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贺

作品数:2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经筵
  • 6篇经筵制度
  • 5篇宋朝
  • 3篇说岳全传
  • 3篇《说岳全传》
  • 2篇仕宦
  • 2篇宋史
  • 2篇《宋史》
  • 1篇点校
  • 1篇点校本
  • 1篇度牒
  • 1篇演义
  • 1篇叶绍翁
  • 1篇渊源
  • 1篇政治
  • 1篇三教合流
  • 1篇生平
  • 1篇史料
  • 1篇史事
  • 1篇史书

机构

  • 19篇西安电子科技...
  • 9篇西北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0篇邹贺
  • 3篇李英花
  • 1篇周晓薇

传媒

  • 2篇沧桑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唐都学刊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宁波教育学院...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保定学院学报
  • 1篇武陵学刊
  • 1篇宋史研究论丛
  • 1篇碑林集刊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岳飞形象的历史演变探析——以通俗文学作品为中心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岳飞题材通俗文学作品中岳飞形象的演变的整体考察,认为岳飞在民间形象的变化,诱因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变动,而变化的始作俑者就是南宋政府。进而分析得出结论:政府对英雄形象的产生有决定性的影响。
邹贺
从“经筵”词源管窥儒、释文化的互相影响
2019年
宋代“经筵”的词源是唐代“讲经筵”“经筵”,因而在宋代“经筵”与“讲筵”可以同义互换。“经筵”的本义是“铺筵大讲”,指佛经讲习研讨集会,到唐代词义扩大到包括儒家学术讲座。经筵制度定义分为广义、狭义两种,“经筵”词源演变是南北朝以降儒、释合流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邹贺
关键词:经筵词源经筵制度三教合流
“和谐”词义小考
2012年
东汉末年产生的"和谐"一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同义词"和"、"谐"组合构成,其前身是"调和谐合"、"谐和"等。最初的词义是用来形容人际关系的融洽状态,后来衍生出音乐、政治、家庭、心理、身体、天地、术数(灾异)等含义,涉及个人、社会、自然等各方面。古人认为实现和谐的方式在于礼、乐,这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邹贺
关键词:和谐观礼乐
宋代献俘礼渊源递变述考被引量:2
2013年
献俘礼是中国古代军礼的一种。在宋代,随着统一战争的进行,为了接纳各地投降君臣,献俘礼因之成形。从实际程序看,宋代献俘礼主要继承自唐、五代时期献俘礼仪制。广义的献俘礼包括献俘、献馘、告礼等;狭义的献俘礼,即皇帝亲见来降君臣,具体包括五个步骤。南宋时,北宋的献俘礼实际上被放弃不用。从宋代献俘礼的渊源、递变过程,投射出宋代在既不推崇军功,又需要彰显军功的矛盾之下,在固守窠臼与尊重实际二者间寻求平衡的治国理念和措施。
邹贺
关键词:宋代
宋朝经筵官设置考
2012年
在宋朝经筵制度中设置的经筵官(亦称讲读官、讲官、读官),前后共有"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天章阁侍讲"、"迩英殿说书"七种。其中,翰林侍讲学士源自唐朝,翰林侍读学士是宋真宗时首创。宋神宗时进行元丰改制,去掉侍读、侍讲的翰林学士称号,是为侍读、侍讲。天章阁侍讲创立于宋仁宗景祐四年,而且,天章阁侍讲、迩英殿说书的设置都是与崇政殿说书并行,而不是由崇政殿说书新改而成。
邹贺
关键词:宋朝经筵制度
叶绍翁生平考被引量:4
2015年
考证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的未知生平信息,辨析既有结论,认为:叶绍翁大约出生于淳熙十二年(1185)到绍熙元年(1190)之间,淳祐元年(1241)以后还在世,且年在60以上;李颖士是他的曾祖或高祖,可能是李颖士的二子李耆老出继叶氏;叶绍翁的籍贯应为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处州龙泉之说为非;他可能是通过太学上舍试出仕,参加过制举考试,极可能担任过史官,致仕后,隐居西湖;他与各学派人士都有交游,然而他自己却不是南宋道学学派中人,算作"学侣"更合适。
邹贺李英花
关键词:叶绍翁年寿家世籍贯仕宦
论宋朝经筵制度被引量:5
2013年
宋朝经筵制度本来并不具有政治含义,其政治咨询功能的添加,有一定的历史过程,不能一概而论。宋朝经筵制度的设计理念,实际反映了集权体制下的君主对威胁到自己最高权威的先秦保傅制的蓄意改造,即"不是老师观"。经筵制度协调了皇帝的政治地位和大臣的学术地位的一对矛盾体,因此才能得以最终确立,并长期延续。
邹贺
关键词:宋朝经筵制度
历史视阈下“两课”教学改革释例
2013年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课",存在着历史知识缺失,或者历史知识运用不科学的问题。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学专业学术内容,包括历史学界讨论问题、历史学观点等,不但可以改变以往历史学只是单纯地为"两课"提供时代和事实背景的现状,而且可以使得历史学成为进入理论、政策分析、讲解等领域的有效观点和知识。
邹贺
关键词:两课教学改革
宋朝经筵制度成因论析被引量:1
2012年
中国古代的专门皇帝教育制度"经筵制度",之所以在宋朝产生并得以制度化,其背景是宋朝特殊的"崇文抑武"政治理念和强调"祖宗之法"的治国原则。在这些作用之下,朝野内外形成的尚文好学风气,以及对既定方针、制度的坚持完善,这是宋朝经筵制度产生发展的必然条件。偶然因素则有二:一是宋仁宗幼年即位,亟需经史知识教育,配合原有的资善堂教育制度直接延续;二是主持政局的刘太后头脑较为清醒,重视教育。
邹贺
关键词:宋朝经筵制度崇文抑武
明代桂阳贤达范永銮仕宦述略
2012年
范永銮,明代郴州桂阳(今湖南省汝城县)人。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中举,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中进士。其仕宦生涯一直在地方,历任知县、监察御史、按察副使、兵备副使、左参政、按察使、右布政使等职。著有《燕射古礼全书》、《明儒警语》、《律例解》等书。考察范永銮宦迹言行,突出表现在积极进取,努力操办实事,敢于上书直言等一系列活动中,可称之为有干才的循吏。其又精通儒学古礼,擅长诗文写作,善于在施政中推行典雅风教,因被乡人誉为贤达。
周晓薇邹贺
关键词:仕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