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志丁

作品数:80 被引量:934H指数:18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经济管理
  • 18篇历史地理
  • 14篇政治法律
  • 5篇社会学
  • 4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地缘
  • 15篇地缘政治
  • 10篇地缘环境
  • 9篇边境
  • 9篇一带一路
  • 8篇政治地理
  • 8篇政治地理学
  • 8篇次区域
  • 6篇地理
  • 6篇政治
  • 6篇经济地理
  • 6篇次区域合作
  • 5篇地缘战略
  • 5篇区域经济
  • 5篇边境安全
  • 4篇地理学
  • 4篇中国地缘
  • 4篇主体间
  • 4篇主体间性
  • 4篇理学

机构

  • 61篇云南师范大学
  • 3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江苏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利物浦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国家基础地理...

作者

  • 78篇胡志丁
  • 31篇骆华松
  • 17篇葛岳静
  • 7篇李灿松
  • 6篇熊理然
  • 6篇刘玉立
  • 5篇宋涛
  • 4篇付磊
  • 4篇于伟
  • 4篇鲍捷
  • 4篇李树梅
  • 4篇曹原
  • 3篇李江苏
  • 3篇侯雪
  • 3篇吴殿廷
  • 3篇陆大道
  • 3篇渠立权
  • 3篇徐建伟
  • 3篇洪菊花
  • 3篇刘卫东

传媒

  • 15篇热带地理
  • 13篇世界地理研究
  • 8篇地理研究
  • 5篇经济地理
  • 4篇人文地理
  • 4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国际经贸探索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商业研究
  • 1篇北方经贸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西北人口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12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商业土地出让的时空演变与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借助GIS技术揭示了新时期北京市商业土地出让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变,探讨了对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发展的影响。北京商业土地出让的分布由二环至四环逐步向五环外转移,城市功能拓展区出让数量减少,城市发展新区增加,旧城区分布一直比较集中。商业集聚区表现出旧城高集聚区面积增大、远郊新城中低集聚区数量增多、城郊大型居住区集中程度提高等特征。商业土地出让时空格局动态演变存在显著差异,东北方向扩展距离较远,波动大;西北与西南方向外延扩张典型,扩展距离远,年均速率大;东南方向空间扩展不显著。最后,探讨了商业土地出让时空格局演变在土地利用方式与效率、商业郊区化、功能疏解与职住分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于伟宋金平胡志丁
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方向被引量:38
2017年
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世界大国之间最有可能发生实力盛衰,权力转换,世界格局和区域格局发生相应变化,地缘政治研究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中国地缘政治学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凝练方向、汇聚合力才是当前中国地缘政治学当务之急。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归纳了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的五个方向,即地缘环境解析理论与方法、地缘结构与未来全球地缘环境变化、共建"一带一路"的区域响应与中国面临的地缘环境、和平崛起的中国国家地缘战略和地缘环境大数据集成与服务平台建设,并对每一个重点研究方向阐明了其原因和各研究方向的当前研究现状、未来研究思路。最后对五个重点研究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国内外地缘政治学发展思路的不足进行了探讨。
胡志丁陆大道杜德斌葛岳静骆华松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地缘环境地理学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收敛因素实证分析
2009年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遵守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并不能导致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收敛,相反差距却是在拉大。这个部分原因是泛珠三角大部份省的资源禀赋结构相似性很大,产业趋同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其次由于市场规模有限、市场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导致现有的及潜在的比较优势难以实现。同时,通过经济计量模型我们却得出储蓄率、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本存量是影响泛珠三角经济收敛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泛珠三角实现区域经济收敛的应对策略是泛珠三角各省区在参与合作的同时深化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改善区内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和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胡志丁骆华松李江苏
关键词: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泛珠三角经济收敛
尺度政治视角下的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被引量:45
2014年
通过引入政治地理学的尺度政治、国际关系学的安全理论和能源安全理论,考虑到能源争夺中的尺度转换、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以及安全的三个属性等因素,重新构建了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1995-2010年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在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地缘石油安全指数不断攀升,中国在此石油能源尺度政治争夺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考虑到今后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参与,竞争将更加激烈;②从地缘关系上看,中日两国能源竞争指数趋于减少,但是两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竞争加剧;③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长期以来一直偏重欧洲,但是已经出现转向的趋势,其能源出口战略指数已显著下降;④中国石油消费的比重稳定和中俄之间友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⑤从地缘结构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下的整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会加剧东北亚地区的地缘石油竞争。
胡志丁葛岳静徐建伟
关键词:政治地理学能源安全
南海问题的大周边地缘环境被引量:12
2012年
南海的西沙、南沙等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但如今海洋国土存在重大争议,南海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复杂、最紧张的水域之一,南海周边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缘环境也越来越为复杂。本文以南海问题为切入点,基于南海地理区位中的要素联系对南海周边国家的地缘环境进行探讨。结果得出:南海问题是涉及多元利益和跨国机构关联的复杂问题,南海周边是一个包含域内争端国家、域外干涉国家和具有复杂组织机构关联的"大"周边,南海周边地缘环境是超出地理毗邻的"大"地缘环境,中国南海的维权维稳势必要在域内双边地缘环境、域外多边地缘环境、国际多元多边地缘环境等构成的大周边地缘环境下做出战略决策。
胡浩葛岳静胡志丁
关键词:地缘环境南海问题
基于博弈论的边界效应调控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分析边界效应调控的重要性、调控的目的以及边界影响目的的微观机理,应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从宏观(政府层面)、中观(次区域合作与非传统边境安全层面)、微观(企业或产业层面)三个层面提出调控边界,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调控途径。
胡志丁骆华松
关键词:次区域合作博弈论
基于问卷和访谈的中缅边民交往探究——以南红坝―南伞镇―尖坪村段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以2015-02-09果敢冲突后大量缅甸难民进入中国云南省这一事件为背景,结合实地调研所做的问卷和访谈,从交往的基础、交往的形式、交往的频度以及影响交往的因素等方面探讨了中缅边民交往状况。结果发现:1)中缅边民交往的基础有历史渊源、地理空间和政策的支持;2)交往的形式和内容有商贸、教育和情感等;3)中缅边民交往的频度和强度非常高;4)影响中缅边民交往的因素有中缅国家间关系、中缅之间边境贸易政策和两国对外开放政策等。
王博李旭阳胡志丁熊理然李灿松付磊
关键词:中缅边境边民交往
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与加拿大Borders in Globalization Project项目签订合作协议
2016年
2016年8月27日下午,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与加拿大Borders in Globalization Project项目在云南昆明签订合作协议。本次合作的背景可追溯至2014年云南师范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政治地理学会议。会议期间,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学院与Victor Konrad教授对建立有关边界、边境地区研究的有效合作达成共识,并直接促成了2016年第二届国际政治地理学会议的举办.
胡志丁骆华松
关键词:政治地理学地理科学国际政治边境地区
主体间共识、地缘结构与共建“一带一路”被引量:18
2015年
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本和文献的梳理分析,归纳当前国际社会对共建"一带一路"的4个主要的主体间共识。结合对当前和未来地缘结构发展趋势的分析,将物质因素、利益和主体间共识融合在"两超多强"或"两极格局"的结构之中,分析了同时包括3个因素的结构对涉及共建"一带一路"主要国家行为的因果作用和建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美国、俄罗斯、印度、沿线国家对自我身份、利益的界定。而这些不同国家间的身份、利益的集合将对共建"一带一路"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体来讲,共建"一带一路"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地区层面,近期重点应该放在中亚、非洲、欧洲和中东地区,由远及近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顶层设计层面,应紧密围绕当前形成的4点主体间共识进行正面的宣传和引导。
胡志丁刘卫东宋涛
关键词:建构主义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南半岛贸易格局演变及面临的挑战被引量:26
2015年
中南半岛与中国西南接壤,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西南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分析了1995―2013年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贸易格局,并计算了双方近十年来贸易相互依赖度(HM指数),结果表明: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贸易格局不均衡,中南半岛国家贸易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明显高于中国对其依赖程度。"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贸易关系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贸易格局不均衡将引发国内经济运行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国家猜疑、贸易空间平衡等问题;HM指数的个体差异将导致各国与中国经贸合作立场与态度的差异;海陆贸易大通道国外段畅通问题,以及域外大国与中国争夺市场的问题等。积极推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战略,科学合理地调整贸易结构,大力推动贸易便利化建设,优化西南边境地区经济布局是应对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贸易关系新挑战的有效策略。
阳茂庆杨林胡志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