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荣伟良

作品数:15 被引量:132H指数:5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血管
  • 6篇成像
  • 5篇动脉
  • 5篇图像
  • 4篇血管成像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图像质量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造影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成像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多排CT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机构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常州市第二人...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门子(中国...

作者

  • 15篇荣伟良
  • 14篇钱农
  • 13篇潘昌杰
  • 10篇薛跃君
  • 7篇许轶群
  • 6篇邵燕惠
  • 4篇倪新初
  • 2篇钱铭辉
  • 2篇陈建国
  • 2篇项剑波
  • 2篇刘炜
  • 2篇陆之安
  • 2篇沈钧康
  • 2篇钱波
  • 1篇周丽娟
  • 1篇单玉喜
  • 1篇王水珍
  • 1篇詹群生
  • 1篇王灌忠
  • 1篇张彩元

传媒

  • 3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江苏省第十一...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化X线摄影的应用与体会
2003年
荣伟良
关键词:X线摄影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刻录机图像处理
儿童头颅CT低剂量扫描的意义及防护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患者及部分健康人群的医用X线曝光量呈显著增加,有报道称在一些国家CT检查人次占所有放射检查的3%~7%,但辐射剂量却占到受检者总辐射剂量的41%以上。叮射线对人体可能存在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儿童CT扫描所引发的危害性要高于成人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王一波荣伟良钱波薛跃君许轶群钱农潘昌杰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颅脑儿童
基于互联网的瘦客户端远程实时影像会诊系统的设计与实践被引量:2
2010年
系统通过对影像及诊断信息资源的远程分布式共享应用,将医疗服务终端延伸到周边各乡镇卫生院,打破传统医疗在"环境"、"场所"、"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实现有限医疗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影像资源的整合优化并充分应用。为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技术平台支撑,快速提升行业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钱农陈建国吕君詹群生倪诚荣伟良
关键词:远程诊断医学影像
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技术用于脑血管成像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双源FlashSpiral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step-and-shoot,SAS)模式脑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将43例临床怀疑脑血管性病变的患者,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模式的脑血管CTA(SAS...
薛跃君钱农邵燕惠潘昌杰荣伟良许轶群
关键词:图像质量
多排CT输尿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多排CT(mu lti-detector CT,MDCT)在输尿管疾病中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50例输尿管疾病的多排CT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Three D im ensional,3D)图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病人,其中输尿管结石25例;双肾盂、输尿管畸形5例;双侧多发性肾盂旁囊肿4例;双肾盂畸形3例;输尿管良性肿瘤3例;输尿管癌2例;输尿管狭窄4例(血管压迫2例、炎性狭窄1例,肿瘤侵犯1例);壶腹型肾盂4例。结合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输尿管病变的形态、大小及位置。结论:多排CT输尿管成像可清楚显示输尿管管腔内、外的多种病变,与普通X线及超声相比,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等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潘昌杰钱农王小琴倪新初刘炜薛跃君荣伟良
关键词:输尿管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技术用于脑血管成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FlashSpiral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step-and-shoot,SAS)模式脑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将43例临床怀疑脑血管性病变的患者,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模式的脑血管造影术(SAS-CTA)扫描,采集期相:应用60%R-R间期的ECG演示模式,对SAS-CTA做图像后处理,分析评价图像质量评分、统计辐射剂量及优良率。结果评价SAS-CTA,图像质量评分为4.72±0.50,优良率达97.7%(42/43),平均有效剂量为(0.216±0.01)mSv,SAS-CTA有效辐射剂量与双能量CTA(DE-CTA)比较降幅达到76.31%。结论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模式应用于脑血管成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薛跃君钱农邵燕惠潘昌杰荣伟良许轶群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X射线计算机图像质量
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MR动态增强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0
2005年
目的 研究MR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 ,并初步探讨MR动态增强表现特征与血管生成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32例前列腺癌和 4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患者进行常规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观察病灶的动态增强MRI特征并绘制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SI T曲线 ) ,SI T曲线分成 3型 :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 ;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 ;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获得感兴趣区的病理标本 ,并进行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 ,比较分析动态增强参数及曲线类型与VEGF、MVD的相关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的早期强化参数开始时间、最大信号强度及早期强化率与BPH不同 (P分别为 <0 0 1、0 0 5、0 0 1 ) ,但两者之间有部分重叠。动态增强MRI中后期的强化特征即SI T曲线类型中 ,前列腺癌组 :Ⅰ型曲线 3例、Ⅱ型曲线 8例、Ⅲ型曲线 2 1例 ;BPH组 :Ⅰ型曲线 1 8例、Ⅱ型曲线 1 9例、Ⅲ型曲线 3例 ,前列腺癌以Ⅲ型曲线为主 ,Ⅱ型曲线既可见于前列腺癌又可见于BPH ,Ⅰ型曲线多见于BPH。前列腺癌与BPH的SI T曲线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前列腺癌的VEGF和MVD的测定水平高于BPH (
倪新初沈钧康陆之安钱农周丽娟杨晓春王灌忠张彩元王水珍项剑波潘昌杰荣伟良陈建国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单玉喜钱铭辉
关键词:前列腺癌BPHMR动态增强MVD帮助信息大信号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钱波钱农荣伟良潘昌杰
关键词: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64层常规CTA与减影CTA颈动脉狭窄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经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筛选的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所得图像分别进行常规CT血管造影检查及血管减影颈动脉成像;成像包括原始横断面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显示及曲面重建。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临床试验标准:轻度狭窄1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100%;比较常规血管造影和减影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结果:20例共40支颈动脉,常规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正常者12支,轻度狭窄5支,中度狭窄12支,重度狭窄10支,闭塞1支;减影血管造影显示正常者4支,轻度狭窄12支,中度狭窄10支,重度狭窄13支,闭塞1支。两者均能很好的显示血管腔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但常规血管造影成像在正常与轻度狭窄者及斑块显示方面与血管减影成像有差异,常规CT血管造影斑块显示率为42.5%(25/40),减影血管成像显示率为90.0%(36/40)。依靠CT值可区分钙化斑块、软斑块及混合斑块。结论:CT血管造影检查不仅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有较高的直观性和准确性。而且减影血管造影在骨性伪影干扰、斑块成像及轻度狭窄方面有一定优势,有望取代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地位。
钱农潘昌杰刘炜薛跃君邵燕惠许轶群荣伟良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双源CT大螺距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大螺距扫描模式下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辐射剂量。方法:123例怀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技术(序列扫描组,n=58)与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技术(大螺距扫描组,n=65);2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利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定系统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2名医师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并对辐射剂量进行分析。以DSA为金标准,评价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23例患者,1 920段(97.6%)冠状动脉节段可满足影像学评价;序列扫描组和大螺距扫描组满足影像学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分别为98.1%(910/928)和97.1%(1 010/1 0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67);123例患者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均分为(4.7±0.8)分;其中序列扫描组冠状动脉均分(4.7±0.7)与大螺距扫描组冠状动脉均分(4.6±0.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3,P=0.548);2名评价者之间的Kappa值为0.799(P<0.01)。大螺距扫描组的有效剂量为(1.08±0.11)mSv,明显低于序列扫描组(2.26±0.49)mSv,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42,P=0.000);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序列扫描组:97.6%、97.5%,大螺距扫描组:98.1%、96.5%。结论:在低心率及律齐人群中,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及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均较高,但大螺距扫描技术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吴春华薛跃君许轶群荣伟良潘昌杰钱农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