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雷洋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瘢痕
  • 3篇瘢痕疙瘩
  • 2篇增生
  • 2篇手术
  • 2篇皮肤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多发
  • 1篇多发转移
  • 1篇心理健康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干扰素
  • 1篇血清干扰素-...
  • 1篇寻常性
  • 1篇炎性
  • 1篇炎性肌纤维母...
  • 1篇银屑
  • 1篇银屑病

机构

  • 10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石家庄市第五...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郭雷洋
  • 6篇刘亚玲
  • 5篇曹莫
  • 2篇丁洋
  • 2篇李倩
  • 1篇刘柳
  • 1篇刘春平
  • 1篇王玲
  • 1篇徐传军
  • 1篇李彤
  • 1篇于岩
  • 1篇刘永红
  • 1篇李三林

传媒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肪瘤吸除术中质硬组织性质及在术后复发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的性质,及其残留体内在脂肪瘤吸除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脂肪瘤吸除术治疗多发性脂肪瘤患者,将获得的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以及干细胞标记抗体CD29、CD44免疫组化染色,以正常脂肪组织作为对照,行病理学分析;取平均阳性细胞密度和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体病理: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质地中等硬度,中央颜色微黄,周边散在灰白色质地疏松、不规则、条梭状膜样组织;正常脂肪组织颜色微黄,质地柔软均匀,无质硬结节存在。HE染色见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有较多的间质成分,间质中富有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成簇分布于脂肪细胞之间,胞浆较少;正常脂肪组织,脂肪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且大小一致、形态均一、间质较少,脂肪细胞之间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有大量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被干细胞标记抗体CD29、CD44标记。2组标本阳性细胞密度和阳性细胞面积进行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分别为:t′CD29(密度)=9.931,t′CD44(密度)=10.171,t′CD29(面积)=7.761,t′CD44(面积)=6.639,P值均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中,分布着大量被干细胞标记抗体标记的脂肪瘤间质干细胞;此终末质硬肿瘤组织残留,可能是引起脂肪瘤吸除术后复发的原因。
徐传军曹莫刘柳郭雷洋李三林刘永红于岩
关键词:脂肪瘤干细胞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微淋巴管密度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微淋巴管密度与其呈侵袭性生长的相关性。方法手术切取瘢痕疙瘩10例,根据瘢痕疙瘩的特点将每例瘢痕疙瘩分为浸润部位、增生部位及边缘正常皮肤,非瘢痕疙瘩者的瘢痕疙瘩好发区域的正常皮肤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瘢痕疙瘩增生部位、浸润部位、边缘正常皮肤及非瘢痕疙瘩者的正常皮肤微淋巴管密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瘢痕疙瘩边缘正常皮肤微淋巴管密度(12.563±1.803)条/ram。,与非瘢痕疙瘩的正常皮肤微淋巴管密度(11.071土2.645)条/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9,P〉O.05);瘢痕疙瘩浸润部位微淋巴管密度(27.315士7.430)条/mm。,明显高于增生部(17.375±6.221)条/mm。及边缘正常皮肤(12.563±1.803)条/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P〈O.05);瘢痕疙瘩增生部与边缘正常皮肤微淋巴管密度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6,P〈O.05)。结论瘢痕疙瘩浸润部的微淋巴管密度增高可能与瘢痕疙瘩坚侵袭性生长有一定关系。
郭雷洋曹莫丁洋
关键词:瘢痕疙瘩淋巴管肿瘤浸润
声动力联合免疫治疗抑制恶性黑色素瘤复发和转移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仍然是导致晚期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M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亟待开发一种不仅能抑制原发肿瘤的生长,而且能有效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长期免疫记忆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的治疗方式。本课题组基于前期工作基础拟开发一种能实现肿瘤深部靶向的纳米治疗平台,实现化疗/声动力/免疫治疗协同增效激活免疫系统产生长期免疫记忆,抑制MM的复发和远处转移,为MM的治疗提供新策略,同时可以很容易方便地扩展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具有较大的科研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胡宏志张艳丽李倩郭雷洋王玲刘亚玲
关键词:黑色素瘤二甲双胍声动力治疗免疫治疗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被引量:2
2021年
报告1例婴儿纤维性错构瘤。患儿男,4岁。左足底皮下肿物2年。皮肤科检查:左足底一2.0 cm×1.5 cm×1.0 cm皮下结节,中等硬度,界限较模糊,活动度差,表面皮肤正常。手术切除肿物,肿物呈淡黄色桑葚状,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由纤维组织、成熟的脂肪组织及原始间叶细胞组成,3种成分混杂交错,彼此间有明显的界限。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desmin、S-100蛋白及增殖核抗原(Ki-67)均阴性;成熟脂肪细胞S-100蛋白阳性。诊断:婴儿纤维性错构瘤。
师绍敏冀雅聪张艳丽郭雷洋李倩刘亚玲
关键词:错构瘤纤维性婴儿足底切除术病理
男性副乳一例
2018年
该文介绍了1例男性副乳的诊断与治疗。患者为27岁男性,出生时即发现左腋后线一额外乳头,自青春期开始增大,颜色加深。临床诊断为左侧副乳,治疗方法为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可见腺体组织,属于完全性副乳,具有癌变的潜在风险,术后随访观察是必要的。
师绍敏郭雷洋张艳丽刘亚玲
关键词:副乳房切除术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mRNA、血清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17A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与遗传、免疫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普遍认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十分关键,其中辅助性T (Th)1细胞及Th17细胞的作用倍受重视。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17分别是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特异性因子之一。
师绍敏冀雅聪张艳丽郭雷洋刘亚玲
关键词:银屑病寻常性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7A
腺癌多发转移合并Sister Mary Joseph结节
2024年
报告1例腺癌多发转移合并Sister Mary Joseph结节。患者男,49岁。脐部斑块、结节6个月,腰痛2个月。皮肤科检查:脐部一直径3.5 cm的淡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可见多个直径1~5 mm淡红色丘疹、结节,簇集呈菜花样外观,质地坚韧,活动度差。CT检查示纵隔内淋巴结增大,腰3~腰5椎体等多处骨质破坏;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显像示全身骨骼多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全层致密增生的胶原束间肿瘤细胞呈单个或条索状、列兵样排列,部分肿瘤细胞核大、深染,有明显异形性。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CK7、绒毛蛋白(villin)均阳性表达。腰4椎体针吸组织病理检查符合转移性腺癌,免疫组化示CK及低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CAM)5.2均阳性表达。诊断:腺癌多发转移合并Sister Mary Joseph结节。治疗:患者拒绝接受治疗,随访至13个月时死亡。
师绍敏毛燕胡焕荣冀雅聪郭雷洋张艳丽刘亚玲
关键词:腺癌皮肤转移骨转移
手术矫治色素失禁症
2023年
报告1例手术矫治色素失禁症。患儿女,10岁。全身红斑、丘疹及水疱反复发作伴多发畸形10年。皮肤科检查:全身多处色素沉着斑,沿Blaschko线分布,部分色素沉着处皮肤轻度萎缩,其间散在分布红色斑疹、斑丘疹,右足第二、三趾趾间自近节趾骨至甲根处相连,趾蹼缺如,左手中指、环指指间指蹼浅,可见不规则白色增生性瘢痕,屈曲活动可,外展活动受限。上唇近中线处可见一红色肉芽样丘疹,舌系带过短,舌前伸和卷曲受限,发音欠清晰,上牙列排列不规整,可见小牙畸形,下牙列正常。诊断:色素失禁症。入院后行并指/趾畸形矫正术、舌系带成形术等改善多发畸形外观,恢复相应生理功能。入院时、出院时和术后半年对患儿进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测评,结果显示患儿较前相对容易沟通,易激惹情况减轻。手术矫正治疗有助于色素失禁症患儿恢复相应生理功能,并提高患儿心理健康水平。
李彤刘春平刘力超郭雷洋刘亚玲
关键词:色素失禁症手术治疗心理健康
左足趾瘢痕疙瘩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1病例介绍患者男,18岁,汉族,因左足第2趾肿物3个月于2011年8月入院。患者自诉先天性左足第1、2足趾并趾畸形,于2011年2月在当地医院行“左足并趾畸形分趾术”,切口直接缝合,未进行植皮(具体手术方案不详),术后伤口愈合,出院后渐发现足趾伤口处瘢痕增生,且进行性增大,未做任何处理,现因第1、2足趾活动受限,且影响美观,要求进一步治疗。既往体健。
郭雷洋曹莫丁洋
关键词:左足趾瘢痕疙瘩并趾畸形进行性增大手术方案瘢痕增生
不同诱因导致面部皮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二例
2012年
例1女,72岁,主闪左面部皮肤硬化1年、加速生长1个月入院。追溯病史,1973年患者小明原因发热伴鼻塞2个月,检仓发现左下鼻甲肿物,病理报告为未分化癌,给予x线照射鼻两侧(照射剂量:0.557~0.645C/kg)及左鼻腔(照射剂量:1.032C/kg),
郭雷洋曹莫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面部皮肤诱因皮肤硬化未分化癌X线照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