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鸿斐
- 作品数:17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 “大思政课”理念下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守正创新
- 2023年
-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的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课”理念,是新时代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要求和课程定位的鲜明逻辑主线,为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守正创新提供根本遵循。坚持“一破一立”,准确把握实践教学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坚持“双向赋能”,促进实践教学主体性与主导性相融合。创新前提是必须守正,实践教学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同异并显、自主张扬、多维嵌入和知行耦合,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 袁少恺闫鸿斐许存
- 关键词:实践教学
- 论默顿的科学精神特质
- 2011年
- 在科学社会学领域,默顿的科学精神特质具有范式的意义,是科学共同体的习俗、惯例等不成文规范形成的基础;也是科研规章制度、律令等成文规范制定的指导原则。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解读,有助于对科学共同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框架性的把握。
- 闫鸿斐吴楠
- 关键词:默顿清教主义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自主创新的伦理困境与应对策略
- 2024年
- 文章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理论框架,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技术、数据和决策层面所面临的主要伦理挑战。研究涵盖了技术自主决策的伦理风险、数据透明性与隐私保护不足、决策过程中的透明性和公正性等问题;揭示了技术与社会、法律和伦理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并强调了社会行为者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个包含伦理基础、实践操作、法律保障与国际合作等层面的策略框架,以应对并化解技术自主创新中的伦理困境。
- 闫鸿斐夏鹏郑明帅
- 关键词:伦理困境自主创新
- “互联网+”时代军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
- 2015年
- “互联网+”是网络时代的新型发展方式,对军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更新教学理念,开发利用政治理论课教学新工具和新方法,是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着力点。
- 闫鸿斐
- 关键词:政治理论实效性
- 试论保密的政治价值
- 2014年
- 研究保密实践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政治需要、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深刻洞察政治实践的内在需要,科学阐明保密实践服务服从于政治实践的特殊功能,系统阐述保密活动对于夺取国家政权、强化政治统治、改变政治格局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加强对保密政治价值的研究,在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 巨乃岐闫鸿斐
- 关键词:保密政治
-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 2016年
-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对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进行了探究:建设新媒体网络舆情管理团队,抢占舆情导控先机;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大学生新媒体舆情素质;创新舆情引导方式,构建新媒体舆情保障渠道。
- 闫鸿斐
-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情意识形态
- 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 2011年
- 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的根本,这源于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群众史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趋向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徐令彦闫鸿斐
- 关键词:人民群众唯物史观
- 互联网+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 2016年
-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对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新契机,也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开发并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任务。
- 闫鸿斐
- 关键词:互联网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 新媒体时代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播有效性研究
- 2017年
-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特定信息进行传播的互动过程,分析新媒体时代对教学信息传播要素的影响,探究增强信息传播有效性的应对策略,对于新时期提升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闫鸿斐
- 关键词:新媒体教学传播有效性
- 网络空间战略博弈维度视角下的法治对策
- 2025年
- 网络空间已成为大国博弈新领域,网络空间战略博弈不仅关乎技术优势争夺,还将影响国家行为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力,分析网络空间战略博弈本质特征,结合影响网络空间战略博弈的关键维度,根据我国实际,提出网络空间战略博弈法治对策,寻求有效博弈均衡路径,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 袁少恺闫鸿斐夏鹏
- 关键词:网络空间战略博弈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