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光达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理学

主题

  • 3篇对撞
  • 2篇电偶极
  • 2篇电偶极跃迁
  • 2篇对撞机
  • 2篇跃迁
  • 2篇正负电子
  • 2篇正负电子对
  • 2篇正负电子对撞
  • 2篇衰变
  • 2篇偶极
  • 2篇偶极跃迁
  • 2篇粲偶素
  • 2篇量子
  • 2篇介子
  • 1篇电磁衰变
  • 1篇电子对撞机
  • 1篇新物理
  • 1篇正负电子对撞...
  • 1篇散射
  • 1篇势模型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作者

  • 11篇赵光达
  • 3篇丁亦兵
  • 2篇孟策
  • 2篇张肇西
  • 2篇赵政国
  • 2篇马建平
  • 1篇杨建成
  • 1篇陈润生
  • 1篇平加伦
  • 1篇曹须
  • 1篇陶瑞宝
  • 1篇刘建北
  • 1篇周详
  • 1篇黄光顺
  • 1篇冒立军
  • 1篇郑阳恒
  • 1篇陈旭荣
  • 1篇周剑
  • 1篇周雷
  • 1篇王倩

传媒

  • 4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全国第十一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1
  • 1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D混合与φ(3770)的电偶极跃迁
1991年
本文在粲偶素势模型的框架内,讨论了φ(3770)与φ(3686)之间的2~3S_1-1~3D_1混合对φ(3770)与φ(3686)电偶极跃迁的影响。结论是混合角θ=30°应子排除,而θ=—10°虽然可以对φ(3770)→X_0γ和φ(3686)→X_0γ给出改善的结果,但仍不能解决φ(3770)→X_1γ与实验的矛盾。
秦旦华丁亦兵赵光达
关键词:电偶极跃迁
重大研究计划“理论物理学及其交叉科学若干前沿问题”结题综述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综述了重大研究计划"理论物理学及其交叉科学若干前沿问题"实施8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列举了参加成员的创新成果和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
欧阳钟灿万梅香陈润生赵光达陶瑞宝黄涛梅良模彭堃墀
关键词:理论物理
X(3872) and Its Production at Hadron Colliders
孟策韩浩赵光达
2~7 GeV高亮度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物理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经过几十年的实验检验,标准模型被认为是描述自然界微观世界最成功的理论模型.特别是随着2012年Higgs粒子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尽管如此,仍存在一系列标准模型不能解决的基本问题,如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宇宙正反物质的不对称、夸克和轻子的分代和引力作用的描述等.另外,作为标准模型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量子色动力学在高能量区得到了实验的精确检验,但是在低能区仍存在许多重大的科学问题,亟待实验和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亟待进行超出现有水平的实验来更深入地探索微观物质结构,揭示微观世界的更多奥秘.本文阐述在t-粲能区有待解决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以及在中国建设新一代的2~7 GeV能区高亮度(0.5×10^(35)~1.0×10^(35) cm^(-2) s^(-1))正负电子加速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黄光顺李澄李海波刘建北罗箐马建平彭海平邵明沈肖雁苑长征张肇西赵光达赵政国郑阳恒朱世琳朱守华
关键词:正负电子对撞机高亮度
关于η_c′粒子及其电磁衰变
1991年
本文在势模型的框架内,估算了η′_c粒子的质量、宽度及几种主要电磁衰变道的分支比。指出禁戒型磁跃迁η′_c→J/φγ的相对论修正结果比简单的非相对论估算有可能大一个量级。讨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对级联电磁辐射过程φ′(3686)→γη′_c→γγ~1P_1,γγJ/φ,3γ进行测量的可能性。
丁亦兵秦旦华赵光达周雷
关键词:电磁衰变势模型
粲夸克偶素物理的研究
赵光达朱世琳马滟青张玉洁孟策
自1974年丁肇中等发现J/Ψ粒子以来,粲偶素物理一直是高能物理理论和实验密切关注的课题。粲偶素物理包含微扰和非微扰的多个能量标度,研究粲偶素物理对深入理解物质基本结构和强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强...
关键词:
关键词:正负电子对撞
量子色动力学的轴矢反常和η′-η_c混合
1998年
基于量子色动力学(QCD)的轴矢反常,讨论确定η′(以及η)与ηc混合的新方法。通过η′-ηc和η-ηc混合机制可以得到与实验符合的J/ψ→γη′和J/ψ→γη衰变宽度。由η′(以及η)与激发态ηc′的混合,预言分支比BR(ψ′→γη′)=(1.8±0.9)×10-4,BR(ψ′→γη)=(3.4±1.5)×10-5。特别是,通过η′与色八重态粲夸克对(cc)8的混合和b→(cc)8s衰变,有可能解释最近CLEO观察到的B→η′X衰变过程的大分支比。
赵光达
关键词:量子色动力学
关于ψ(3770)的电偶极跃迁
1990年
本文采用一种以 QCD 为基础的势模型,计算了 cc 态的各种 E1跃迁宽度。结果表明相对论修正效应相当重要。所得ψ(2S)→γx_(cJ)和x_(cJ)→γψ(1S)(J=0,1,2)的跃迁宽度与实验符合,但ψ(3770)→γx_(cJ)跃迁宽度要比 MarkⅢ实验组的新近结果小2倍左右。改善理论结果的一个可能性是考虑2~3S_1—1~3D_1混合的效应。
秦旦华丁亦兵赵光达
关键词:电偶极跃迁介子粲偶素
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计划被引量:8
2020年
轻子散射实验是探索核子与原子核结构的理想工具。中国电子离子对撞机(Electron Ion Collider in China,EicC)建议书设想在已开建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 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的基础上,升级质子束流为20 GeV的极化束流,并建造2.8~5 GeV极化电子束流,从而实现质心系能量为15~20 GeV的双极化电子-离子对撞。EicC设计的亮度为(2~4)×10^33cm^-2·s^-1,质子束流极化率达到70%,电子束流极化率达到80%。该装置除了能提供极化轻离子束流(例如:氦-3)外,也可产生非极化重离子束流(碳-12~铀-238)。EicC将聚焦核子海夸克部分子结构、原子核物质结构与性质、奇特强子态三个方面的物理研究。高亮度、高精度的对撞机有助于精确地测量核子结构函数并对核子进行三维成像,揭示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规律;原子核部分子分布包括核子短程关联以及原子核介质效应同样是该提案的重要科学目标;EicC能区接近重味夸克产生阈值,在研究重味强子谱方面拥有低背景的独特优势,有助于发现研究新的奇特强子态。质子质量起源问题也可以通过重味矢量介子的产生来研究。为了完成上述物理目标,我们将利用最先进的探测器技术建造接近全立体角覆盖的EicC对撞机谱仪。在准备EicC白皮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支持。EicC的物理与已有的实验和美国即将建设的EIC中的物理项目相互补充。EicC的建成及运行有望引领前沿的中高能核物理研究,使我国在加速器和探测器先进技术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核物理与强子物理以及相关科学领域提供大型综合实验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
曹须常雷畅宁波陈旭荣陈旭荣崔著钫戴凌云邓维天丁明慧龚畅桂龙成郭奉坤韩成栋何军郭奉坤韩成栋Kaptari L P李德民黄虹霞李民祥李学潜李德民梁作堂刘国明李学潜刘柳明刘翔罗晓峰刘杰马伯强马伏刘翔马余刚冒立军马伯强平加伦秦思学马建平Roberts C D马余刚冒立军宋勤涛孙昊平加伦王凡王倩王荣申国栋王涛峰王伟王晓玉孙昊吴佳俊王凡王倩王荣谢聚军谢亚平王涛峰王伟王晓玉王晓云鄢文标闫文成闫新虎肖国青杨一玻谢聚军姚德良尹佩林詹文龙徐瑚珊张金龙张鹏鸣许怒张振宇赵红卫赵光达闫新虎杨建成赵政国郑亮周剑周详周小蓉詹文龙邹丽平
关键词:核子结构螺旋度极化度
组份夸克模型下的η_c→VV衰变问题被引量:4
1999年
利用BS方法讨论了ηc→VV(包括ηc→ρρ,KK,φφ)问题,着重分析了夸克的组份质量和横动量效应对衰变振幅的影响.发现η→V_LV_T被严格禁戒.夸克横动量对增加衰变率有明显效应,但即使考虑了这些因素,理论值仍然比实验值小.
贾宇赵光达
关键词:夸克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