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维昱
- 作品数:46 被引量:164H指数:8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41~80岁,中位年龄6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均为R0切除,基本术式为胆管癌病灶及胆囊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其中联合左半肝切除7例,右半肝切除1例,肝中叶部分切除2例,尾状叶切除4例。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诊断、治疗情况。结果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18/60),其中腹腔活动性出血2例,胆漏6例,腹腔积液合并感染4例,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2例。2例腹腔活动性出血患者予加快输液速度、输血和应用止血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后及时行手术探查止血。6例胆漏和4例腹腔积液合并感染患者在超声、CT引导下或介入穿刺置管引流,予有效的引流、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治愈。4例肺部感染患者给予翻身、拍背、抗感染、祛痰等对症治疗后治愈。2例切口感染患者给予抗生素、及时更换敷料、补充白蛋白及新鲜血浆等治疗后治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腹腔活动性出血发病凶险,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必要时手术止血。胆漏为常见并发症,加强引流和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
- 胡骁胡维昱孙传东孙琳张顺
- 关键词:胆管肿瘤手术后并发症治疗学
- 预测最大径≤2 cm胆囊良恶性息肉指标的筛选及模型构建
- 2023年
- 目的:通过联合超声影像学表现、血液检验及患者一般情况等相关指标,探讨上述指标在影像学表现≤2 cm的胆囊息肉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022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386例≤2 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超声、血液肿瘤标记物、性别、基础信息、既往史、代谢综合征等指标,分析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及多指标联合早期诊断的准确性。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出各个指标的个体预测概率值,比较其ROC曲线下面积,并建立预测模型Y,绘制联合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同单独指标比较其预测及应用价值,并以术后病理结果检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到与胆囊癌相关的危险因素:超声息肉大小、胆囊壁厚、CEA、CA199、性别、年龄。联合上述指标得到预测模型为Y = −12.761 − 1.873性别(女) + 0.116年龄 + 6.558胆囊壁厚 + 2.724息肉大小 + 0.198CEA + 0.029CA199。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联合预测指标Y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95%置信区间为(0.887, 0.979)。当Y > 0.1047557时模型预测息肉为恶性可能的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6.4%。结论:基于上述相关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助于预测术前≤2 cm的胆囊息肉的性质,减少术中意外胆囊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 彭杰超王玉冰曾建阁孙鹏曹景玉胡维昱
- 关键词:胆囊息肉胆囊癌血液指标
- 不同免疫状态肝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状态肝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及其判断肝移植受者不同免疫状态的价值。方法 52例肝移植受者,分为免疫耐受组28例、急性排斥反应组(排斥组)13例、药物不良反应组(药物反应组)1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三组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80、CD86的表达水平,并计算CD4+/CD8+。结果与免疫耐受组和药物反应组比较,排斥组患者外周血CD8+水平较低,而CD4+、CD4+/CD8+、CD80、CD86均较高(P<0.05~0.01)。与免疫耐受组比较,药物反应组患者外周血CD8+、CD80、CD86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而CD4+、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CD80、CD86可作为判断肝移植受者免疫状态的指标。
- 李勇胡维昱赫建帅张永明吴力群
- 关键词:肝移植共刺激分子急性排斥反应药物反应
- 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及人类白细胞抗原G与肝移植的急性排斥被引量:3
- 2010年
- 背景: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物功能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诊断主要靠肝组织穿刺活检,带来感染、出血等风险。如何无创、简单、准确地进行诊断成为当前该领域的热点。目的:观察分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与人类肝移植急性排斥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59例肝脏移植受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情况。将受者按照有无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急性排斥组和非排斥组;并将非排斥组按肝功能情况分为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及其临界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结论:急性排斥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0、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均低于与非排斥组(P=0.032,0.002),而排斥组中白细胞介素2高于非排斥组(P=0.002)。肝功正常组与异常组间白细胞介素10、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25,0.084),而肝功能异常组白细胞介素2表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2)。ROC曲线下面积为人类白细胞抗原G>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结果提示,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都与排斥相关,三者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为诊断急性排斥的最佳指标。
- 胡维昱吴力群李勇赫建帅张永明
-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肝移植移植物排斥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
- 原发性肝细胞癌R_0切除术后肝外转移患者生存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R0切除术后肝外转移的生存时间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10-1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97例行R0切除术的原发性HCC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肝外转移复发较单纯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部位肝外转移患者的预后。结果肝内复发组中位生存时间18.0个月,显著长于肝外转移复发组的8.0个月,χ2=25.2,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OR=2.555,P=0.003)、肿瘤直径>5cm(OR=2.094,P=0.027)、肿瘤亚临床破裂型(OR=6.407,P=0.010)和血管癌栓(OR=5.267,P=0.003)为发生肝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肝内复发组比较,肝外转移组中肿瘤亚临床破裂型(χ2=8.261,P=0.004)、HBsAg或Anti-HCV阳性(χ2=6.011,P=0.014)、谷丙转氨酶≤60U/L(χ2=5.064,P=0.024)、肿瘤侵及肝被膜(χ2=11.778,P=0.001)的患者显著增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单纯肝内复发相比,肿瘤亚临床破裂型(OR=3.298,P=0.008)、谷丙转氨酶≤60U/L(OR=2.022,P=0.024)、肿瘤侵及肝被膜(OR=2.636,P=0.003)是发生肝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肝外转移最常见的脏器为肺、腹腔、骨骼和肾上腺等,其中接受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和索拉非尼等治疗患者的复发后生存时间高于仅对症治疗者。结论患者高龄、肿瘤大小、血管癌栓和肿瘤亚临床破裂与肝癌切除术后肝外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对术后发生肝外转移患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提高患者复发后生存时间。
- 辛洋吴力群胡维昱李天翔蒋晓孔杰
-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肝外转移预后
-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1例报告暨国内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VIPo-ma,并检索总结近30年国内报道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周期性发作的分泌性腹泻、低钾血症、无胃酸或低胃酸分泌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血浆VIP水平增高具有诊断价值经生长抑素或手术治疗后,水样泻缓解或消失。对于肝转移者采用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化疗、肝移植等方法治疗均有效果。结论VIPoma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血浆VIP测定;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生长抑素能够缓解症状,发生肝转移者也应积极治疗。
- 王祖森吴力群赫建帅郭卫东张顺曹景玉胡维昱
- 关键词:胰腺肿瘤
- 肝脏移植术后发热、皮疹并腹泻
- 2008年
- 卢云曹景玉胡维昱蔡常春李玉军吴力群
- 关键词:术后发热肝脏移植背驮式肝移植术腹泻甲基强地松龙
- 肝切除联合钬激光治疗胆管乳头状瘤病一例被引量:6
- 2014年
- 患者女,65岁。因上腹隐痛伴全身皮肤、巩膜黄染2个月入院。无发热、消瘦等症状。既往有肝内胆管结石病史1年余。体检: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平、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TB 125μmol/L,DB 85μmol/L,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3.21μg/L,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151 kU/L。CT示肝左外叶多个肿块,增强扫描肿块有不规则强化,肝外胆管及肝左外叶胆管扩张,肝左外叶部分萎缩并囊性变。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见十二指肠乳头慢性炎症改变,流出胶冻状黏液;胆管造影示肝左外叶胆管内充盈缺损,扩张胆管内充满不规则形状内容物。术前诊断:胆管乳头状瘤病。
- 胡维昱张顺
- 关键词:胆管乳头状瘤病肝切除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钬激光治疗糖链抗原19-9MURPHY征
- 52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1年生存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肝切除术后1年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HCC行肝切除的528例患者术后1年生存结果和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302例,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为84%。1年内死亡原因主要为HCC复发转移(78.1%,75/96)及与原发的肝病相关合并症(19.8%,19/96)。大肝癌(P=0.047)、血管癌栓(P=0.018)、组织学中低分化(P=0.001)和病理切缘肿瘤残留(P=0.004)者是HCC患者1年内HCC复发转移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有门静脉高压症(P=0.001)是预示术后肝病相关死亡的独立因素。非R0切除的患者是1年内死亡(占59.3%)最重要的因素。结论影响HCC切除术后1年生存的主要因素是HCC复发转移与原发的肝病相关因素,非R0切除是导致原发性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术前伴有门静脉高压症是影响HCC患者术后肝病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吴力群王祖森胡维昱韩冰曹景玉郭卫东张斌邱法波张顺
- 关键词:肝细胞肝切除术肿瘤复发
- 骨桥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肝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月.F细胞肝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OPN表达与根治性切除fR0)术后短期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RO切除术的237例HBV相关肝癌标本。患者男204例,女33例;年龄15-82岁,中位年龄54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另取肿瘤旁lcm内的癌旁组织81例和肝硬化活组织检查(活检)标本7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组织:苍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PV一6000二步法检测HBV相关肝癌组织中OPN、P53、VEGF表达阳性率。采用Ⅳ。检验比较肝癌组织的OP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P53、VEGF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肿瘤短期复发和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所有肝癌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10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术后短期复发55例,其中肝内复发占56%(31/55),肝外转移占44%(24/55);非短期复发89例,其中肝内复发占80%(71/89),肝外转移占20%(18/89)。OPN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7%(88/237)、17%(14/81)和14%(11/79),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的OPN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矿=12.44,16.53;P〈0.05)。短期复发患者OPN表达阳性率5l%(28/55),非短期复发者35%(31/89),无复发患者OPN表达阳性率31%(29/93),短期复发组OPN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短期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矿=4.181,5.679;P=0.041、0.017)。肝癌组织P53表达阳性率为26%(61/237),VEGF表达阳性率为77.2%(183/237)。OPN阳性组P53、VEGF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阴
- 王祖森吴力群李玉军姚如勇伊鑫耿超胡维昱韩冰
- 关键词:骨桥蛋白质肝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