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小宁 作品数:8 被引量:12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沙尘直接辐射对北非夏季风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利用第四代大气通用模式(CAM4)及不同粒径的沙尘气溶胶参数化模型(BAM)进行海气耦合模式及大气模式两组实验的对比,分析北非沙尘直接辐射及其气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海气耦合模式模拟出的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大气环流形式、降... 王安琪 解小宁 刘晓东关键词:沙尘气溶胶 夏季风 海气相互作用 青藏高原土壤三参数监测初析 被引量:1 2010年 2009年7月在青藏高原主体利用英国DELTA-T公司生产的W.E.T土壤三参数仪对不同下垫面进行土壤三参数监测,共得到19组200次测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土壤三参数随海拔高度变化规律不同;土壤三参数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下垫面类型的影响,灌丛地土壤温度与土壤电导率的变化较一致,而含水量的变化与温度及电导率的变化没有相关趋势,草地土壤电导率与含水量有相反的变化趋势,而温度变化则与含水量及电导率变化无相关趋势。 唐信英 秦宁生 解小宁 杜萌萌关键词:青藏高原 全球极端降水对不同外强迫的敏感性响应:基于PDRMIP模拟试验 2024年 全球增暖背景下极端降水变化受到了温室气体、太阳辐射、气溶胶等自然与人为强迫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基于“降水驱动与响应模式间比较计划”(A Precipitation Driver and Respons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PDRMIP)提供的9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的针对5种不同因子(加倍二氧化碳、增加2%的太阳辐射、10倍黑碳、5倍硫酸盐、3倍甲烷)高强迫情景下的理想试验,利用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数专家组(Expert Team on Climate Change Detection and Indices,ETCCDI)定义的4个降水指数,详细分析了不同外部强迫因子作用下全球极端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相比于平均降水,在5种强迫因子作用下极端降水指数均表现出更大的变化.与加倍二氧化碳相比,增加2%的太阳辐射、5倍硫酸盐气溶胶和3倍甲烷强迫下全球极端降水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更加强烈,而10倍黑碳气溶胶强迫下的降水变化则表现出较强的模式间差异.在加倍二氧化碳、增加2%的太阳辐射和3倍甲烷强迫下,极端降水的变化表现相似的纬向分布特征,最强的降水响应出现在赤道地区;10倍黑碳、5倍硫酸盐气溶胶强迫下则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半球差异.水汽收支诊断结果揭示了在高强迫情景下,二氧化碳、太阳辐射和甲烷强迫下热带地区更强烈的降水变化主要与热力作用有关,而动力作用可能是导致黑碳、硫酸盐气溶胶强迫下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 武洁 石正国 解小宁 解小宁 刘方圆关键词:极端降水 敏感性 自然排放和人类产生的气溶胶对东亚区域气候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其粒径大小在0.00100μm之间。大气气溶胶按照排放源种类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类。自然排放的气溶胶主要包括沙尘、海盐、火山灰、矿石灰等,而人类产生的气溶胶主要包括硫酸盐、... 刘晓东 解小宁 孙辉文献传递 末次冰盛期东亚沙尘循环的季节扩张:基于CESM-CAM4-BAM模拟试验 被引量:1 2023年 作为重要的自然源气溶胶,东亚地区排放的沙尘气溶胶与天气气候的相互作用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黄土、高纬冰芯及北太平洋海洋沉积等众多地质记录显示,末次冰盛期(LGM)沙尘沉降通量远大于工业革命前时期(PI),表明该时期东亚沙尘循环显著加剧。然而,仅根据这些较粗分辨率的有限点状地质记录,很难全面认识LGM时期东亚沙尘循环的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利用耦合沙尘循环过程的海气耦合模式CESM-CAM4-BAM,分析LGM时期东亚沙尘循环的时空变化,特别是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PI,LGM时期黄土高原和北太平洋地区夏季沙尘沉降通量具有最大的增长率,其绝对数值甚至超过PI时期的春季沙尘沉降通量,揭示LGM时期东亚沙尘循环从春季向夏季进行扩张。通过对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分析表明,该现象是我国北方地区受到西北风控制的季节延长,以及北太平洋西风急流南移引起的夏季西风加强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结果预示着,冰期时段夏季沙尘暴可能持续肆虐,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反馈效应将对亚洲夏季风甚至北半球气候带来更加重要的影响。 解小宁 郭家宁 王安琪关键词:末次冰盛期 东亚冬季风 云微物理特性及云滴有效半径参数化:一次降水层状云的飞机观测资料结果 被引量:6 2016年 全球及区域气候模式中云滴有效半径的参数化对于理解云的辐射效应特别是气溶胶间接效应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利用延安地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一次降水层状云的飞机观测资料,首先给出该次过程的云微物理特性包括云滴数浓度(Nc),云水含量(Qc),云滴的半径(Rm),体积半径(Rv),以及有效半径(Re),云滴谱离散度(ε)以及Re/Rv比值因子β;并指出云滴谱离散度ε与云滴数浓度Nc有着很好的递减关系式,所对应的关系式可以表述为ε=0.579-7.42×10-4Nc+4.2×10-7Nc2。进一步,发现云滴尺度谱采用Lognormal分布函数,Gamma分布函数以及Weibull分布函数所参数化的云滴有效半径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值得指出的是,基于Lognormal分布函数的参数化能够更好地描述云滴有效半径。该云滴有效半径的参数化结果将会加强对于气溶胶在中国西北地区间接辐射强迫的认识。 解小宁 王昭生 王红丽 岳治国云滴谱离散度对气溶胶间接效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5年 气溶胶作为云凝结核(CCN)或者冰核(IN),通过改变云微物理属性可以间接地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及区域乃至全球水循环。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云滴谱离散度对气溶胶间接效应(包括第一及第二间接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简称为云滴谱离散度效应)。然而,在目前绝大多数天气、气候数值模式中并没有考虑云滴谱离散度效应。因此,本文主要从云滴谱离散度对气溶胶第一间接效应和第二间接效应影响的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并讨论了云滴谱离散度效应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指出减少该效应不确定性是未来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 解小宁 刘晓东 王昭生自然排放和人类产生的气溶胶对东亚区域气候的影响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一个耦合或不耦合沙尘气溶胶模块的区域气候模式研究了以沙尘为代表的自然源气溶胶,以及利用一个耦合了云微物理方案的全球气候模式在现代和工业革命前两种气溶胶排放情景下的数值模拟结果,通过以上案例说明自然... 刘晓东 解小宁 孙辉关键词:气候环境 气溶胶 排放特性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