g/L、0.69±0.17],乙肝肝硬化组患者的ALP为(116±57)U/L,明显高于乙肝组[(86±25)U/L]、健康组[(72±1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患者的ALB、AAPR明显低于健康组,AL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患者的ALB、AAPR分别为(30.57±6.98)g/L、0.30±0.13,均低于阴性患者[(35.86±8.95)g/L、0.39±0.16],ALP水平为(135±71)U/L,高于阴性患者[(97±31)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APR预测乙肝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高于ALB(0.721)、ALP(0.736)。结论AAPR在乙肝肝硬化预测中临床价值显著,可为早期阶段乙肝肝硬化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任才月方卫东陈刚吴会今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
HCMV感染对HBeAg阴性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病毒激活及血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孕妇的HBV激活及血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伴HCMV感染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85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无HCMV感染的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62例为对照组,入院时和分娩前采集静脉血,检测孕妇HBV-DNA拷贝数;检测两组产妇入院时及分娩前抗核抗体(ANA)、免疫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肝功能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并对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孕妇分娩前,研究组HBV-DNA载量(3.82±0.90)log IU/ml显著高于对照组(3.24±0.35)log IU/ml(t=4.729,P<0.001),ANA阳性率32.94%高于对照组17.74%(P<0.05),CRP、IL-6、IgG、IgA、IgM水平分别为(32.74±3.38)mg/L、(22.07±2.35)ng/L、(15.14±1.63)mg/L、(4.28±0.45)mg/L、(1.85±0.21)mg/L,均高于对照组(P<0.05),ALT、AST分别为(49.95±15.27)U/L、(36.41±9.42)U/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母婴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MV感染可造成HBeAg阴性乙肝病毒感染孕妇HBV-DNA载量、ANA阳性率增加,引起免疫功能紊乱,增加病毒激活风险,但对母婴临床结局未见明显影响。
陈刚许婷婷余阿娜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孕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