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刚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2篇手术
  • 2篇全身麻醉
  • 2篇静脉
  • 1篇等离子电切
  • 1篇电切
  • 1篇压迫法
  • 1篇腰硬联合
  • 1篇诱导期
  • 1篇预防措施
  • 1篇预防性
  • 1篇正压通气
  • 1篇止血
  • 1篇止血带
  • 1篇置管
  • 1篇置管术
  • 1篇实时超声
  • 1篇实时超声引导
  • 1篇术后
  • 1篇术中不良反应

机构

  • 6篇徐州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薛刚
  • 3篇韩洪涛
  • 2篇孔明健
  • 2篇陈虹烨
  • 2篇杨丽
  • 1篇王亚丽
  • 1篇王丽
  • 1篇程言强
  • 1篇王志刚

传媒

  • 5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预防性静脉补钾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3年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前、术后血钾的变化,比较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静脉补钾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ASAⅡ~Ⅲ级患者40例,年龄60~8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I组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Ⅱ组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静脉氯化钾泵入。测定并记录手术前血钾及手术后血钾浓度,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胃肠道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平均血钾浓度为(4.48±0.6)mmol/L,I组术后平均血钾浓度为(3.25±0.4)mmol/L,均比术前降低。其中低血钾15例,低血钾发生率为75%(15/20)。有腹胀、恶心等反应者16例,有心悸者5例,有室早发生者12例。Ⅱ组术后平均血钾浓度为(4.2±0.53)mmol/L,低钾发生率为15%(3/20)。有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者1例,有心律失常发生者2例。Ⅱ组的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I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中低钾血症发生率高,预防性静脉补钾可减少低钾血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杨丽薛刚陈虹烨韩洪涛
关键词:静脉补钾预防性等离子电切
实时超声引导在危重症患者床旁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用于危重症患者床旁颈内静脉置管术可行性。方法:手术室外需要颈内静脉置管的危重症患者63例,随机分入实时超声引导组(U组,n=33)、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A组,n=30)。比较两种方法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的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总成功率和一次成功率均高于体表解剖定位组(P<0.05),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均少于体表解剖定位组(P<0.01),误穿动脉发生率低于体表解剖定位组(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重症患者床旁颈内静脉置管优于体表解剖定位法,安全可行。
薛刚孔明健
关键词:实时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危重症床旁
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全身麻醉下止血带不良反应的发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预防下肢手术时止血带充气期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下肢手术的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两组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组1在止血带充气前15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1mg/kg,组2为空白对照组,记录止血带充气前、手术开始切皮时、止血带充气后30min、止血带充气后60min四个时间段的MAP(Meanartery pressure,平均动脉压)和HR(Heart rate,心率)。结果:两组手术开始切皮后MAP和HR较止血带充气前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组2在止血带充气后30rain和60min的MAP和HR均比充气前显著升高,加深麻醉亦不能奏效,必须加用血管活性药物,甚至停止止血带使用。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预防下肢手术时止血带充气所致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安全有效,无不良副作用。
杨丽薛刚陈虹烨韩洪涛
关键词:氯胺酮全身麻醉四肢手术止血带预防措施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环状软骨压迫法对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环状软骨压迫法(CP)对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PAP+CP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CPAP+CP组采用CPAP(6 cm-H2O)联合CP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诱导插管。在吸氧2 min(T X)及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90%(T90)时,采用I-STAT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比较2组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及T90时的血压和心率(HR),以及无通气安全时限和胃胀气的发生情况。结果 CPAP+CP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限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X时,CPAP+CP组动脉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T90时,2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T X时明显升高,而PaO2明显降低;CPAP+CP组在T90时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AP+CP组未发现1例胃内胀气,优良率高达100%。结论在麻醉诱导前,进行完全密闭面罩的CPAP联合CP可提高氧分压,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防止因人工正压通气造成的胃胀气,且对循环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韩洪涛王亚丽薛刚
关键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诱导期
气管内喷雾利多卡因对甲状腺手术全麻苏醒期呛咳的抑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气管内喷雾对甲状腺手术全麻苏醒期呛咳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C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20例,比较两种患者气管拔管前、后不同时间段平均血压、心率、气管拔管时间及麻醉苏醒期呛咳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呛咳程度显著减轻(P〈0.01),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P〈0.01),全麻苏醒期更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P〈0.01)。结论:气管内喷雾利多卡因能有效抑制甲状腺手术全麻苏醒期呛咳,减轻气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增加不良反应。
薛刚孔明健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呛咳2%利多卡因
肿瘤术后全身热化疗病人深度镇静麻醉管理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肿瘤术后全身热化疗深度镇静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4例肿瘤术后病人,ASAⅡ~Ⅲ级,无心脑血管病变,在设定核心温度为40.0~41.8℃情况下,病人不能耐受高温,此时静脉注入咪达唑仑和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维持,有创监测血液动力学,肺氧合指标,测电解质、血糖、尿量至降温期39.5℃以下,渐停镇静至清醒。结果:24例病人先后做了53次热化疗,升温期和恒温期、心率、中心静脉压增加,ACO2分压、血气、血钾、血糖下降,降温期恢复,在保持循环稳定的情况下,有10例病人术中使用β1受体阻滞剂,有6例病人术中舌下坠影响通气,需放置口咽通气道,有3例术后肘关节有轻微烫伤,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深度镇静麻醉用于肿瘤术后全身热化疗,简便易行,操作方便,对病人生命体征干扰小,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静脉麻醉药。
王丽薛刚程言强王志刚
关键词:肿瘤全身热化疗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