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星海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瘤
  • 5篇手术治疗
  • 4篇脑胶质瘤
  • 3篇神经胶质
  • 3篇神经胶质瘤
  • 3篇肿瘤
  • 3篇外科
  • 2篇亚群
  • 2篇亚群检测
  • 2篇预后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保护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亚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亚群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1篇邓星海
  • 10篇赛克
  • 10篇张湘衡
  • 10篇陈忠平
  • 10篇魏大年
  • 10篇牟永告
  • 9篇谢海涛
  • 6篇王涤宇
  • 4篇王振宁
  • 3篇张冠华
  • 2篇彭辉
  • 2篇谢传淼
  • 1篇何杏勤
  • 1篇李怡卓
  • 1篇刘铁坚
  • 1篇夏云飞
  • 1篇严苏丽
  • 1篇周旺宁
  • 1篇李刚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1bbl分子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L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BBL分子在82例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性别及生存
牟永告陈忠平谢海涛彭辉王振宁魏大年张湘衡赛克邓星海张冠华
关键词:4-1BBL胶质瘤
脑胶质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背景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预后差。对于恶性胶质瘤,即使经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后,仍容易复发,中位生存期不足一年。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细胞免疫在抗肿瘤中起着主要作用,它主要由执行特异...
邓星海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胶质瘤
文献传递
MR-DTI在胶质瘤手术治疗中神经功能保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胶质瘤是发生于脑实质内的最常见原发性肿瘤,在手术时,功能区脑皮层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深部白质纤维束的损伤,同样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在目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条件下,胶质瘤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仍然很高(约20%~30%...
魏大年赛克牟永告张湘衡王涤宇邓星海谢传淼陈忠平
文献传递
前颅底肿瘤85例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在对前颅底肿瘤实施显微手术时,手术入路的选择和颅底重建的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前颅底肿瘤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借助术前影像学(CT和MR)资料,准确评估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和周边组织受累情况等,从而选择合理且熟悉的手术入路。术中尽可能在显微镜辅助下对肿瘤进行微创切除,降低术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根据肿瘤切除后颅底结构的缺损程度决定相关的修复方案。结果85例患者中经冠状开颅(包括半冠)入路的26例。经改良翼点入路的38例,经额眶入路的13例,经额、鼻窦联合入路的9例。肿瘤镜下全切除的79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有8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无手术死亡病例。13例患者的肿瘤发生远期复发,其病理性质以恶性为主。所有颅底脑膜缺损的患者匀在一期重建,采用自体肌腱膜或人工脑膜加生物胶进行严密修复。对小于3cm的颅底骨质缺损一般不实施重建,有5例患者的骨性缺损大于3cm,采用了人工材料(硅橡胶为主)进行重建。全部患者中有4例在术后发生短暂的脑脊液漏,均通过保守治疗而愈合。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和周边组织的受累情况选择适当的入路,对肿瘤患者实施微创切除并在一期进行必要的颅底修复是治疗前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手术入路应尽量有利于病灶切除,并降低术后致残率和病死率,颅底重建时必须恢复硬脑膜的严密性,维持颅底组织的良好支撑,同时不干扰对肿瘤的术后复查和辅助治疗。
张湘衡牟永告赛克魏大年王涤宇谢海涛邓星海陈忠平
关键词:前颅底肿瘤颅底重建外科手术
中颅窝底肿瘤显微手术治疗128例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中颅窝底肿瘤显微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处理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手术治疗中颅窝底肿瘤12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获完整随访115例。结果翼点入路手术共68例,全切60例;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50例,全切44例;单鼻孔蝶窦联合翼点入路2例,全切1例;额下入路3例,全切1例;额颞入路3例,均全切;颅眶颧联合入路2例,均次全切除。随访115例资料中,89例未见复发,14例经放疗,化疗,再次手术等治疗至今得以长期生存,6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合理地选择术式,术中娴熟应用显微手术技巧,及术后合理处理,有利于提高中颅窝底肿瘤的治疗效果。
谢海涛牟永告张湘衡赛克魏大年王涤宇邓星海陈忠平
关键词:中颅窝肿瘤显微手术
后颅窝肿瘤手术治疗9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后颅窝常见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探讨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方法对96例行手术治疗的后颅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47例,小脑半球区19例,小脑蚓部12例,第四脑室8例,脑干3例,斜坡区2例,颈静脉孔区2例,天幕区2例,窦汇区1例。病理分类:听神经瘤35例;脑膜瘤7例;星形细胞肿瘤21例;髓母细胞瘤9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网状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4例;转移瘤3例;胆脂瘤2例;血管脂肪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黑色素瘤和浆细胞瘤各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主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小脑半球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及旁正中入路;小脑蚓部肿瘤及第四脑室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入路。77例达显微镜下全切,全切率80.2%;17例次全切除,占17.7%;2例仅行活检(脑干肿瘤)。未全切的病例及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均进行放射治疗,部分患者加辅助化疗。47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术后出现周围性面瘫者24例(51%),其中18例(75%)为一过性;后组颅神经损伤者19例,其中14例(74%)为一过性。脑脊液漏5例(6%),经保守治疗4例治愈,1例须行手术修补;术后瘤腔出血行血肿清除术者5例(6%);颅内感染者2例(3%),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2例。随访6个月至5年,桥小脑角区肿瘤3例复发,均为听神经瘤;31例恶性肿瘤中有8例复发,其中星形细胞肿瘤6例,髓母细胞瘤2例。结论手术切除为后颅窝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良性肿瘤,应尽可能手术全切,如有残留辅以伽玛刀、X刀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常需放疗、化疗。
邓星海牟永告张湘衡赛克魏大年王涤宇谢海涛陈忠平
关键词:后颅窝肿瘤外科治疗并发症
弥散张量成像对胶质瘤手术风险的评估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胶质瘤手术中对于保护神经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38例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行DTI检查和神经功能评价。根据胶质瘤与其邻近部位白质纤维束的影像学关系DTI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Ⅰ类-挤压型,Ⅱ类-浸润型,Ⅲ类-破坏型。三组患者之间术前神经功能状态的差异以及三组患者之间术后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的差异分别进行比较。结果Ⅰ类-挤压型14例,Ⅱ类-浸润型16例,Ⅲ类-破坏型8例。不同DTI类型患者的术前神经功能状态之间以及不同DTI类型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改变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能够显示胶质瘤与临近的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胶质瘤不同的生长方式,它能够帮助神经外科医生选择更加安全的手术人路和决定肿瘤切除程度。
魏大年赛克牟永告张湘衡王涤宇谢海涛邓星海李怡卓陈忠平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弥散张量成像神经功能保护
4-1BBL分子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L(CD137L)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BBL在82例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性别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正常3例脑组织标本未见4-1BBL表达。82例胶质瘤标本31例4-1BBL阳性,阳性表达率为37.8%。统计学提示组织标本中4-1BBL表达与病理级别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有关(P<0.05),4-1BBL阳性患者生存期更长(P<0.05)。结论:4-1BBL在部分胶质瘤组织中有表达,其表达对判断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牟永告谢海涛彭辉王振宁魏大年张湘衡赛克邓星海张冠华陈忠平
关键词:4-1BB配体神经胶质瘤预后
放射性脑坏死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
2010年
目的总结放射性脑坏死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治疗的放射性脑坏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咽癌放疗后13例,行切除坏死病灶或部分切除坏死病灶联合颞极切除及颞肌下减压;其他肿瘤6例,行部分切除坏死病灶及去骨瓣减压。结果术后随访6~72个月,头痛症状消失13例,偏侧肢体麻木及偏瘫症状好转6例,癫疒间发作次数减少5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放射性脑坏死,手术可迅速缓解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治疗效果满意。
牟永告王振宁魏大年赛克张湘衡夏云飞谢传淼邓星海谢海涛张冠华陈忠平
关键词:放射性脑坏死影像学特征神经外科手术
18例瘤型脑脓肿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总结瘤型脑脓肿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自2000年10月至2007年2月间收治的18例瘤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共有18例脑脓肿在外院诊断为肿瘤,其中诊为胶质瘤11例.转移瘤7例。冬春季节发病16例。18例均未发现原发性感染灶,2例入院前1月有发热病史。入院后白细胞总数10.1×10^9/L-13.7×10^9/L者7例.其中6例中性粒细胞比率80.8%~90.5%.白细胞总数正常11例。入院后患者均行MRI检查,14例诊为脑脓肿,2例诊为转移瘤,诊为胶质瘤及寄生虫病各一例。细菌培养结果为无菌生长9例,革兰阳性菌4例,链球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各一例。手术切除12例,穿刺引流6例。术后随访1-6年,治愈17例,好转1例。结论瘤型脑脓肿常发生于冬春季节.1临床表现不典型,MRI扫描是其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在脑脓肿与坏死囊变脑肿瘤的鉴别诊断中.MRS和DWI是常规MRI扫描的重要补充。
牟永告张湘衡何杏勤魏大年赛克周旺宁谢海涛邓星海王涤宇陈忠平
关键词:脑脓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