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良
- 作品数:44 被引量:38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中国兰科植物沿经纬度的水平分布格局被引量:5
- 2013年
- 对濒危物种在大尺度上地理分布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和保护策略。兰科植物作为一大类急需保护的濒危物种,研究其在中国境内的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文献查阅、自然保护区数据整理收集兰科植物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数据,利用ArcGIS10.0和SPASS18.0软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地区是兰科植物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兰科植物丰富度表现出显著的经度和纬度相关性,与经度之间呈单峰关系,在100°E附近出现峰值,但随纬度升高丰富度不断下降。
- 郭子良王龙飞
- 关键词:兰科植物
- 陆域自然保护区选址与规划设计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人口持续增加和人类社会发展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科研人员从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致危原因、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工作,事实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中从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2个角度,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等相关理论,整理和总结了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中的前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选址和建设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 郭子良张曼胤张曼胤杨思崔丽娟魏圆云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
- 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现状与展望被引量:9
- 2016年
- 自然保护区是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等进行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式,其功能区划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现状,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存在功能区缺失、缓冲区设置不合理和分区片段化等问题。实验区平均比例也要高于核心区和缓冲区,超过其总面积的1/3。在功能区划调整时,超过一半的自然保护区调减了其总面积。功能区划调整的主要原因涉及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保护区内工程建设项目和矿产资源开发等。未来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或调整应更多地关注于其管理目标、连通性、最小面积、与相邻保护区的协调、功能分区的有效性以及相关科学理论的验证等。
- 郭子良王清春崔国发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长白松种群结构与动态预测被引量:9
- 2014年
- 为了明确天然长白松种群的生存状况,采用典型抽样法对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长白松种群进行调查,分析种群数及年龄结构,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中长白松种群个体数估计为36293,分布在蒙古栎林、臭冷杉--长白松林、白桦林、白桦--臭冷杉林、红松--长白松林和长白落叶松--鱼鳞云杉林等6种植物群落类型中。白桦林群落中的长白松种群个体分异程度明显,年龄结构表现为Ⅰ、Ⅱ、Ⅲ、Ⅳ和Ⅴ龄级个体同时存在,Ⅰ龄级个体最多(占64.29%),Ⅴ龄级以上个体相对缺乏的组成格局。白桦--臭冷杉林群落中有少量的Ⅰ、Ⅱ龄级个体,其他4种植物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种群均表现出Ⅴ龄级以上的个体占优势,Ⅰ、Ⅱ、Ⅲ龄级个体缺乏的结构特征;白桦林群落中长白松种群经历30年或60年后,Ⅱ、Ⅲ龄级个体有恢复的潜力,90年以及150年后,长白松Ⅳ龄级以上个体表现出增加势态,种群稳定发展。其他植物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种群随时间推移,呈现出Ⅴ龄级以上大龄级个体增多,Ⅳ龄级以内小龄级个体补充不足的衰退趋势;对长白松种群的保护,应根据自然保护区中6种不同植物群落特点及长白松种群结构特征,通过相应措施创造适合各年龄阶段长白松个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维持种群的稳定和增长。
- 张建亮崔国发黄祥童郭子良周海城
- 关键词:长白松种群动态时间序列
- 中国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与自然保护区体系有效性分析
- 为了优化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局,提高自然保护区网络的有效性,该文以地貌、植被和自然保护区等空间分布数据为基础,采用叠加分析、TWINSPAN分类、保护空缺分析等方法,开展了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
- 郭子良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地理区划
-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被引量:28
- 2017年
- 如何客观地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优先性,为自然保护区的晋级和确定管理类型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已有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对比、专家咨询、评价指标量化处理,提出了量化评价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方法。此评价方法包括了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野生动物、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等量化模型。同时我们应用此方法对华北暖温带区域的39个自然保护区和东北温带区域的67个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位于华北暖温带区域的河北南大港湿地和辽河源及北京雾灵山,以及位于东北温带区域的黑龙江镜泊湖、大佳河和翠北湿地等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较高,可推荐优先晋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保护区之间物种及各类群多样性保护价值的差异,确定自然保护区保护优先序列。此外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在不同自然保护地理区和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别。
- 郭子良邢韶华崔国发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多样性
- 不同沼泽地对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土壤—植被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湿地生态系统碳氮磷(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已成为当前探索群落生态动态过程的热点.然而,人类活动对沼泽湿地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尚未明确.以神农架大九湖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探索植被—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以期为该区域湿地保护恢复提供决策支撑.研究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泥炭沼泽比较,放牧区沼泽草甸和退耕区沼泽草甸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碳磷比、氮磷比显著降低(50%~90%),对碳氮比无显著影响.旅游干扰区沼泽除了显著降低土壤氮磷比外,其它无显著变化.放牧区沼泽草甸、退耕区沼泽草甸植被磷含量较泥炭沼泽和旅游区沼泽明显增加(40%~130%),植被碳、氮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与泥炭沼泽比较,旅游区沼泽、放牧区沼泽草甸和退耕区沼泽草甸植被碳磷比显著降低(30%~50%),但植被碳氮比和氮磷比数据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植被—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分析结果显示,氮磷比数值均小于阈值14,表明了该区域泥炭沼泽、草甸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发育受到氮元素的限制,可能导致沼泽趋向富磷植被生长,为该区域沼泽湿地应对气候变化和氮沉降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 周文昌张曼胤张曼胤郭子良史玉虎杨佳伟
- 关键词:退化湿地氮磷比
- 北京市海淀区湿地保护规划与布局探析被引量:3
- 2022年
- 海淀区是北京市城市湿地群的重要分布区域,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地区。为提升北京市海淀区湿地质量和生态功能,加强海淀区湿地保护管理,以“生态优先、科学布局、突出重点、以人民为中心”为理念,提出“一带—两核—多点”的海淀区湿地保护布局,并对湿地恢复、湿地公园、小微湿地建设、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湿地科研监测能力提升以及湿地自然教育和科普能力提升6个方面进行规划,促进海淀区“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的建设。
- 夏舫李伟王博宇雷茵茹赵欣胜翟夏杰郭子良王大安张曼胤王金枝吴慧
- 关键词: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
- 中国湿地生态补水发展现状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2年
- 湿地水资源状况直接决定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补水已经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湿地萎缩和退化、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介绍了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的发展现状、实践探索和保障机制,综述湿地生态需水和生态补水策略研究,以及补水对区域水资源、湿地景观和植被、湿地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服务等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当前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的发展成就及生态补水实践探索,分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区域规划、方案编制、实践探索、生态系统影响评估等方面给出了未来湿地生态补水发展和研究的建议,以期为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 郭子良王大安刘丽张曼胤
- 关键词:湿地生态补水生态需水生态效应
- 国内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4年
-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有效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并促进其生态系统平衡。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 669个,总面积达149.79万km2,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4.94%。由于自然保护区数量众多,难以对其采用统一的保护投资水平,所以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价值评价尤为重要。文中从定性、定量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并分析了三者的优缺点,以期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 魏永久郭子良崔国发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