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伟 作品数:28 被引量:104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辽宁省气象局科研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辽宁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 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1961—2012年辽宁省53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资料,分析近51 a辽宁冬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在归纳并计算前人定义的6种东亚冬季风指数的基础上,对比辽宁冬季气温与6种东亚冬季风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1年辽宁东部冬季气温均方差大于西部,全省绝大部分地区为显著的正趋势;辽宁冬季气温EOF第一模态表现为全省一致异常偏高或偏低的特征;时间系数显著上升,在1977年发生突变;并存在4.5、2.0 a和3.0 a的周期变化;朱艳峰定义的东亚冬季风指数是各指数中与辽宁冬季气温变化关系最密切的指数,无论从突变时间、周期特征、相关系数还是反位相对应关系上,其均与辽宁冬季气温关系最密切,且850 hPa经向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也能说明二者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房一禾 张运福 邵鹏程 周放 赵连伟 姜鹏 于杨关键词:东亚冬季风指数 EOF 最大熵谱分析 CMIP5模式对辽宁省气温模拟能力及未来2℃升温阈值出现时间评估 被引量:8 2020年 利用全球气候模式、多模式集合和辽宁省气象观测数据,评估了不同典型浓度路径下19个全球气候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对辽宁省气温变化模拟能力和可信度。结果表明:最优模式模拟结果优于多模式集合,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浓度增加,气温变化率和可信度呈增加趋势,首次达到2℃年份呈提前趋势,大部分站点出现在2011年之前,且出现年份越晚,升幅往往越高,反之亦然。大部分站点首次稳定到达2℃阈值开始年份在2022年之前,结束年份出现在2019—2026年,持续时间在13 a以下,开始年份均呈西早—东晚分布形势,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布较均匀,且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浓度增加,升温幅度呈上升趋势。不同典型浓度路径下各区域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气温出现年份和变化特征均比较一致。 王涛 王乙舒 沈玉敏 王艳 赵连伟 王小桃 沈历都关键词:全球气候模式 多模式集合 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在东北短期气候预测中的释用及评估 针对东北地区53站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温度距平这两个基本业务要素,运用李维京等在1999年提出来的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和典型相关回归这两种方案,对国家气候中心T63动力延伸集合预报的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进行释用。对释... 张运福 赵连伟 王大钧关键词:降尺度 文献传递 辽宁冬季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测概念模型 被引量:23 2009年 分析了1961—2004年辽宁冬季平均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冬季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南高北低、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呈线性递增趋势,递增率为0.56℃/10 a,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相一致。辽宁冬季气温存在3—5 a和24 a的周期,于198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明显突变,突变前气温呈下降趋势,且以5 a左右的短周期波动为主,突变后开始显著的增温变化,并以10 a以上的长周期变化为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辽宁冬季气温异常的物理因子,建立了辽宁冬季冷暖预测概念模型。 赵连伟 金巍 张运福 曲岩关键词:冬季气温 时空分布特征 气候变暖 周期 突变 预测概念模型 中国东北区域盛夏雨季的客观识别 被引量:7 2014年 鉴于我国东北三省雨季客观识别方法不尽相同,且无东北区域统一的雨季监测指标.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关键天气过程的客观化识别和监测,本文从区域角度出发,采用东北三省102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对东北区域多年平均5点平滑处理的4月1日—10月31日逐日降水量序列的综合分析,及对历年逐日滑动平均雨量的对比试验,确定了东北盛夏雨季判别的阈值参数及通过阈值后的持续时间参数,进而研发了适合东北区域盛夏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客观识别方法.并采用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逐日再分析的风场、位势高度场资料,通过对盛夏雨季前、中、后期不同高度层大气环流场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客观识别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东北区域1981—2010年气候态平均的盛夏雨季的起止日期分别为每年的6月26日和8月30日. 房一禾 龚志强 赵连伟 赵春雨 李清泉辽宁省干旱特征及影响分析 辽宁省年降水量一般在5.0~1000mm之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5%。 陈艳秋 赵连伟关键词:干旱 文献传递 汛期辽宁各流域降水量变化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准确预测汛期辽宁省的洪涝灾害趋势,更好地为农业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建立汛期辽宁省各流域的洪涝灾害趋势客观化预报方法,以便为实际气候预测为农服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辽宁省53个测站1961—2011年6—8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内流域都属于面积较小的流域,可以用算术平均法作为汛期各流域的降水量的计算方法。除浑河流域汛期降水量略有增加趋势外,其他流域都是下降趋势。各流域在1960s中期前后发生了突变。1月500 h Pa位势高度场西太平洋副高系统、1月太平洋海温场Nino3-4区、2月海平面气压场西伯利亚高压系统、2月东南太平洋区域海温场与辽宁省各流域汛期降水相关显著。所建立的各流域汛期总降水量多元回归预报方程都通过了0.01信度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回归方程有显著意义。 张运福 赵连伟 李菲 徐方姝 丁抗抗 廖晶晶 沈玉敏 张海娜关键词:农业气象 汛期 洪涝灾害 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在东北地区月尺度气候预测中的释用及评估 被引量:4 2008年 针对东北地区53站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温度距平这两个基本业务要素,运用李维京等在1999年提出来的动力统计相结合和典型相关回归这两种方案,对国家气候中心T63动力延伸集合预报的500 hPa月平均高度距平进行释用,对释用结果采用PS评分和同号率进行预测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张运福 赵连伟 王大钧关键词:降尺度 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深入分析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演变特征,系统研究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便为实际气候预测业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辽宁省53个测站1961-2013年月平均的气温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发生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1961-1986年为第1个阶段,辽宁省冬季低温年连续多次发生;1987-1998年为第2个阶段,无辽宁省冬季低温年出现;1999年以来为第3个阶段,辽宁省冬季低温年和高温年交替发生。1961年以来,辽宁省共出现22个冬季低温年,低温年表现出明显的连续2~3年或以上发生的特点。因子分析表明:北极涛动(AO)、经向型大气环流、东亚冬季风、拉尼娜事件是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主要影响因子,拉尼娜事件和AO负位相是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主导因素,而东亚冬季风偏强是造成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关键因素。 张蕊 赵连伟 房一禾 李辑 李克非华北冬季大雪频次变化特征及对海温的响应 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解华北冬季大雪频次变化特征及与前期海温的关系,达到为冬季设施农业等服务的目的,采用华北区282站逐日降水量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华北冬季的大雪频次,分析了近51年来华北冬季大雪频次的时空特征及与前期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1年来,华北冬季大雪强度呈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华北冬季大雪频次EOF第1模态呈全区一致的特征,第2模态由北向南依次呈"+-+"的特征。年际尺度上,影响第1模态的海温关键区为:前夏(秋)热带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第2模态关键区为:前夏(秋)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即与厄尔尼诺关系密切。年代际尺度上,影响第1模态的海温关键区为:前夏亲潮区、热带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第2模态与PDO关系密切。 陈凯奇 房一禾 张蕊 祝新宇 赵连伟 张海娜 吴琼关键词:热带印度洋 厄尔尼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