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庆梅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殖民
  • 3篇后殖民
  • 2篇写作
  • 2篇《我儿子的故...
  • 1篇道德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特点
  • 1篇意识觉醒
  • 1篇拥抱
  • 1篇寓言
  • 1篇缘起
  • 1篇殖民文学
  • 1篇身份
  • 1篇士兵
  • 1篇题意
  • 1篇同性恋婚姻
  • 1篇主题
  • 1篇主题意义
  • 1篇作家
  • 1篇作家身份

机构

  • 6篇新疆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6篇路庆梅

传媒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新疆社科论坛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新疆财经大学...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论纳丁·戈迪默小说《我儿子的故事》中的写作姿态被引量:2
2012年
在《我儿子的故事》中,纳丁.戈迪默将小说的叙事权转交给"有色"青年威尔,突出了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下被臣服群体自我表征遭到消抹的事实。本文围绕小说中威尔的写作和戈迪默本人的写作讨论种族隔离制度下,文学写作对于黑人作为经验主体进行自我表征和反抗种族主义文化霸权的意义。通过小说中叙事权的转交,戈迪默本人表达了抗议种族隔离政府审查制度、敦促无视现实者意识觉醒和呼吁人们共建非种族社会文化的写作姿态。
路庆梅
关键词:《我儿子的故事》写作意识觉醒
论纳丁·戈迪默后殖民作家身份在《我儿子的故事》中的体现
本论文通过对她在种族隔离时期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我儿子的故事》进行分析,说明其具有鲜明的后殖民作家身份。小说塑造了一个参加南非抵抗种族主义运动的“有色种族”家庭,通过将叙述权威移交给这个家庭的儿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特别的...
路庆梅
关键词:作家身份
文献传递
《士兵的拥抱》的叙事特点与主题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纳丁·戈迪默在短篇小说《士兵的拥抱》中坚持其一贯的关于非洲种族矛盾的主题,使用非常特别的叙事技巧,将种族主义黑白二元对立意识形态构筑的陌生人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
路庆梅
论纳丁·戈迪默后殖民写作困境的超越之途
2012年
在后殖民批评话语和后殖民语境的变迁中,纳丁·戈迪默不得不面对后殖民写作困境,但是她至始至终都在为超越这些困境作出不懈努力:第一,在无法避免后殖民文学文本矛盾属性的写作现实中,戈迪默小说中的反话语文本实践始终努力超越殖民话语"善恶对立的寓言";第二,面对后殖民批评话语可能堕入的"共谋"陷阱,她呼吁人们回应文学中的人类情感共鸣以超越种族性的文学;最后,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全球化导致的后殖民语境的演变,后殖民文学以及文学本身面临市场化和图像取代文字的双重危机,戈迪默坚持文学是落后于时代潮流的书写,以抵制和超越商品和技术的物化世界对文学乃至人类的吞噬。
路庆梅
后殖民文学的缘起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被称为后殖民文学的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一种文化异质性,它最初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现象的一种反应。它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以批判殖民主义及其遗留影响为发端的后殖民批评理论和实践,并为后者提供了灵感和丰富的材料。那些包含着人类最终解放理想的文学,不论是否被定义为后殖民文学,只要始终怀着对一种完全敞开状态的向往,不对异己文化狭隘地予以排斥,同时反对本质主义的文化霸权思想,就是值得尊重的。
路庆梅
关键词:后殖民后殖民文学后殖民批评
论《孩子们都很好》中的道德规训
2012年
2010年的美国电影《孩子们都很好》试图演绎一个同性恋家庭的正常生活。但是传统异性恋婚姻家庭的剧情模式实际上将同性恋家庭拘囿在传统社会性别秩序和家庭伦理道德的规训之下,以一种隐秘的方式传达了异性恋相对于同性恋在家庭伦理关系上的道德优势。
路庆梅
关键词:同性恋婚姻家庭伦理道德规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