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文化比较视域中的唐君毅文学理想
- 2017年
- 唐君毅的文学思想,既是他人文思想体系的审美基础,又是他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过去的唐学研究几乎没有涉及。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域中,唐君毅对文学的本质、文学体裁的功能和文学的价值,都有全面而独到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了新儒家文化影响的美学渊源。
- 毛克强袁平
- 关键词:中西文化文学思想
- 人学本位与艺术创新——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评述
- 2013年
- 长篇小说的创作是文化繁荣的主力军,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面对的肯定与批评之声,既说明它们是优秀之作,又说明这些获奖作品距离最优秀和能传之于世的精品还有距离。这五部作品在彰显文学的人本位的本质方面,都有各自不俗的表现;在题材领域和艺术创新上也有个性特征;但都存在不可忽视的艺术缺陷,说明当代长篇小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毛克强袁平
- 关键词:文化繁荣茅盾文学奖艺术创新
- 开创当代小说人物塑造的新阶段--《九型人格》对人物塑造的启示被引量:1
- 2011年
- 作家韩少功尖锐地批评"当代文学病得不轻"。当代小说创作的沉疴在哪里?评论家和作家们总是囿于传统的小说创作理论和审美标准去进行创作与批评,没有以发展的眼光为小说的升华寻找出路。笔者以为,当代小说应当借鉴美国人类学家海伦.帕尔默《九型人格》中的人格分析方法,从人物的性格论和心理论跃升到人物整体塑造创作新阶段,开创文化人格塑造的小说人物塑造的新阶段。
- 毛克强袁平
- 关键词:当代小说九型人格文学理论
- 人格塑造与人格批评——评卡梅伦·韦斯特《24重人格》被引量:2
- 2011年
- 小说创作和批评,应该走出"性格论"的局限,上升为人格塑造和人格批评。卡梅伦.韦斯特的《24重人格》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本。小说突破了性格刻画的园囿,从多重人格的广角来塑造一个病态人格形象,对人类认识自我,特别是开启尘封的心灵一角,提供了供人们观照的艺术形象。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医治病态人格和病态社会的良方,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的理解,作品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对多重人格的解剖。
- 毛克强袁平
- 关键词:人格塑造
- 描写战争硝烟的婉约文本——评宗璞的《东藏记》被引量:2
- 2007年
- 一、战争与温情宗璞的《东藏记》,确有一种藏而不露的风格,故事在风和日丽、草木竞繁的昆明展开,血腥与残酷作为背景烘托着平和的生活。然硝烟与炸弹。
- 袁平
- 关键词:《怀念狼》性描写正面描写生活琐事
- 生态文学的绿色文本——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批评
- 2013年
-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族百年兴衰的描述,逼近了当今世界的共同主题:保护人类的家园——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这个主题突破了社会学意义上的民族兴衰及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局限等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既定命题。小说唤醒人类对自然的伦理责任感和道德感,呼唤人们构建生态主体意识和生态文明人格。
- 袁平
- 关键词:生态文学
- 中国现代小说人格塑造高峰的断裂——以鲁迅为何停止小说创作为例
- 2010年
- 鲁迅曾以小说为武器,尖锐地抨击国民的病态人格和丑陋的国民性,试图唤醒国民的精神。他的小说一开始就站在展示人物整体人性的高度,从文化人格的广角来塑造人物,使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的文化人格塑造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峰。遗憾的是,鲁迅停止了小说创作,致使人格塑造的高峰轰然断裂。
- 毛克强袁平
- 关键词:人格塑造
- 2012:文学的一缕阳光——年度小说病态人格塑造览评被引量:1
- 2013年
- 2012年度集中出现了一批塑造病态人格的中短篇小说,反映了当代社会长期被文学遗忘的孤独的灵魂、迷失的性欲、死亡的诱惑和分裂的人格等心理/精神疾病人群独特的生活,文学人性的阳光开始温暖到这个蜷缩在社会角落的特殊人群。这种病态人格塑造的出现,是现代文明的伴生物,是文学自身的解放,是小说家们负责任地自觉担当所致,是文学人文精神的闪光。
- 毛克强袁平
- 关键词:病态人格现代文明
- 赫尔岑《谁之罪?》中的政治与恋爱
- 2012年
- 《谁之罪?》中别里托夫苦闷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不具备从事革命活动的条件,"多余人"没有出路,唯有以绝望自娱。柳波尼加与别里托夫在精神和理想上相契合,但他们对各阶级的人性和政治的未来的分析都错了。
- 袁平
- 关键词:共济会
- 当代小说病态人格批评
- 2013年
- 当代小说的人本主义视野,开拓性地关注到了长期被社会以及文学忽视的群体——蜷缩在社会角落的病态人格患者。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过度竞争、生态恶化、物质崇拜、恐怖主义与战争等)导致人们生存的困境和精神的困惑,由精神障碍引起的病态人格越来越多。社会现实中病态人格现象,无疑给小说的创作提供了生活的模型。本文从病态人格塑造和批评的研究视角,梳理了当代小说中的病态人格塑造范本。
- 毛克强袁平
- 关键词:人本主义病态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