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建军

作品数:38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0篇诗歌
  • 14篇艺术
  • 10篇意象
  • 10篇抒情
  • 9篇现代诗
  • 8篇诗学
  • 8篇抒情诗
  • 8篇情诗
  • 5篇中国现代诗
  • 5篇现代诗学
  • 4篇新诗
  • 4篇诗歌创作
  • 3篇艺术探索
  • 3篇意象结构
  • 3篇中国现代诗学
  • 3篇审美
  • 3篇诗歌理论
  • 3篇诗歌艺术
  • 3篇诗歌意象
  • 3篇诗体

机构

  • 29篇中南民族学院
  • 6篇中南民族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37篇邹建军
  • 5篇龙泉明
  • 1篇罗义华

传媒

  • 5篇写作(中)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中外诗歌研究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淮南师专学报
  • 1篇文艺研究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学院...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郭沫若学刊
  • 1篇呼兰师专学报
  • 1篇西北民族学院...

年份

  • 5篇2003
  • 7篇2002
  • 9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做诗”与“做人”论——中国现代诗学理论研究之一
2001年
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做诗”与“做人”论,实质上是诗歌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论。主流派的观点认为,诗人是人格创造的表现,诗的风格来自于诗人的个性与人格,学诗者首要的就在于学诗人的人格,“做诗”和“做人”应是完全统一起来的。它对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发展有重大影响。
邹建军
关键词:人格客体艺术风格
抒情小诗的创作艺术
1997年
被人们称为现代诗歌“绝句”的小诗,新时期以来有了较大发展,不仅一般的诗人创作小诗,还涌现出了一批专门从事小诗创作的诗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除了诗歌的专门创作与研究者外,一般读者是难于静下心来读那些长诗了。爱伦坡在《诗的长度》中曾经提到,一般读者对于诗的忍耐度是二十行;郭沫若也说过好的诗是短的诗,长诗是时代错误的话;台湾诗人白灵也说“未来毕竟是小诗天下”……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重视。
邹建军
关键词:生活节奏现代诗歌艺术构思
现代诗歌审美价值标准论
2002年
诗歌的审美价值标准是中国现代诗人们长期讨论的一个诗学重要问题。现代诗歌审美价值标准主要有“真”、“善”、“美”统一说,“价值”与“效率”统一说、“内容”与“形式”统一说、“现实”与“艺术”平衡说等。它们在现代诗学史上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至今对中国新诗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龙泉明邹建军
关键词:现代诗歌审美价值艺术
新诗文体分类的根据与原则——兼论陶保玺的《新诗大千》
2001年
中国新诗文体分类研究在新时期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新诗文体分类的根据应是新诗诗体存在的个别性,分类的原则应是统一性、合理性和审美意味的阐释性。根据此点,陶保玺专著《新诗大千》是很有特色的诗体分类学专著,对于后来学者的同类研究会有不少启迪。
罗义华邹建军
关键词:新诗文体分类《新诗大千》文化意蕴节奏
论叶延滨抒情诗的艺术探索
2001年
叶延滨抒情诗体现了90年代诗歌的个性与风采。这表现在:特有的机智嘲弄与幽默讽刺、诗歌意象灵动而有生气、诗体形式自由而自足等。这些特点表明叶延滨抒情诗对新的艺术精神与艺术体式的建构。
邹建军
关键词:艺术探索抒情诗体幽默讽刺诗歌意象艺术精神嘲弄
“个体化”的“政治抒情”——从李瑛《我的中国》论抒情长诗创作被引量:4
2001年
著名诗人李瑛精心构制的政治抒情长诗《我的中国》出版一年来,佳评如潮,但评者往往都忽略了其艺术上的创新。本文从宏大而严谨的艺术结构、活跃而丰厚的意象化诗歌语言、个体化的抒情方式三个方面论述其艺术构成要素,以及它对后世政治抒情长诗可能产生的重要启示。
邹建军
关键词:个体化艺术化
汪国真抒情诗创作综论被引量:1
2000年
汪国真作为中国80年代后期所谓“热潮诗”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抒情诗的价值历来都有争议。本文从情调选择与体式定位两个方面论述了汪国真抒情诗的思想艺术特质,认为他的抒情诗既有相当的可读性,同时又有相当的缺点,并探讨其对中国诗歌未来发展走向可能产生的作用。
邹建军
关键词:抒情诗
世界华文诗歌出路的宏观考察
1996年
本文主要是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从宏观的角度对当代世界华文诗歌的出路作了较深入的考察,认为目前的华文诗歌要想求得良好的发展,必须注意这样八大原则:一、最大限度地拓展诗歌生存和发展的自由空间;二、推崇浪漫主义,培育沉思品格;三、旗帜鲜明地提倡大诗;四、建立严格公正的学院诗歌批评学派;五、让诗人和诗返归自然;六、既追求诗的先锋性又追求诗的经典性;七、中外诗艺的大交流是诗歌发展的动力;八、对待诗歌文化现象要有严格和宽容相统一的态度。
邹建军
关键词:华文诗歌先锋诗歌浪漫主义诗歌批评大诗
热情而精致的意象经营——读《鹧鸪天》和《等待是一支不老的情歌》
1994年
王中举《鹧鸪天》以自由流畅的诗句抒写对美好江南山水民情的留恋,读起来真让人像欣赏艺术杰作一样来欣赏我们自己的家园。它令人沉醉,令人痴迷。诗作的艺术感染力来自于作者真切而美的感情,同时也得于热情而老到的意象经营。以精致的意象来说话,我认为是抒情诗成功的一个秘法。《鹧鸪天》是歌唱春夏之交的江南。江南风物可写的多得很:纤细的杨柳,湿润的小雨,玲珑的园林……但作者却专从鹧鸪鸟的鸣叫来抒写出江南的神韵。诗中最中心的意象也就是鹧鸪的欢叫声。诗是以鸟声为中心对江南温暖春天的展示。自然。
邹建军
关键词:鹧鸪天意象化艺术杰作秘法
“完全融合”论——中国现代诗学理论研究之一
2001年
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完全融合”论实质上是诗歌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论。主流派的观点认为 ,诗美是诗人精神主体与客观客体相结合的结晶 ,诗人“主观战斗精神”的有无对于诗歌创作至关重要 ,主体与客体只有在“对于血肉的现实人生的搏斗”中才可能达到完全的融合 ,意境与境界的形成是作家的主观与现实的客观“完全融合”的结果。
邹建军
关键词:主观精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