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琳琳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小板
  • 5篇免疫
  • 4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血小板减少症
  • 3篇细胞
  • 3篇免疫性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地西他滨
  • 2篇毒性
  • 2篇性细胞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原位杂交检测
  • 2篇杂交检测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机构

  • 8篇山东大学

作者

  • 8篇邵琳琳
  • 6篇侯明
  • 4篇郭力
  • 2篇彭军
  • 2篇刘新光
  • 2篇孙建芝
  • 2篇马道新
  • 2篇石艳
  • 2篇李文君
  • 2篇王淑康
  • 1篇王琳
  • 1篇秦平
  • 1篇周海
  • 1篇张昀

传媒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临床应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例
高升周海邵琳琳秦平侯明
血小板MHCⅠ类抗原分子介导CD61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
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中,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介导的血小板...
郭力邵琳琳刘新光彭军侯明
文献传递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并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与各项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有效预后指标。方法:运用IgH、RB1、D13S319、p53及1q21 5种序列特异性探针,利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以10例正常对照的骨髓建立各探针的检测阈值,检测结果大于阈值为阳性,小于阈值为阴性。然后对17例染色体核型分析阴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检测。结果:①IgH、RB1、D13S319、p53及1q21 5种探针的阈值分别为:2.75%、2.65%、2.87%、2.94%和3.23%。②17例患者中,IgH及RB1检测到17/17例阳性,D13S319、1q21及p53检测阳性例数分别为16/17、14/17、12/17,且p53缺失与1q21扩增间、RB1缺失与D13D319缺失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688 2,P<0.01;r=0.603 2,P<0.05)。③IgH易位发生率高的患者骨髓浆细胞率较高(r=0.587 6,P<0.05);D13S319缺失与外周血肌酐水平正相关(r=0.534 1,P<0.05);p53缺失阳性细胞率与C反应蛋白水平及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900 0,P<0.05;r=-0.503 4,P<0.05);1q21扩增的阳性细胞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55 5,P<0.05)。p53阳性与阴性患者间ISS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q21扩增阳性与阴性患者在是否有溶骨性破坏、疾病状态(稳定、进展、死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ISH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准确度,对于该疾病的评估预后及相关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郭力李文君侯明孙建芝邵琳琳马道新王淑康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原位杂交荧光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异常及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和疗效的关系。以4种序列特异性探针P53、D13S25、ATM、RB1和1种着丝粒探针CSP12,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对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建立各探针的检测阈值,然后对9例染色体核型分析阴性/无分裂相的CLL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大于阈值为阳性,小于阈值为阴性。结果表明:用p53与D13S25检测7例患者结果均呈阳性,ATM探针检测5例患者结果呈阳性,用RB1与CSP12探针检测4例患者结果呈阳性。9例患者I-FISH检测结果均显示有遗传学异常。检测显示,ATM缺失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相关性,ATM缺失阳性的患者更易出现全身广泛淋巴结肿大。结论:I-FISH技术适用于CL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提高了CLL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但I-FISH检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是否是CLL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尚需扩大样本量的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李文君郭力侯明孙建芝邵琳琳王淑康马道新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异常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新机制和干预新靶点研究
侯明1周海1刘新光1王雅雯1邵琳琳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诊断仍为排除性诊断。ITP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MHCⅠ类抗原分子介导CD61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
<正>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中,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介导的...
郭力邵琳琳刘新光彭军侯明
文献传递
地西他滨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失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估地西他滨(DAC)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失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接受DAC治疗(5 mg·m^(-2)·d^(-1)×3 d静脉滴注,至少应用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4周)的61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失败ITP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患者中,男20例,女41例。中位年龄45(15~81)岁。糖皮质激素依赖43例,无效18例。DAC治疗后,12例(19.67%)患者获得完全反应(CR),16例(26.23%)有效(R),总有效(OR)率为45.90%(28/61)。DAC治疗OR组(28例)与无效组(NR,33例)比较,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依赖或无效)、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89,P=0.003;z=-2.416,P=0.016)。糖皮质激素依赖组与糖皮质激素无效组比较,DAC治疗2、3疗程后血小板计数较高(P=0.032、0.024);DAC治疗1、2、3疗程OR率比较,糖皮质激素依赖组均高于糖皮质激素无效组(P=0.042,P=0.012,P=0.029)。糖皮质激素依赖与DAC疗效具有明显相关性(OR=9.213,95%CI 1.937~43.820,P=0.005)。结论 DAC对于部分糖皮质激素治疗失败的ITP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糖皮质激素依赖、治疗前血小板计数高的患者DAC疗效较好。
杨均蕙薛美娟张先雷韦之琛邵琳琳石艳侯明
关键词:地西他滨疗效影响因素
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ongenital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TTP)也称Upshaw-Schulma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1 motifs 13,ADAMTS13)活性降低和缺乏[1]。患者体内缺乏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裂解蛋白酶,因此表现为消耗性血小板减少、微血管内血栓形成、机械性溶血性贫血,严重者出现多脏器衰竭。
薛美娟石艳邵琳琳王琳张昀张阿敏
关键词:ADAMTS13基因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