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加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CMs)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手术获得人脑CMs组织35例,通过显微分离、胶原酶消化等程序分离其内皮细胞,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状态,CD_(34)、抗平滑肌抗体(α-SMA)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行性状鉴定及纯度检测,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 结果 10例(67%)未受术中双极电凝影响的标本培养成功,培养 3周后形成内皮细胞单层,细胞形态可分为 2种;平均每隔 7~10 d传代 1次,最多传 4~5代。传代细胞CD_(34)染色呈均一阳性,α-SMA呈阴性。透射电镜下,CMs内皮细胞核呈幼稚状态。结论 获得纯度较高CMs内皮细胞的新方法已经成功建立。
- 赵曜周良辅毛颖谭玉珍王海杰舒加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内皮细胞外科手术
- 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新技术
- 周良辅毛颖赵曜谭玉珍舒加吴劲松杜固宏王镛斐
- 该课题对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CMs)进行了长期、细致和深入的研究。 基础研究部分:在“组织-细胞-基因”三个不同的水平研究了CMs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病机制。进行了免疫组化和病理特点的分类对照研究;成功地分离和纯化了...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
-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周良辅毛颖赵曜谭玉珍舒加王镛斐杜固宏吴劲松
- 1981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由1个上海市卫生局项目、2个上海市科委项目及复旦大学优秀博士生论文创新基金等资助,进行了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C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瘤基因突变显微手术
- EF-Tu_(mt)和EF-Ts_(mt)在实验性癫痫大鼠脑内的表达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了解线粒体功能与癫痫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在癫痫发作时 ,大脑皮质、海马和纹状体中线粒体蛋白质翻译延长因子Tu和Ts表达的变化。结果 :( 1 )在大脑皮质和海马中 ,EF Tumt表达随癫痫发作时间延长而增加。在癫痫发作后 4h时EF Tumt的表达数量达到最高值 ,在 48h时其表达又下降。在大鼠纹状体中 0 .5、4和 48h表达均升高。 ( 2 )大脑皮质和海马中的EF Tsmt表达随癫痫发作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在癫痫发作后 4h达到最高值 ,48h又有所下降。纹状体中的EF Tsmt表达则一直呈上升趋势。结论 :癫痫持续发作可导致大鼠有关脑区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功能增强。
- 舒加杨莉黄显奋
- 关键词:纹状体脑内EF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海绵状血管瘤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人大脑海绵状血管瘤(CM)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深入研究CM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血管形成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将为寻找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措施提供新的思路.从手术切除的CM组织分离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R-1和VEGFR-2的表达.通过MTT法、细胞刮除法和跨膜迁移法以及体外三维Ⅰ型胶原蛋白凝胶模型检测VEGF对CM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的作用.在非双极电凝切除的25例CM中成功地分离了内皮细胞.分离的CM内皮细胞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基本特征,VEGFR-1和VEGFR-2表达比正常人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强.用VEGF处理后,CM内皮细胞的增殖数目、迁移数目、最大迁移距离以及在三维胶原蛋白凝胶中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的长度和面积增大,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CM内皮细胞的VEGFR-1和VEGFR-2表达上调,VEGF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从而促进CM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VEGF/VEGFR信号途径在CM血管形成方面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 谭玉珍赵曜王海杰周良辅毛颖刘锐舒加王镛斐
-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内皮细胞VEGFVEGFR-1VEGFR-2血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