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凤清

作品数:15 被引量:137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洪灾
  • 3篇MIKE21
  • 2篇地下水
  • 2篇东江干流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库
  • 2篇水土
  • 2篇水土流失
  • 2篇洪水
  • 2篇洪水演进
  • 2篇洪灾风险
  • 2篇防洪
  • 2篇干流
  • 2篇值模拟
  • 1篇地下水库
  • 1篇电对
  • 1篇冻土
  • 1篇多样性
  • 1篇虚拟水
  • 1篇蓄滞洪

机构

  • 15篇华南农业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广东省水利水...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塔里木大学

作者

  • 15篇郭凤清
  • 12篇丛沛桐
  • 7篇曾辉
  • 3篇屈寒飞
  • 3篇张豫
  • 3篇耿欣
  • 2篇韦未
  • 2篇胡顺军
  • 1篇程志斌
  • 1篇孙书洪
  • 1篇薛志勤
  • 1篇朱珠
  • 1篇于慧敏
  • 1篇陆永球
  • 1篇肖红玉

传媒

  • 2篇灾害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青海农林科技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亚热带水土保...
  • 1篇才智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吉林农业(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潖江蓄洪区洪灾承灾体脆弱性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开展承灾体脆弱性分析是为揭示各类承灾体的洪灾损失与洪水特征之间的关系,也是洪灾风险评估方法中的关键部分。为了分析潖江蓄洪区洪灾承灾体脆弱性,以北江"9406"型洪水放大至300年一遇洪灾为案例,全面收集社会经济数据,结合GPS技术开展洪灾损失调查,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了蓄洪区各承灾体要素的洪灾损失值,用以表征承灾体脆弱性大小和承灾能力强弱。通过计算潖江蓄洪区洪灾承灾体的损失值,得出工业及基础设施脆弱性最大,也是承灾能力最弱的系统因素的结论。潖江蓄洪区洪灾承灾体脆弱性分析为计算洪灾潜在损失和区域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郭凤清曾辉丛沛桐曹宇
关键词:洪灾承灾体脆弱性
青海省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产业化示范推广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在对青海省三江源区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结构、置业等方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提倡建设养畜、科学养畜,走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并进行推广,从而解决长期以来的人、草、畜三者之间的矛盾,遏制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
丛沛桐郭凤清薛志勤
关键词:生态畜牧产业化
青藏高原地下水的来源、分类、研究动向及发展趋势被引量:3
2016年
以青藏高原地下水的来源、分类、研究动向为基础,对青藏高原地下水利用方面的研究新趋势进行综述:(1)青藏高原地下水因补给来源不同分为两类,即外界补给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地球内部生成的地层内生水;(2)青藏高原地下水类型按照不同的划分指标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地下水埋藏深度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按照地下水用途分为水质较好适合生活用水的饮用水和水质较差的不可饮用水,按地下水形成的主导因素分为外源型地下水和受新构造运动及构造体系控制的地下水;(3)青藏高原地下水研究的新动向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的青藏高原地下水参与深循环研究、交叉学科层面的放射性元素/同位素研究和水利经济学层面研究。针对青藏高原地下水利用方面状况,指出了青藏高原地下水研究的发展趋势,即构建青藏高原地下水信息平台,开展以地下概念水库为基础,用虚拟水的手段平衡青藏高原及其源头河流中下游的水资源研究,以期为虚拟水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平台。在青藏高原需水量增长和高原源头河流中下游地区日益缺水的形势下,可为科学利用地下水,以及开展青藏高原地下水研究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
郭凤清曾辉丛沛桐
关键词:虚拟水
基于MIKE21 FM模型的蓄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拟被引量:58
2013年
利用MIKE21 FM模型的用户界面友好、可视性好、能灵活处理复杂地形等优点,基于蓄洪区洪水演进特点,构建了基于MIKE21 FM模型的蓄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潖江蓄洪区的洪水演进模拟结果表明,MIKE21 FM模型简便、运算快速、模拟精度高、模拟效果真实,可用于较复杂蓄洪区的洪水数值模拟。
郭凤清屈寒飞曾辉丛沛桐耿欣
关键词:MIKE21洪水演进数值模拟
潖江滞洪区森林植被覆盖率与防洪减灾的耦合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森林水文学、陆地水文学及3S技术原理与方法,基于遥感影像NDV I指数与水文学模型参数的关联,构建森林植被覆盖率与洪水淹没耦合关系模型,计算了现状和高植被覆盖率情景下潖江滞洪区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当潖江口分洪百年一遇洪水时,70%植被覆盖率情景与现状条件相比,淹没面积减少32.8%,农业损失减少40%,固定资产投资减少13.4%,提高了人员生命安全的保障程度。
丛沛桐于慧敏韦未郭凤清
关键词:森林水文效应
龙桥大道改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设
2012年
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以及临时措施,是遏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根据水土流失防治的标准、原则和相关技术标准,本文探讨了龙桥大道改建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和施工进度,以期为同类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借鉴。
张豫罗国斌张艳朱珠郭凤清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施工进度
三江源冻土型地下水库对典型高寒植物群落补水机理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以三江源冻土型地下水库与植物群落依存关系为基础对冻土型地下水库对植物群落补水机理研究进行阐述:(1)三江源区典型植被对于维护区域的生态特征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决定了植被的分布特点。(2)三江源区冻土活动层具备规模地下水形成条件,提出冻土型地下水库模式。(3)三江源区冻土层与植被具有十分相关的耦合关系。(4)冻土活动层分布规律、冻土层中土壤含水率特点、冻土区径流水文过程为解释三江源区冻土型地下水库对典型高寒植被群落的补水机理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5)无损、准确、高效、便携的地质雷达是冻土勘察中较好的探测技术。针对三江源区冻土活动层对植被的补水机理研究现状,指出今后从地下水库视角分析冻土层的重点研究问题,包括冻土型地下水库补给植物群落的机理、冻土型地下水库的成库条件、冻土型地下水库排泄特征对三江源高寒植物群落稳定补水机制、冻土型地下水库对高寒植被的生态效应、地质雷达在冻土监测方面的应用等。基于这些研究问题,最后以三江源区典型高寒植物群落生长所需要的稳定补给水源为研究对象,提出冻土型地下水库稳定的补水机理与机制研究的思路,可为三江源区改善生态环境起到指导作用。
郭凤清曾辉丛沛桐
小水电对农村环境及景观生态影响现状初探被引量:4
2012年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小水电对环境影响问题进行总结,结合对广东省乳源县境内的5条河流进行实地调研结果,对国内外小水电对环境影响问题尤其是景观生态的影响进行初步探析,为农村小水电开发利用的景观规划进行探索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以实现农村小水电的可持续发展。
韦未丛沛桐郭凤清
关键词:小水电景观生态
基于鱼类名录的30年来东江干流(惠州段)鱼类多样性变化被引量:5
2014年
为评价东江干流(惠州段)鱼类多样性,并监测其水质变化状况,根据该河段鱼类的调查资料及历史数据,编制了鱼类名录,并计算了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G-F多样性测度指数。结果显示,东江干流(惠州段)共记录近30多年来鱼类11目,29科,77属,94种,鲤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从物种水平看,研究的4个时间段鱼类物种多样性由大到小排序为Δ1+981-1983、Δ2+011-2012、Δ2+007-2010和Δ2+005-2007;从科属水平看,鱼类物种多样性由1981~1983向2005~2007减小,再向2007~2010增加,最后向2011~2012减小。其中,1981~1983的多样性最高,2011~2012的多样性最低。平均分类差异指数与G-F多样性测度指数均适宜于东江干流(惠州段)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张豫陆永球郭凤清胡顺军丛沛桐
关键词:鱼类名录
海北高寒草甸返青期土壤温度与水分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17年
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返青期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是理解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基础。为明晰青藏高原祁连山东部高寒草甸返青期的土壤温度与水分变化规律,选择祁连山东部海北高寒草甸为试验区,以实地测试与方差、相关及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海北高寒草甸返青期土壤分层水分和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高寒草甸整个返青期表层0 cm及地表以下5、15、30、60和120 cm土壤各层平均温度分别为10.47、4.11、3.28、1.76、0.80和0.51℃,表层0 cm地温受气温变化影响最为显著;返青早期各层土壤温度均稳定于0℃左右,返青中期各层土壤温度迅速增加,返青中后期自上而下不同土壤层温度逐渐降低;(2)表层、中层和深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7.3%、20.6%和20.9%,中层和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小;表层土壤含水量波动剧烈,在整个返青期呈逐渐下降趋势,中层和深层土壤含水量连续增加,波动范围小;(3)高寒草甸土层0~15 cm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随土壤平均温度增加,土壤体积含水量逐渐降低;15~30、30~45和45~60 cm较深层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随土壤深度增加其相关性也随之增强。该研究可为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过程提供参考依据,对高寒草甸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郭凤清孙书洪曾辉丛沛桐
关键词:高寒草甸返青期土壤温度土壤水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