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临

作品数:46 被引量:290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乙型
  • 19篇肝炎
  • 17篇乙型肝炎
  • 13篇慢性
  • 12篇病毒
  • 10篇细胞
  • 10篇疗效
  • 10篇慢性乙型
  • 9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米夫
  • 7篇拉米夫定
  • 7篇肝硬化
  • 7篇阿德福韦
  • 7篇阿德福韦酯
  • 5篇疗效观察
  • 5篇恩替卡韦
  • 4篇代偿
  • 4篇单药治疗
  • 4篇蛋白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38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医科大学
  • 2篇宁波市第二医...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杭州市第六人...
  • 2篇浙江省浦江县...
  • 2篇金泽大学
  • 1篇余姚市人民医...
  • 1篇杭州市下城区...
  • 1篇马里兰大学

作者

  • 46篇郑临
  • 28篇杨益大
  • 13篇吕国才
  • 6篇陈亚岗
  • 6篇盛吉芳
  • 5篇贾红宇
  • 5篇马亦林
  • 4篇应灵军
  • 3篇徐根云
  • 3篇李兰娟
  • 3篇郑经川
  • 2篇吴炜
  • 2篇费中明
  • 2篇杨丹红
  • 2篇杨芊
  • 2篇赖玺杰
  • 2篇叶卫江
  • 2篇村上清史
  • 2篇卢微
  • 2篇林志强

传媒

  • 4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浙江实用医学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中华临床感染...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2004年肝...
  • 1篇第十六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0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米夫定单药及其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1
2011年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或拉米夫定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年的疗效。方法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接受初始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抗病毒治疗,为初始联合组;55例接受拉米夫定(LAM)单药抗病毒治疗,为LAM单药组。每1~3个月检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HBV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的超声或CT检查,分别在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时比较疗效。组间均数比较用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时采用Pearson双侧f检验。结果初始联合组45例治疗12个月时血清HBVDNA阴转率为51.1%(23/45),而40例LAM单药组HBVDNA阴转率为47.5%(19/40);至24个月时,初始联合组HBVDNA阴转率达86.7%(39/45),LAM单药组为60.0%(24/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联合组治疗2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3.5%(10/23),LAM单药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0.0%(6/20),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在初始联合组治疗12个月时为71.1%(32/45),LAM单药组为65.0%(26/40),至24个月时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8.9%(40/45)和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联合组在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时,分别有4.4%(2/45)和6.7%(3/45)发生病毒学突破,但均未检测到病毒学变异,LAM单药组在12个月和24个月时分别有22.5%(9/40)和37.5%(15/40)发生病毒学突破,并分别有17.5%(7/40)和32.5%(13/40)的患者中检测到病毒学变异,均较联合治疗组高(P〈0.05)。初始联合治疗更能改善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亦有更明显下降。随访24个月,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组累计死亡或肝�
贾红宇卢微郑临应灵军杨益大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硬化失代偿期联合疗法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CD127表达影响的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索α-2a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CD127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每周1次,共48周.根据CD45RA、CD27分子表达来判定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D127在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组间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CD45RA-CD27+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上CD127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Z=2.889,P<0.05),其表达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和HBeAg呈负相关.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应答较佳者随着HBV DNA和HBeAg水平的下降,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表面CD127分子的表达在治疗24、48和72周都明显增加,而应答欠佳者则无明显变化(Z24周=1.954,Z48周=2.789,Z72周=2.989;均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CD8^+T淋巴细胞表达CD127增加,CD127在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定抗病毒治疗有效的重要标志.
应灵军郑临吕国才徐陈槐吴炜杨益大
关键词:CD8阳性T淋巴细胞聚乙烯二醇类干扰素Α-2A
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肝脏的不良反应被引量:2
2007年
费中明郑临
关键词:药用制剂病毒
环丙沙星与诺氟沙星对照治疗伤寒58例临床分析
1996年
本文报告环丙沙星与诺氟沙星对照治疗伤寒58例,其中CFX组30例,NFX组28例,治疗结果有效率CFX组为100%,NFX组为82%,认为CFX是目前治疗伤寒的最佳药物。
郑临干梦久
关键词: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伤寒
HIV Tat蛋白增加CD4^+T淋巴细胞bcl-2表达并抑制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
2007年
目的探讨HIV Tat蛋白对CD4^+ T淋巴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经HIV Tat蛋白刺激后的CD4^+ T淋巴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经HIV Tat蛋白刺激后,CD4+ T淋巴细胞表达bcl-2的水平,以λ-氨基放线菌素D(7-AAD)和AnnexinV染色方法测定CD4+ T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果HIV Tat蛋白能明显增加CD4+ T淋巴细胞bcl-2的表达,以100ng/ml为最佳浓度;7-AAD染色结果表明100ng/ml重组TRAIL能诱导53.85%±2.63%的CD4^+ 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如CD4^+ T淋巴细胞经HIV Tat蛋白刺激后,则仅有16.04%±5.26%的细胞发生凋亡,此作用能被多克隆抗-Tat蛋白抗体抑制。Annexin V染色取得了同样的结果。结论经HIV Tat蛋白刺激后CD4^+ T淋巴细胞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并能抑制由重组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提示HIV Tat蛋白是导致HIV在CD4^+ T淋巴细胞内持续感染的重要调节蛋白,在HIV感染中起十分重要作用。
郑临杨益大盛吉芳吕国才李兰娟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
不同基因融合方式对HIV-1 AE2f Tat、Rev和Nef蛋白免疫原性的影响
2011年
目的 构建表达HIV-1 AE2f gp145-tat-rev-nef融合基因的DNA疫苗,并比较gp145-tat-rev-nef(AE-Gp145TRN)和tat-rev-integrase(c-half)(AE-TRIVN)两种不同基因融合方式对Tat、Rev和Nef蛋白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按人源密码子使用频率对HIV-1 AE2f的gp145、tat、rev和nef基因序列进行优化并构建DNA疫苗.经Western blot进行体外表达检测后,利用小鼠模型比较AE-Gp145TRN与AE-TRIVN的免疫原性.结果 限制性酶切及DNA测序结果表明AE-Gp145TRN融合基因表达重组质粒构建正确;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能够在体外表达相应的融合蛋白.小鼠免疫后IFN-γ ELISPOT检测结果显示:AE-TRIVN所活化的针对Tat、Rev和Nef蛋白的总T细胞反应强度[(148±91)SFCs/106脾细胞]显著高于Gp145TRN[(55±28)SFCs/106脾细胞,P=0.017].T细胞反应分布情况显示:AE-TRIVN所活化的T细胞反应主要集中在Rev蛋白上;而Gp145TRN则可以显著提高对Nef蛋白的免疫识别.结论 AE-TRIVN与Gp145TRN在小鼠体内所活化的T细胞反应特征有明显区别,提示不同的抗原融合方式可能影响融合基因DNA疫苗的免疫结果.
吕国才郑临杨益大
关键词:融合抗原
肝衰竭患者胃气定量评估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建立胃气损伤的量化评分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探讨肝衰竭患者胃气损伤与预后的关系。方法:①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病例队列随访研究,对肝衰竭患者136例,观察其人院起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胃气损伤评分和血清生化学指标、...
茹清静叶卫江杨丹红郑临崔景章亮施维群徐珊
关键词:肝衰竭预后胃气
文献传递
特美汀与复达欣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2002年
陈亚岗郑临
关键词:特美汀复达欣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
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髓液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测定
1998年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a)在细菌性脑膜炎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测定了50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髓液(CSF)中TNFa的含量,结果表明90%(45/50)细菌性脑膜炎患者CSF中TNFa含量升高(>64pg/ml),其中以化脓性脑膜炎升高最为显著,提示TNFa直接参与了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过程。而非细菌性脑膜炎患者CSF中TNFa含量并不上升。因此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CSF中TNFa含量不失为一项较好的鉴别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脑膜炎的指标。
杨益大郑临马亦林
关键词:细菌性脑膜炎脑膜炎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内胆汁淤积52例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肝内胆汁淤积的病例 96例 ,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以下简称 1组 ) 52例 ,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以下简称 2组 ) 44例 ,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有效率 1组 94 .2 3% ,2组 86.36% ( p<0 .0 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效且安全。
盛吉芳郑临张峻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中西医结合治疗地塞米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