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明

作品数:104 被引量:293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儿童
  • 22篇电刺激
  • 21篇肿瘤
  • 20篇脑深部
  • 20篇脑深部电刺激
  • 18篇手术
  • 14篇外科
  • 13篇电刺激术
  • 13篇胶质
  • 13篇胶质瘤
  • 12篇预后
  • 12篇脑深部电刺激...
  • 11篇癫痫
  • 10篇术后
  • 10篇丘脑
  • 10篇颅内
  • 9篇丘脑底
  • 8篇电刺激治疗
  • 8篇神经胶质
  • 8篇神经胶质瘤

机构

  • 59篇首都医科大学...
  • 4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4篇葛明
  • 42篇张建国
  • 26篇马羽
  • 24篇孟凡刚
  • 22篇张凯
  • 20篇张凯
  • 18篇胡文瀚
  • 16篇孙骇浪
  • 14篇杨岸超
  • 14篇冀园琦
  • 7篇刘焕光
  • 7篇孙振荣
  • 7篇张颖
  • 7篇张楠
  • 6篇陈宁
  • 6篇张迪
  • 4篇方方
  • 4篇赵凤毛
  • 4篇吴震
  • 3篇张俊廷

传媒

  • 36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国医师协会...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年份

  • 5篇2024
  • 7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Hallervorden—Spatz病被引量:1
2008年
Hallervorden-Spatz病(HS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有散发,是铁盐在苍白球、黑质沉积所引起的一种变性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受累,起始症状为姿势异常、肌张力增高、步行困难和不自主运动(多为舞蹈、手足徐动或震颤)。晚期则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锥体束征和智能障碍,症状进行性加重,多数患者因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迄今尚无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法,左旋多巴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暂时改善。
马羽张建国张凯葛明孟凡刚胡文瀚张颖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术HALLERVORDEN-SPATZ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肌张力增高不自主运动进行性加重
早期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婴儿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早期行神经内镜颅缝条状切除术后辅助矫形头盔治疗婴儿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的临床资料,8例患儿月龄为(4.1±0.8)个月(3~5个月)。其中,矢状缝早闭5例,冠状缝早闭2例,多发颅缝早闭1例。8例患儿均于神经内镜下行颅缝条状切除术。术后要求佩戴矫形头盔治疗9~12个月,每日佩戴时间≥22 h。佩戴矫形头盔后定期门诊随访,进行头颅扫描建立三维模型,复查头颅形态并测量头围、头颅横径、头颅前后径、头颅指数(CI)、头颅不对称指数(CVAI)、头顶-鼻根-颏下点(V-N-G)夹角,同时留取手术前、后的头面部照片,以评估矫正效果。术前发育商评估异常的患儿术后复查发育商,以评估手术对神经系统发育的改善作用。结果 8例患儿中,2例行冠状缝条状切除术,5例行矢状缝条状切除术,1例行多发颅缝条状切除术。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8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7.5±1.5)个月(6~10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2例单侧冠状缝早闭患儿的CVAI分别由3.062、3.341降至0.232、0.312,V-N-G角分别由167°和169°矫正为180°和178°,前斜头畸形及特征性颌面部畸形的矫正效果满意。5例矢状缝早闭患儿中,3例正确佩戴头盔的患儿头颅宽度增加、狭窄的双顶径增宽、CI恢复至0.80~0.89,矫正达到满意水平;2例矫正效果不满意,CI均<0.75。1例多发颅缝早闭患儿,头围由400.5 mm增至432.5 mm,三角形头颅逐渐膨隆圆润恢复正常外观,矫正效果满意。术前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的1例多发颅缝早闭患儿,术后6个月复查发育商正常。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对于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的患儿,早期行神经内镜下颅缝条状切除、术后辅助矫形头盔治疗既可矫正头颅畸形、颌面部畸形,也可一定程度上改善�
张迪葛明冀园琦郑铁华孙骇浪邹哲伟李大鹏蔡英杰彭小娇
关键词:颅缝早闭颌面畸形婴儿神经内镜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婴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婴儿期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临床罕见,国内少见报道。目的探讨婴儿期起病的CNS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结局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婴儿原发CNS肿瘤病例为队列起点,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手术联合化疗,以2020年3月31日为随访终点,采集性别、起病年龄、有无转移、肿瘤部位、肿瘤级别、肿瘤直径、切除程度、是否化疗作为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的预后影响因素。主要结局指标OS和EFS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2例初诊婴儿原发CNS肿瘤进入本文分析,男36例,女16例;诊断时中位年龄6.7(0~12)个月,起病年龄<6月龄18例,其中新生儿期起病2例。幕上33例,幕下17例,脊髓2例;肿瘤直径<5 cm 26例,≥5 cm 19例,不详7例。行手术治疗44例中,全切/次全切39例(89%),部分切除4例,非开颅活检1例,起病即转移4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评估手术风险高和经济原因等未手术治疗8例,于诊断后0.9(0~1.24)个月死亡。低级别肿瘤24例,高级别肿瘤20例。脉络丛肿瘤17例,胶质瘤11例,胚胎性肿瘤13例,非成熟畸胎瘤2例,先天性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1例。手术后化疗24例,复发或进展11例(其中死亡10例),EFS 13例,其中有事件存活1例。手术后未化疗20例,1例复发或进展后死亡,EFS 19例。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非全切较肿瘤全切/次全切OS和EFS的HR分别为5.7(95%CI:1.408~23.115)和5.1(95%CI:1.260~20.731);高级别肿瘤较低级别肿瘤婴儿OS和EFS的HR分别为18.0(95%CI:2.222~146.5897)和8.3(95%CI:1.687~40.530);肿瘤部位幕下较幕上婴儿OS和EFS的HR分别为4.2(95%CI:1.563~11.291)和4.9(95%CI:1.996~12.216)。结论婴儿原发CNS肿瘤低级别肿瘤预后良好,高级别肿瘤如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伴多层菊形团胚胎性肿瘤及松果体母细胞瘤预后差,肿瘤非全切、高级别肿瘤和幕下肿瘤为影响OS和EFS�
李苗朱帅支天谢瑶孙艳玲王淑梅杜淑旭龚小军金眉葛明宫剑赵卫红刘嵘黄东生孙黎明武万水马晓莉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婴儿多中心
单中心87例髓母细胞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影响髓母细胞瘤(MB)患儿生存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7例MB患儿的临床资料。87例患儿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69例行化疗,73例行放疗。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儿的总生存期(OS)。采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患儿OS的影响因素。结果87例患者中,75例达肿瘤全切除,10例为近全切除,2例行部分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经典型64例,促纤维增生/结节型13例,大细胞/间变型6例,广泛结节型4例;分子分型结果显示,32例患儿中,Group 4型17例,SHH型10例,Group 3型和WNT型分别为3例和2例。术后诊断为小脑性缄默综合征(CMS)者33例(37.9%)。87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22.5(1~86)个月,7年生存率为61.7%。单因素log-rank分析结果提示,危险分层(χ^(2)=15.80,P<0.001)、术前存在肿瘤播散(χ^(2)=13.72,P<0.001)、术后放疗(χ^(2)=25.92,P<0.001)、术后化疗(χ^(2)=3.89,P=0.049)与MB患儿的OS可能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术后放疗为MB患儿OS的独立影响因素(HR=-2.37,95%CI:0.03~0.31,P<0.001),而危险分层、术后化疗、年龄、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肿瘤播散、术后是否诊断为CMS均非OS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术后是否发生CMS并不影响MB患儿的生存预后,而术后放疗有利于改善其预后。
杨伟葛明孙骇浪蔡英杰冀园琦彭小娇赵凤毛张天蕾杨萍陈佳树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儿童
儿童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儿童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PGs)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24例DIPG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法分析年龄、性别、病程(≤5周对比>5周)、是否存在外展神经麻痹、病变是否包绕基底动脉和有无强化、是否有脑积水和病变转移、治疗方式以及就诊时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50分对比≤50分)对生存期的影响。将上述部分指标(P<0.1)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8.2~23.3个月。至末次随访,18例死亡。24例患儿的中位生存期为35.9周(3.0~181.0周);1年生存率为29.2%,2年为4.0%。手术治疗的5例患儿均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2.0周(5.0~77.3周),1年的生存率为20.0%,2年为0。单纯行放化疗的9例患儿,中位生存期为45.0周(11.6~101.9周),1年生存率为55.6%,2年为44.4%。10例姑息治疗的患儿,中位生存期为29.0周(3.1~181.6周),1年生存率为30.0%,2年为10.0%。log-rank检验显示,病程短、病变强化、病变包绕基底动脉、KPS≤50分的患儿生存期短(均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治疗方式,是否有外展神经麻痹、脑积水、病变转移的患儿间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变强化(RR=181.57,95%CI:3.28~10045.64,P=0.011)和较短的病程(RR=0.91,95%CI:0.84~0.99,P=0.024)是降低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与姑息治疗比较,手术及放化疗不能有效改善DIPGs患儿的预后;病程较短和病变有强化的患儿预后更差。
陈佳树冀园琦孙骇浪杨伟杨萍葛明
关键词:脑干肿瘤儿童
远外侧入路切除颅颈区肿瘤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介绍颅颈交界处肿瘤切除的经验 ,探讨远外侧入路的选择及显微手术技巧。 方法 对 2 3例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 ,在显微镜直视下切除肿瘤。 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 17例 ,近全切除 4例 ,大部切除 2例 ,全切除率74% ,无死亡。 结论 远外侧入路可以非常直接地显露下斜坡 ,易于控制椎动脉 ,对脑神经及颅颈交界处提供良好暴露 ,最小程度牵拉神经血管结构 。
葛明张俊廷吴震贾桂军郭尔安周文江
关键词:外科手术远外侧入路
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小脑性缄默综合征(CMS)常见于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涉及语言、运动、情感和认知的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复杂,不同个体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尚无确定的临床诊断标准。髓母细胞瘤、肿瘤位于中线是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性别、年龄是否和其相关仍需要进一步验证。目前尚无有效的措施降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的发生率。此外,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的全方面康复需要得到关注。建立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对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的研究和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葛明杨伟
关键词:康复治疗
立体定向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在神经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立体定向外科手术诊断和治疗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16~...
葛明张建国张凯
文献传递
伴H3 K27M突变的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伴H3 K27M突变的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DM G伴H3 K27M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10例患儿中,病变位于丘脑4例,脑干4例,脊髓2例,其中行开颅肿瘤切除术7例,脊髓肿瘤切除术2例,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术1例4例术后行放疗联合化疗,1例行单纯放疗,5例未行放疗或化疗以肿瘤切除率>90%为近全切除,50%~90%为部分切除。术后随访至2020年7月或患儿死亡,随访患儿肿瘤有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死亡原因。结果10例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8.9(4.9~9.9)岁,颅内占位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脑神经麻痹;脊髓占位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肢体无力。肿瘤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5例,活组织检查术1例。患儿术后症状改善6例,无改变4例;无一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在术后放疗期间出现脑积水10例患儿的肿瘤病理学结果均为DMG伴H3 K27M突变(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级Ⅳ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阳性比例为9/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比例为10/10,突变型异柠檬酸脱氢酶1阳性比例为0/9,Ki-67≥40%的比例为8/10。10例患儿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23个月至末次随访,2例患儿存活,8例患儿因肿瘤进展死亡,生存时间为1~23个月结论初步观察发现,伴H3 K27M突变的儿童DMG临床表现多样,可选择手术、术后放疗和(或)化疗治疗,患儿的生存预后差。
王佳许朗宁葛明冀园琦孙骇浪齐翔张楠彭芸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儿童分子分型预后
前颞叶切除范围与视野缺损关系的弥散张量成像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观察颞叶癫痫患者前颞叶切除术后视野缺损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切除范围与视野缺损的关系.方法 25例前颞叶切除术的患者于术前及随访时行视野、磁共振(含DTI弥散张量序列)检查,根据视野缺损严重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三级.手术后视放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下降(△FA)代表Meyer袢受损情况.比较不同视野缺损组之间前颞叶切除范围的差异;并对切除范围和△FA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前颞叶切除术后22例患者出现象限盲.前颞叶平均切除长度:A组31.1 mm,B组42.5 mm,C组50.4 mm,A<B<C组(P<0.05).手术侧的△FA与切除范围旱线性相关.结论 前颞叶切除术破坏视放射导致视野缺损较常见.有必要术前应用DTI获得患者视放射的信息,进行术前风险评估.
杨岸超张凯娄平阳乔慧孟凡刚刘焕光陈宁葛明胡文瀚张建国
关键词:癫痫视放射视野缺损弥散张量成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