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铭
- 作品数:10 被引量:33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被引量:86
- 2003年
- 选择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过程的深圳地区一典型小流域——布吉河流域,使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就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化流域暴雨洪水汇流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格局的变化,使得暴雨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和洪量加大,汇流时间变短。与1998年相比,2000年在前期土壤较干的情况下,频率为1%,2%和5%的3种设计暴雨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其增大幅度分别为20.2%,23.0%和28.9%。同时,土地利用状况对暴雨洪水的影响还与土壤前期湿润程度和暴雨强度有关:随着前期土壤由较干向较湿润变化和暴雨强度的增大,土地利用状况向城市化方向的发展对暴雨洪水的影响趋于减弱。深圳1980年以来洪涝灾害加剧的统计结果证实了这一模拟结果。
- 袁艺史培军刘颖慧邹铭
- 关键词:城市洪涝灾害土地利用变化分布式水文模型
- 黄河演变与水土流失区域扩散模式的关系被引量:2
- 1990年
- 按基底地形成因,黄土塬可分为原塬、麓塬、继塬和积塬.各类塬的分布、层序均存在差异.在第二外流期,黄河塑造了晋陕峡谷,分割了主谷两侧麓塬,使麓塬区水土流失由匀速侵蚀区经过激增侵蚀而变为现代的衰减侵蚀区.因支谷下切滞后于主谷,衰减区随裂点后退而扩散,吞食侵蚀激增区.根据一级支流裂点后退速度推算,至少在60万a以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完全变为衰减侵蚀状态.
- 李容全方修琦邹铭
- 关键词:黄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扩散
-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上海市区水灾灾情模拟被引量:43
- 2003年
- 对上海市区近50年来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了重建,并计算了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上海市区水位变化量。以特定的1962年水灾为参照,模拟在同等雨强情况下,由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面沉降引起的淹没范围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损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9mm/d降水条件下,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使2001年的径流系数比1950年增大了34.0%,2001年的水位比1950年增高了45.9%;2001年的水灾灾情为1950年的1.0629倍;即使在目前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下,亦可造成相当于2001年地均GDP值0.088%(约为4.5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这是1991年相应数值的220倍。
- 葛怡史培军周俊华邹铭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 从区域安全建设到风险管理体系的形成——从第一届世界风险大会看灾害与风险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向被引量:60
- 2005年
- 综述了第一届世界风险大会关于灾害与风险科学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对策。灾害与风险研究的目标正在趋向一致,都集中在为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灾害研究的区域安全建设正在向基于风险研究的区域风险管理体系转变,由此认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是接受一定风险水平条件下的区域发展模式,一定风险水平依赖于由区域经济水平与社会文化体系相关联的区域安全建设水平;加强我国灾害与风险科学研究的学科建设、国家实验室建设、重大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已势在必行;重点开展灾害脆弱性评价体系与评价模型、风险评价体系与风险评价模型、典型区域灾害与风险管理范式、灾害与风险应急控制预案(情景分析)、灾害与风险区划等方面的研究。为此把灾害科学和风险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统一纳入到地球系统科学体系之中,以加强与完善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综合多学科交叉研究能力。
- 史培军邹铭李保俊周俊华王瑛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 区域自然灾害救助的理论与实践
- 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世界上灾害影响最严重和成灾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人口增长、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资源的高强度开发过程;同时全球变化带来了各种尺度上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变...
- 邹铭
- 关键词:自然灾害管理技术支撑体系风险管理危机管理
- 文献传递
- 十三世纪以来内蒙古土默川地区降水变化研究
- 1989年
- 本文依据史料中的旱涝记载,分别建立了土默川地区1271—1980每10年的干湿指数序列,1736—1980逐年的春、夏、秋三季旱涝序列,对其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检验。以此为基础,从趋势、周期、变率等方面讨论了土默川十三世纪以来在不同尺度上的降水变化特征。
- 邹铭
- 关键词:降水变化旱涝干湿状况未来气候历史时期
-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对策被引量:99
- 2004年
- 从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框架,认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是提高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础;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规范灾害应急管理,提高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关键措施;灾害信息快速准确的获取和评估是灾害应急管理的有效保障;建立实际可用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根本出路。
- 李保俊袁艺邹铭范一大周俊华
- 关键词:自然灾害灾害应急管理应急预案
- 中国洪水灾后恢复重建行动与理论探讨被引量:7
- 2002年
- 基于中国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实践 ,总结了中国洪灾灾后恢复重建的结构体系 ,并依此讨论了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指出 ,应明确洪水灾后恢复重建与备灾和防灾的关系 ,并提出了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的结构体系与程序。
- 邹铭史培军周武光周俊华
- 关键词:洪水灾害自然灾害社会基础设施
- 中国救灾物资代储点优化布局研究被引量:45
- 2004年
- 优化国家救灾物资代储点布局的目标是要提高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和救灾时效性。构建了自然灾害发生过程中交通应急响应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模型,包括陆地综合通行能力指数、空运通达时间和陆地交通通达时间,编制了相应的数字地图。结果表明:全国陆地交通综合通行能力在地域上是不平衡的,东南地区远远大于西北地区,其中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最大;从通达时间来看,要以现有的10个代储点为中心来覆盖全国,空运至少需要7h,陆地交通运输至少需要48h,这使得许多地区的交通应急响应能力因运输时间过长而降低。最后,提出了国家救灾物资代储点的优化布局方案,建议新增6个代储点,以此实现灾中空运3h,全国各地均可送达救灾物资;陆运6h,全国近90%的地区可送达救灾物资。
- 邹铭李保俊王静爱杨春燕徐伟史培军
- 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救灾物资
- 内蒙古土默川地区历史时期降水量变化
- 邹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