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烨

作品数:44 被引量:409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3篇矿业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4篇矿床
  • 15篇地球化
  • 15篇地球化学
  • 14篇成矿
  • 12篇地质
  • 11篇年代学
  • 10篇东昆仑
  • 10篇流体
  • 9篇同位素
  • 8篇锆石
  • 7篇地球化学特征
  • 7篇岩石
  • 7篇锌矿
  • 7篇金矿
  • 7篇化学特征
  • 6篇多金属
  • 6篇造山带
  • 6篇山带
  • 5篇地质意义
  • 5篇多金属矿

机构

  • 44篇吉林大学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青海省地质调...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青海省地质调...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吉林省地质调...
  • 2篇青海省第三地...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黑龙江科技大...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4篇钱烨
  • 29篇孙丰月
  • 19篇李碧乐
  • 7篇张雅静
  • 5篇李予晋
  • 5篇李良
  • 5篇于晓飞
  • 4篇许庆林
  • 4篇王琳琳
  • 3篇陈广俊
  • 3篇霍亮
  • 3篇王力
  • 3篇侯增谦
  • 2篇张立仕
  • 2篇王冠
  • 2篇丁正江
  • 2篇陈静
  • 2篇张晗
  • 2篇王超
  • 1篇韦烈民

传媒

  • 8篇岩石学报
  • 7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世界地质
  • 4篇黄金
  • 2篇中国矿业
  • 2篇地球科学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西北地质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现代商贸工业
  • 1篇山东国土资源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城市地理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树沟地区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2017年
松树沟蛇绿岩位于商丹缝合线上,主要由超铁镁质岩和镁铁质岩以构造关系叠置组成,已强烈变质达角闪岩相,是无根的异地蛇绿岩片。其独特的构造环境,对秦岭造山带及南北板块构造活动研究的重要意义。
张鹏王磷钱烨
关键词: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北秦岭微量元素
华北地台东北缘西岔地区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矿动力学被引量:5
2020年
西岔地区金多金属矿位于华北地台东北缘。研究区经历了太古宙结晶基底的形成,元古宙"辽吉洋"的构造演化,中生代早期遭受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影响,中-新生代又有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与改造,造就了复杂的构造格局,同时也记录了丰富的成矿信息。为厘清区内多金属矿成矿时代与成矿动力学背景,本文对研究区不同成矿地质体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具有条带状贱金属矿化的荒岔沟组变粒岩锆石年龄为2157Ma,其形成与辽吉洋洋壳俯冲产生的强烈海底火山喷发密切相关,在火山喷发的间歇期形成了条带状矿化的火山-沉积岩;(2)正岔矽卡岩型铅锌矿的成矿地质体(正岔岩体)由具有埃达克属性的高镁闪长岩和低镁花岗岩组成,形成于晚三叠世(224.3~218.5Ma),是古亚洲洋闭合和持续碰撞造山导致的加厚下地壳拆沉作用的产物,暗示华北地台北缘岩石圈规模有限的减薄和克拉通破坏的起始时间可能为晚三叠世;(3)西岔金银矿的成矿地质体西岔正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将西岔金银矿的成矿时代限定在~121.1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西岔金银矿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伸展作用相关。
钱烨孙金磊李予晋李予晋刘金龙于娜孙丰月
关键词:金多金属矿
胶东辽上特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被引量:19
2016年
辽上金矿床位于胶东新发现的胶莱盆地东北缘成矿区之内,为胶东东部首例特大型金矿。矿区金成矿以充填作用为特征,载金矿物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结构黄铁矿和白云石,以网脉状、细脉状、微细脉状黄铁矿白云石细脉形式出现于岩石碎裂隙中,或以黄铁矿白云石大脉状充填于断裂构造中。矿石包括含金黄铁矿白云石脉型和含黄铁矿白云石脉蚀变岩型2大类。通过对比认为,该矿床为一新类型,即黄铁矿白云石脉型金矿床。这一新类型特大型金矿的发现,预示着胶莱盆地边缘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尤其在金牛山地区应有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更大的找矿突破。
纪攀丁正江李国华宋明春钱烨
关键词:地质特征特大型
东昆仑群力地区晚泥盆世A型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报道了东昆仑群力地区正长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群力正长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为376.2Ma(MSWD=0.25),属晚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花岗岩。岩体富硅(SiO_2=74.61%~77.85%)、富碱(Na_2O+K_2O=7.03%~7.94%)、高铁镁比(FeO^T/MgO=11.39~36.93)、贫钙(CaO=0.50%~1.01%)、贫镁(MgO=0.06%~0.20%);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海鸥型"分布特点,具有强烈的负铕异常(δEu=0.08~0.09);高镓含量(Ga=22.86×10^(-6)~27.06×10^(-6)),富集高场强元素组合(Zr+Ce+Nb+Y=720×10^(-6)~891×10^(-6))、亏损Ba、Sr、P、Nb、Ta、Ti等;同时岩体具有高的锆石饱和温度(991℃~1 201℃)。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群力正长花岗岩体属于A型花岗岩中的A_2型花岗岩,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群力正长花岗岩形成于始特提斯洋闭合后的伸展构造背景。这一结果将始特提斯洋闭合后的伸展作用时限从中泥盆世延长到晚泥盆世。
刘雷钱烨孙丰月孙丰月顾焱李予晋
关键词:A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
西昆仑班迪尔司热洪铜铁矿锆石U-Pb测年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班迪尔司热洪铜铁矿区位于西昆仑造山带西北部,铜铁矿化分布在花岗闪长岩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受控于矽卡岩带,成矿与花岗闪长岩具有密切的时间、空间关系。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班迪尔司热洪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为239.8±1.5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早中三叠世。根据矿物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班迪尔司热洪铜铁矿可分为4个成矿阶段:矽卡岩阶段、退化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主成矿阶段石英脉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分别为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S型)和含CO2包裹体(C型)三类。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5.5~304℃,盐度范围为0.9%~33.1%NaC leqv,成矿流体为H20-CO2-NaC l体系。班迪尔司热洪铜铁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特征表明,班迪尔司热洪铜铁矿为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区域断裂为成矿岩浆提供运移通道,岩浆侵位发育矽卡岩型岩浆流体系统,并伴随着Cu、Fe矿化。
卢佳义于晓飞孙丰月陈静李碧乐钱烨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矽卡岩西昆仑造山带
东昆仑骆驼峰地区中晚三叠世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骆驼峰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昆北弧后裂陷带,其内发育大量记录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岩浆岩。本文对该地区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用以限定古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中三叠世(233Ma),钾长花岗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18Ma)。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分属于中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A/CNK值为0.92-1.02,具有偏铝质花岗岩类属性。两类岩石均具有负铕异常、稀土总量低、轻稀土明显分馏和铕弱异常的特点。花岗闪长岩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特征,为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钾长花岗岩具有相对较高Nb、Ta和Rb含量,显示出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暗示古特提斯洋在早三叠已经闭合进入陆陆碰撞阶段。两类岩石记录了古特提斯洋俯冲到消亡的构造体制的转换。
顾焱钱烨李予晋李予晋刘雷孙丰月
关键词:年代学地球化学构造体制转换东昆仑
辽东半岛早白垩世早期高分异花岗伟晶岩成因与构造背景被引量:4
2020年
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华北克拉通北缘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极其稀少,研究程度较低,导致该时期的地质背景限定缺乏直接证据.对辽东半岛三股流地区新发现的花岗伟晶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阴极发光(CL)成像技术、锆石微量元素、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研究区早白垩世早期构造背景提供制约.花岗伟晶岩锆石阴极发光微弱甚至不发光,大多数锆石内部结构为斑杂状分带或海绵状分带,少见岩浆震荡环带,Th/U<0.1,其锆石稀土元素特征也与岩浆锆石明显不同,显示出热液锆石特征.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花岗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144.3±2.7 Ma,属早白垩世早期.花岗伟晶岩以富Si、Al、碱,贫Fe、Mg,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以及显示出一定的四分组效应为特征.其εHf(t)为-27.4^-24.7,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91~2.74 Ga,与五龙中晚侏罗世花岗岩Hf同位素组成相类似.综合以上研究,认为三股流花岗伟晶岩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结晶,与五龙中晚侏罗世花岗岩存在成因联系,其成岩介质为富含热液的岩浆-热液共存体系.辽东半岛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形成于伸展背景,该伸展背景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后碰撞伸展和太平洋俯冲相关.
李锦毓钱烨李予晋李予晋赵昌吉孙丰月沈艳杰
关键词:花岗伟晶岩辽东半岛矿床学
吉林中部早侏罗世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21年
为明确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俯冲开始的时间,以吉林中部老少沟岩体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运用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老少沟岩体形成于早侏罗世,加权平均年龄为(176.3±1.1)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老少沟岩体为富硅、富全碱、高全铁、贫镁、钙、磷的特征,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体富集轻稀土,轻重稀土分馏强烈,微量元素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亏损Sr、Ba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P、Ti)等特征,显示老少沟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吉黑东部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两条早侏罗世岩浆带分别显示了火山弧和弧后伸展的特征,研究认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开始于早侏罗世,老少沟岩体形成俯冲背景的弧后伸展环境。
钱烨赵昌吉张涛张学海刘学生王永胜
关键词:A型花岗岩早侏罗世地球化学U-PB同位素
吉林永吉县大黑山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被引量:8
2012年
大黑山钼矿床位于张广才岭—小兴安岭成矿带南段,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内。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S型),偶见含CO2包裹体。成矿早阶段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W型、S型包裹体和少量含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8~443℃,盐度(w(NaCl))为2.9%~49.8%,流体密度为0.5~1.2g·cm-3;主成矿阶段含矿石英脉中发育W型、S型包裹体和少量含CO2包裹体,子矿物为石盐和金属硫化物,均一温度为197~398℃,盐度为1.6%~43.9%,流体密度为0.5~1.1g·cm-3;成矿晚阶段仅见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均一温度为171~301℃、盐度为1.6%~19.8%,流体密度为0.6~0.9g·cm-3。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多样,且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压力范围为30~100MPa,成矿深度约为4km。成矿阶段早期流体沸腾作用和晚期流体混合作用是金属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
于晓飞侯增谦张晗钱烨李碧乐
关键词:包裹体成矿机制斑岩型钼矿
青海三江北段雀莫错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被引量:5
2015年
在分析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位于青海三江北段成矿带沱沱河地区的雀莫错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二叠纪拉卜查日组碳酸盐岩,是铅锌矿的有利源层,相对富集Pb、Ag、Zn、As、Sb、Cd等成矿元素;2矿体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次级断裂构造与矿化关系密切,伴有硅化、重晶石化和碳酸盐化;3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等特征,矿区地质特征及矿石同位素特征反映出成矿流体有岩浆热液活动的参与;4目前所发现的8个铅锌矿体中,Pb品位为1.65%~7.17%,Zn品位为1.13%~5.7%,Pb+Zn(334)金属量为18.88万t,矿床达中型规模,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区内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并从地层、构造、蚀变、矿化、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找矿标志。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铅锌矿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长征贾宗勇张勤山闫明钱烨湛守智
关键词: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