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江
- 作品数:79 被引量:200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断指再植108例136指临床分析被引量:3
- 1998年
- <正>1996年12月至今,通过镜下彻底清创,提高血管吻合质量,在各类血管损伤的修复中收到满意的效果,使断指再植的成活率达到97.7%。报告如下。1 1%#11临床资料1.1 1%#11一般资料本组108例136指,男88例112指,女20例24指;年龄2~14岁6例6指。
- 余立明刘宏建任有成袁正江崔永光
- 关键词:断指再植成活率
- 断指冷冻伤后再植的临床经验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断指冷冻伤后再植术前的复温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方法 对在低温环境下丢弃或保存不当而致指体冷冻伤的 9例 11指 ,采取自然复温 (2 2~ 2 8℃ )和温盐水复温 (3 8~ 42℃ )。对冷冻指体复温后 ,行再植手术。结果 再植术后完全存活 6例 ,部分成活 3例。结论 ①温盐水复温方式值得推荐 ;②指体冷冻伤不应一概列为断指再植禁忌证 ;
- 刘宏建杜靖远余立明任有成袁正江崔永光
- 关键词:冷冻伤断指再植复温
- 手指脱套伤的再植
- 袁正江仝朋飞
- 胶原蛋白线在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对我院显微外科50例开放性伤口经彻底清创,修复深部组织后,应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对创口皮肤进行间断缝合疗效的观察。方法: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外科2013年7月至12月期间使用胶原蛋白线的5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观测术后伤口的愈合和对胶原蛋白线有无组织排异反应以及术后疤痕增生的程度,缝线有无自行脱落和自行脱落的时间。结果: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裂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为甲级愈合。术后12~15d多数缝线可自行脱落,部分患者15d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或碘伏棉球擦拭消毒后脱落,减少了拆线所带来的恐惧和痛苦。结论:使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缝合伤口,术后愈合良好,瘢痕小,无针眼和缝线压迹,免去拆线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 崔硕张新营海森卢飞袁正江
- 关键词:创伤显微外科手术疤痕
- 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血管球瘤38例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 观察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38例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临床体征,术前疼痛试验结果,病灶大小、位置、单发或多发情况、指/趾骨有无受压或局部凹陷,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病灶位于甲下者显微镜下分离甲床与病灶,位于指腹及膝关节者显微镜下逐层分离、充分暴露肿物后完整切除,术毕应用胶原蛋白线缝合切口后凡士林纱布覆盖。术后换药甲床创面给予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敷料喷敷等治疗促进切口愈合。随访1年,记录疼痛缓解、复发情况,甲下血管球瘤患者记录指/趾甲生长情况。结果 (1)38例均以病灶处无诱因剧烈疼痛为主诉就诊,疼痛呈针刺样或烧灼样、遇冷或遇热后加重,病灶体表投影处均有剧烈压痛点,部分甲下病灶体表投影处可见淡紫色改变,疼痛试验均阳性。(2)病灶直径1.7~12.6 mm,位于指腹部9例、膝关节处皮下1例、左足踇趾甲下1例、双环指对称发病1例、右食指甲下多发(2处病灶)1例、指甲下单发25例,其中1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病灶部位有外伤史。甲下血管球瘤均压迫末节指/趾骨,瘤体下方指/趾骨局部凹陷。术后组织病理均证实为血管球瘤。(3)出院后2周,3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至2023年1月,38例疼痛症状消失,病灶均未复发,无明显并发症;甲下血管球瘤患者指/趾甲生长良好,表面光滑平整,无分叉及棱角。结论 血管球瘤患者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对甲下患者的甲床损伤小,切口应用胶原蛋白线缝合、甲床创面给予无机诱导敷料可促进切口愈合。
- 崔硕王霖蕾赵华飞卢飞谷亚东陈煜华仝朋飞李志阳张新营袁正江
- 关键词:血管球瘤甲下血管球瘤显微镜手术
- 972例1373个断指(肢)再植的经验被引量:31
- 1994年
- 自1975年11月~1992年10月间共再植断指(肢)972例1373指(肢),总成活率93.7%。其中断肢再植132例133肢全部成活。断指再植840例1240指成活率93%。其中完全性断指1001指,成活率91.7%。末节断指133例149指成活率90.6%。1例双手十指全断,再植九指全部成活。进行动、静脉吻合的断指再植的8指,成活7指。经各种液体浸泡过的断指69指,再植成活率83.7%。对再植的适应证、技术、末节断指再植、多指再植、影响再植成活率的因素及麻醉等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 周礼荣任有成王伟袁正江崔永光卢宏陈永彩李中锋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断指再植断肢再植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皮瓣转位面积及血管蒂部的处理方案。方法在小腿后侧以腓肠神经体表投影为轴心线,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6例,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51例。结果54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皮下组织成活,经植皮愈合,经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功能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以修复胫前区、踝部及足部跖骨中段近侧软组织缺损。
- 李中锋王俊波朱玉花任有成袁正江崔永光卢宏陈永彩
- 关键词:腓肠神经皮瓣小腿
- M形皮瓣修复拇指多指畸形合并虎口皮肤紧张
- 袁正江仝朋飞
- 低功率半导体激光照射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探讨低功率半导体激光对家兔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 36只体重 2 .5kg左右的家兔随机分为 3,6 ,9和 12周 4个观察期组 ,每个观察期组随机分为半导体激光照射组 (各用家兔 5只 )和对照组 (各用家兔 4只 )。麻醉后 ,均切断左侧腓总神经 ,用 9/0尼龙单丝对端吻合神经外膜。各照射组在术后 1d开始照射家兔L5 ,6脊髓节段 ,照射激光输出功率为2mW ,每天照射 5min ,连续照射 7d。对照组不照射 ,均按期观察。结果术后 3周 ,可在照射组看到细小而稀少的再生轴突 ,对照组直到术后 6周才看到 (P <0 .0 1)。照射组的腓总神经潜伏速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 ,动作电位波幅照射组也优于对照组。展趾功能到术后 12周 ,照射组与侧健相同 ,对照组才恢复到照射组 6周的水平。结论低功率的半导体激光促进脊髓运动神经细胞功能 。
- 郝希平熊国欣路西明袁正江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轴突再生
- 26例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
- 2006年
- 目的探讨拇指指腹缺损的几种带蒂皮瓣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用邻指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指侧方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拇指桡掌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26例。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指侧方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拇指桡掌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较理想术式。
- 申东彦任有成崔永光袁正江卢宏陈永彩
- 关键词:外科皮瓣修复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