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俊玲

作品数:40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神经元
  • 11篇背根
  • 9篇教学
  • 7篇神经生物学
  • 7篇生物学
  • 7篇背根节
  • 6篇神经节
  • 5篇背根神经节
  • 4篇教育
  • 4篇背根节神经元
  • 3篇动物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病理
  • 3篇神经放电
  • 3篇疼痛
  • 3篇教学方法
  • 3篇分岔
  • 3篇本科
  • 3篇病理
  • 2篇电场

机构

  • 3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泰山市慢性病...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泰山疗养院
  • 1篇北京市回民医...

作者

  • 40篇邢俊玲
  • 28篇胡三觉
  • 10篇王文挺
  • 7篇段建红
  • 6篇罗层
  • 5篇菅忠
  • 5篇徐晖
  • 4篇段玉斌
  • 4篇解柔刚
  • 4篇杨晶
  • 3篇文治洪
  • 3篇董秀珍
  • 3篇韩文娟
  • 3篇刘一辉
  • 2篇邝芳
  • 2篇刘大路
  • 2篇杨瑞华
  • 2篇张翠芬
  • 1篇陈丽敏
  • 1篇贺世明

传媒

  • 6篇神经解剖学杂...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生理学报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Neuros...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4篇2005
  • 9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放电滞后现象的动力学分析
2008年
目的: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分析手段阐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放电滞后现象的产生机制.方法:应用脑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Mes V)神经元在三角波电流刺激下的放电特征,运用动力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Ⅱ型MesV神经元放电表现出滞后现象,加入4-AP转型后滞后现象消失;非线性动力学分岔理论可以对以上现象做出解释.结论:Ⅱ型神经元的亚临界霍普夫分岔使得其存在滞后现象.
秦杨刘一辉杨晶王文挺邢俊玲胡三觉
关键词: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电生理学分岔
静脉输液病人的舒适护理被引量:30
2006年
张翠芬邢俊玲
关键词:静脉输液病人舒适护理
神经放电起步点对电场刺激反应的“临界敏感”现象被引量:1
2004年
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的放电起步点上,记录单纤维放电的峰峰间期(ISIs)序列。在无钙条件下,ISIs序列进入加周期分岔过程后,通过调定灌流液乙二醇双四乙酸(EthyleneGlycol-bis(茁-aminoethylEther)N,N,N',N'-TetraaceticAcid,EGTA,一种钙离子螯合剂)的浓度,使ISIs序列分别稳定于远离分岔点的周期阶段(称周期阶段)或邻近分岔点的阶段(称临界阶段),分析电场刺激反应与分岔动力学状态的关系。实验观察到,相同强度的电场刺激可使周期阶段和临界阶段的放电频率增加,但后者的增加幅度比前者显著,并伴有放电模式的转化。在周期阶段,随电场刺激强度增大,放电频率近似线性增加,放电模式不变;在临界阶段,当电场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放电频率增加的斜率显著增大,此时,放电模式也发生转化。结果提示邻近分岔点的临界阶段对电场刺激的反应较周期阶段敏感,称之为“临界敏感”现象。
杨晶段玉斌邢俊玲胡三觉
关键词:放电分岔电场刺激神经元
本科生教学中有关疼痛知识点选择的体会(摘要)
2009年
邢俊玲胡三觉
关键词:疼痛
阈下膜电位振荡介导受损DRG神经元的交感敏化现象
2004年
目的 :在背根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慢性压迫这一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研究交感敏化的膜机制 .方法 :采用离体细胞内记录 ,在受损DRG神经元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对其膜电位的影响 .结果 :NE在受损(4 0 /45 )及正常 (1 5 /2 2 )DRG神经元均可以诱发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 .NE诱发的膜电位去极化有浓度依赖性且可被酚妥拉明阻断 .仅有部分受损DRG神经元可在NE诱发的膜电位去极化基础上出现阈下膜电位振荡 (subthresholdmembranepotentialoscillation ,SMPO)并随后出现重复放电 .当应用TTX选择性地消除SMPO后 ,虽然NE诱发的膜电位去极化仍然存在 ,但神经元的重复放电不再产生 .结论 :触发及增大SMPO是NE诱发受损DRG神经元兴奋效应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 .
邢俊玲胡三觉
关键词:背根节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膜电位神经痛
神经病理痛状态下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对痛信息传递的A-C交叉兴奋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利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确定,来自于外周的触、压刺激可以被有自发放电活动的背根节神经元(DRG)所放大,并与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之间形成交叉兴奋,从而造成触诱发痛信号的传入。方法:在体单纤维细胞外记录及在体细胞内记录技术。结果: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损伤后,具有不同感受野性质的外周神经传入信号可以通过DRG胞体向中枢传递。在具有阈下膜电位振荡(SMPO)的DRG神经元,刺激坐骨神经后,外周传入信号可被放大。慢波振荡放电(SWO)是在损伤DRG神经元上观察到的一类较为特殊的阵发放电形式,细胞内记录显示,其发生基于周期存在的去极-复极化膜电位变化。在每一阵发时相内,放电频率有一低-高-低的规律变化。在SWO放电神经元,坐骨神经刺激施加于膜电位的去极化时相时,会诱发该放电的提前出现,且在A及C类神经元均可看到。在坐骨神经给予仅兴奋A类纤维的刺激,若该纤维上存在SWO放电的模式,则可在邻近的C类纤维记录到传入放电活动,即产生了神经节内A-C交叉兴奋现象。结论:外周传入信号在经过大鼠损伤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上传时,信号可被放大。且在A类神经元发生慢波振荡放电时,在神经节内产生A-C交叉兴奋现象。该交叉兴奋现象的出现,与阻断神经元钠通道的失活,增强持续性钠电流的开放密切相关。
牛春晓谭超韩文娟刘飞袁建林邢俊玲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触诱发痛自发放电
噪声引起神经元动力学特征的改变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噪声对阈下膜电位振荡和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方法 :在神经元的HH(Hodgkin Huxleymodel,HH)计算机模型上 ,采用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波形刺激 ,观察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 ;观察神经元阈下膜电位振荡和放电在不同噪声强度下的变化 .结果 :神经元的膜电位在不同的频率刺激时不同 ,在低频和高频时小 ,在中间一段频率刺激时明显变大 .在噪声刺激的影响下 ,阈下膜电位振荡的发生时间明显提前 ,并且阈下膜电位振荡的幅度显著增加 .结论 :神经元存在共振特性 ,对某一频率范围的刺激有更强的响应 ;噪声可以降低阈下膜电位振荡发生的膜电位水平 ,有利于神经元产生阈下膜电位振荡和放电 。
文治洪胡三觉董秀珍朱俊玲菅忠邢俊玲
关键词:噪声膜电位神经元
吗啡对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研究吗啡对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苍白球的电生理影响 ,探讨其在成瘾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单细胞细胞外记录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苍白球的电信号 ,观察吗啡对放电的影响。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给药前为 3 76Hz±s 1 18Hz,注射吗啡后为 13 2 2Hz±s 2 37Hz;并且纳洛酮可以逆转这种兴奋效应。结论 :吗啡显著兴奋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苍白球神经元 ,腹侧苍白球在药物强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贺世明高国栋胡三觉邢俊玲王学廉赵振伟
关键词:苍白球吗啡依赖神经元放电成瘾
DRG慢性痛信号产生的细胞兴奋性分型及离子通道机制
2010年
目的:研究Hodgkin提出的兴奋性分型是否存在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并对该分型及介导该分型的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在慢性痛信号产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RG,CCD),在整节消化后的DRG大中细胞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依照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特征,79只大鼠的311例神经元可分为三种类型。在正常对照组(n=179),1、2、3型神经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3%、27%和60%;在CCD组(n=134)比例则分别为27%、33%和40%。统计分析显示慢性压迫损伤后,1型神经元分型比例明显增加,而3型神经元分型比例显著减少(P<0.05)。正常DRG神经元中,持续钠电流(INaP)的幅值在1、2型神经元中比3型神经元明显要高(P<0.05)。CCD术后INaP在1、2型神经元中均增加,但仅在1型神经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RG大中细胞在慢性压迫损伤后,神经元兴奋性分型中1、2型神经元的比例增多和1、2型神经元上INaP电流的增加,共同造成了由DRG向更高级中枢的信息传递的加强。
解柔刚段建红王文挺刘一辉邢俊玲胡三觉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持续钠电流
加巴喷丁对受损背根节A类神经元自发放电和阈下膜电位振荡的影响
<正>加巴喷丁是近年来用于神经病理痛治疗的抗惊厥药物,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加巴喷丁可减轻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的触诱发痛,机械/温度痛觉过敏和福尔马林诱导的炎性痛等症状,临床病例研究也显示加巴喷丁对于慢性神经痛患者有效,且副作用...
杨瑞华邢俊玲段建红胡三觉
关键词:加巴喷丁自发放电背根节神经元神经病理性痛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