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中美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重钢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帕金森
  • 9篇帕金森病
  • 6篇疫苗
  • 6篇核酸疫苗
  • 3篇神经功能
  • 3篇免疫
  • 3篇SYN
  • 2篇蛋白
  • 2篇血性
  • 2篇炎症
  • 2篇鱼藤
  • 2篇鱼藤酮
  • 2篇运动症状
  • 2篇症状
  • 2篇溶栓
  • 2篇神经保护
  • 2篇神经功能障碍
  • 2篇神经精神
  • 2篇突触
  • 2篇突触核蛋白

机构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重钢总医院
  • 2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神经病...

作者

  • 15篇陈中美
  • 7篇彭国光
  • 5篇周长青
  • 5篇张东平
  • 4篇张玉平
  • 4篇杨旭
  • 4篇杨云鹏
  • 3篇马英
  • 2篇雷朋
  • 2篇钟玲
  • 2篇郑磊
  • 1篇楼金核
  • 1篇王法祥
  • 1篇李凤群
  • 1篇金鑫
  • 1篇陈亚兰

传媒

  • 4篇免疫学杂志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VAX1-IL4/SYN-B核酸疫苗对鱼藤酮慢性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优化人α-突触核蛋白(humanα-synuclein,hα-syn)核酸疫苗pVAX1-IL4/SYN-B对鱼藤酮慢性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鱼藤酮1 mg/kg给予背部皮下注射,1次/d,连续注射40 d,建立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建模后小鼠随机分为3组:核酸疫苗组、空质粒组、PBS组(n=8)。于小鼠双侧后肢胫前肌部位,分别注射pVAX1-IL4/SYN-B核酸疫苗,空质粒pVAX1,PBS各100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周。末次免疫后2周,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脑黑质致密部α-syn表达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变化;RT-PCR检测α-syn mRNA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观察各组小鼠自由活动实验显示,核酸疫苗组与空质粒组及PBS组小鼠移动格子数和下肢站立次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核酸疫苗组小鼠与空质粒组、PBS组相比,TH阳性细胞数增加51.43%、59.00%(P<0.05),α-syn表达减少45.64%、43.28%,(P<0.05)。RT-PCR检测发现核酸疫苗组α-syn mRNA表达水平(0.37±0.17)较空质粒组(0.80±0.01)及PBS组(0.74±0.05)明显减少(P<0.05)。结论 hα-syn核酸疫苗有较强改善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鱼藤酮神经毒素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能对帕金森病小鼠产生较好的免疫治疗作用。
杨旭杨云鹏马英周长青张玉平陈中美彭国光
关键词:帕金森病核酸疫苗鱼藤酮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1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运动症状(motor symptoms)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以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PD除了典型运动症状之外,还伴有一些非运动症状(non-motor-symptoms,NMS);并将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主要分为3类:
陈中美彭国光
关键词: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神经精神异常
胼胝体变性1例报道被引量:4
2015年
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是1903年由意大利病理学家Marchiafava和Bignami首次报道,是临床少见病。MBD多发生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也有少数发生于无慢性酒精中毒的营养不良患者,但即使在较严重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中,发生MBD也极少。因MBD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误诊率高,但随着头颅MRI的广泛应用,结合胼胝体在MRI上的特殊表现,综合判断后可以诊断。
汪玲娥张东平陈中美
关键词:MARCHIAFAVA-BIGNAMI病病例报告酒精中毒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夜间血压异常研究进展
2024年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和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精神症状,感觉异常,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等。血压异常是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包括直立性低血压(OH)、卧位高血压(SH)及餐后低血压(PPH)、夜间高血压(NH)及夜间血压节律异常。针对PD合并的NH及夜间血压节律异常目前临床诊断较少,在临床工作中易漏诊,也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本文针对PD的夜间血压异常做一综述,旨在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尽早做出诊断及合理干预,减少PD患者靶器官的损害。
陈中美彭国光
关键词: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夜间高血压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重钢总医院收治的高龄(80~9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51例接受尿激酶溶栓及常规治疗(溶栓组),另51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14d及90d的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2组患者24h、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14、90d的ADL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4、90d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24h、14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发生牙龈出血4例(7.8%),穿刺点周围瘀斑3例(5.9%),消化道出血1例(2.0%),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4例(7.8%);对照组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3.9%),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3例(5.9%)。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均消失或改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陈中美张东平金鑫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卒中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静脉溶栓
一种神经内科多功能锻炼康复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多功能锻炼康复设备,包括康复椅本体,康复椅本体包括车架总成和调节锻炼组件;调节锻炼组件包括转动座和移动板,转动座设于前支撑架中部并能够绕前支撑架转动;移动板与转动座水平滑动配合;两移动板相对的侧面...
陈中美张东平 侯瑞民 熊明建 丁查文 汪玲娥 刘筱莹 杨利玲 罗志华郑磊
多巴丝肼片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多巴丝肼片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人,研究组患者行多巴丝肼片联合普拉克索疗法,对比组患者行多巴丝肼片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与运动评分,研究组患者均好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帕金森病中应用多巴丝肼片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陈中美熊明建
关键词:多巴丝肼片帕金森病安全性
优化核酸疫苗对帕金森病小鼠炎症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1.观察慢性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炎症反应的病理情况。  2.评价优化核酸疫苗(pVAX1-IL-4/SYN-B)预防接种对小鼠MPTP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  3.探讨优化核酸疫苗免疫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
陈中美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保护炎症反应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被引量:3
2017年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是罕见的脱髓鞘疾病,病理表现为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吞咽及构音障碍、癫痫发作、四肢麻痹及瘫痪、精神及神经症状[1]。该病误诊率高,预后差异大,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陈中美张东平
关键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例报告
优化核酸疫苗对慢性MPTP帕金森病小鼠的免疫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优化核酸疫苗(pVAX1-IL-4/SYN-B)预防接种对小鼠MPTP损害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BS模型组、空质粒模型组、优化核酸疫苗模型组4组,分别在小鼠双后肢胫前肌注射PBS、PBS、空质粒、pVAX1-IL-4/SYN-B各100μl,共3次。末次注射3周后,后3组注射MPTP构建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PBS。末次给药后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情况;RT-PCR检测小鼠黑质TNF-α、IL-1β的mRNA水平。结果与PBS模型组、空质粒模型组相比,优化核酸疫苗模型组小鼠运动症状明显改善;TH丢失减少;TNF-α、IL-1β的mRNA水平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核酸疫苗预防接种对小鼠的慢性MPTP损害有一定的神经保护及抗炎作用。
陈中美杨云鹏杨旭周长青李凤群雷朋钟玲彭国光
关键词:帕金森病免疫神经保护炎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