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文军

作品数:3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文学
  • 7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文学
  • 7篇译介
  • 4篇译诗
  • 4篇文本
  • 4篇副文本
  • 3篇序跋
  • 3篇审视
  • 3篇诗歌
  • 3篇翻译
  • 3篇艾约瑟
  • 2篇代文
  • 2篇第三代诗
  • 2篇第三代诗歌
  • 2篇叙事
  • 2篇艺术
  • 2篇政治
  • 2篇知识
  • 2篇知识分子
  • 2篇诗学
  • 2篇晚清

机构

  • 33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33篇罗文军
  • 6篇傅宗洪
  • 4篇何霞
  • 2篇刘芳坤
  • 1篇杨浩

传媒

  • 3篇现代中国文化...
  • 2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写作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当代文坛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郭沫若学刊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浙江树人大学...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上...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性”的化身:李欧梵的现代文学研究概貌
2017年
李欧梵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有着深远影响,他的论著对国内批评界在思维转变、视野拓展、理论创新等方面有着重要启示,但是国内研究界还是侧重于对其"现代性"理论的探寻和具体著作的评论。其实,其研究方式的不断拓展本身就展现出一种学术经验不断突破的"现代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欧梵的学术研究历程也是"现代性"的化身之一。本文通过梳理李欧梵研究"文史结合"、"都市叙事"、"视觉维度"和"回归古典"的几个重要转向,力图对其"边缘人"身份带来的"多元视角"作准确描述,由此探求海外视野与中国经验如何对接的问题。
罗文军曾笑栗
关键词:现代文学研究海外汉学
《人生颂》在晚清的又一汉译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中西教会报》1897年刊出的《大美龙飞罗先生爱惜光阴诗》,其价值长时间被忽视。其实,在钱钟书所考证出的威妥玛、董恂两译本之外,该诗为晚清时期朗费罗诗《人生颂》的第三个译本。其八言、七言错落的形式,带有方言色彩的韵律,对原诗意义的理解,浅白易懂的语言,及其包括传教士和教徒在内的译者构成,语言意识变化和教义宣传意图的结合,都表明在近代西诗汉译历程和当下翻译文学研究中,它应占有重要位置。
罗文军
从西昌到成都——对第三代诗歌杂志《非非》生产的社会学考察被引量:2
2011年
在"非非"参加"中国诗坛一九八六现代诗群体大展"并获得巨大声名之前,《非非》创刊号和《非非评论》第一期就已以"非法出版物"形式相继产生,并以寄赠方式传播到了部分诗人和学者案头,从而引起纷纷议论,获得了"追求一种新的文化价值"①之类的评价。
罗文军
关键词:第三代诗歌社会学考察非法出版物文化价值现代诗
诗歌创作中的意象虚拟与限度被引量:1
2008年
爱尔兰诗人叶芝在《叶芝全集》序言中认为,诗人“绝不会直截了当地与人交谈,就像在餐桌上与某人谈话那样,这里总有变幻莫测的场面”,这一说法无疑显示出诗歌创作中意象虚拟的存在和重要性。没有虚拟,何来“变幻莫测”呢?意象虚拟,使诗歌可以超越具体物象、具体时空和具体情境的限制,从而使诗歌不是对一件事情的复述或者素描,也非是简单的嚎啕大哭或者干瘪瘪的思想传授。它一方面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和必然存在的现象,但另一方面,若我们没有把握好其中的限度,诗歌创作也必然会沦为作者一厢情愿的独诉,读者只会认为这是诗人在胡言乱语,从而根本不买诗歌的账。那么,意象虚拟究竟怎样才能契合,或者说较有可能地栖息于读者接受与创作者诗意表达的交融点上呢?意象虚拟的限度在创作中究竟能到达多远呢?本文就此试作讨论。
罗文军
关键词:诗歌创作意象艺术手法诗意表达创作者诗人
作为“症候”:新时期初的兰波译介
2014年
作为一个并不占据译介活动中心的案例,兰波译介于新时期初的症候性意义在于避免了过分的典型化,从而可以更接近文化交流的常态。在遭遇较长时间的忽视之后,他的再次显现首先关联了语境的许可和需求问题。该时期的人道主义、现代主义、朦胧诗等论争,既带有文艺探索的诉求,又带有政治观念和评价标准的惯性束缚。当兰波以例证方式进入这些话语,他或被解说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批判性,从而有可资借鉴之处,或被视为颓废、自我表现、逻辑不通而被置于反面,但都隐含了政治观念化的影响问题。程抱一、刘自强等对兰波的集中译介,将叙述重心转换到诗学领域,更多注重兰波在象征主义及诗艺革新中的地位和意义,从而为此时期的复杂场域增加了诗学维度。
罗文军
关键词:诗学视野
《公理日报》和《热血日报》之比较考证
2015年
《公理日报》和《热血日报》经常被相提并论,但是由于两份报纸的不同政治背景,其编辑、发行、命运还是有相当大的不同。《公理日报》在闸北印刷,《热血日报》先是按照惯例在公共租界印刷,此印刷所被封后也改成在闸北印刷。《公理日报》的发行所在郑振铎的家里,《热血日报》由于销量增大而易地发行,两者的发行所都在闸北。《热血日报》分工合理,经费充足,领导重视,它停刊主要是外部原因。而《公理日报》经费不足,成员组成复杂,政见不一,停刊原因是内外交加。但两份性质不同的日报都为宣传"五卅"爱国运动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何霞罗文军
关键词:《热血日报》瞿秋白
在宗教与文学之间:晚清入华传教士艾约瑟的西诗译介
2019年
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入华,在《六合丛谈》《西学略述》《万国公报》等处,对西方诗人诗作及相关知识作了较为丰富的介绍与翻译。这些译介处于近代西诗汉译史的早期,在内容择取、表现形态、叙述方式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表现,同时融入了译者意图、翻译策略、宗教观念以及具体的社会需求等复杂因素。传教布道的使命持守与知识译介的客观性,内在的基督教征服东方的意图,外在的晚清社会对西学知识的需求,以及传教士入华之后的自身调整和主动适应,既交织着影响了艾约瑟的西诗译介,也为理解传教士的类似活动提供了意义空间。
罗文军
关键词:艾约瑟文学知识
影视文学的“延迟修复”——以电视剧《岁月》的改编为例
2011年
改编使一部小说由书页变成了电视剧,这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延迟修复"和"不同合作"的关系。①近期热播的23集电视连续剧《岁月》改编自畅销小说《沧浪之水》,编剧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度的删改。在我看来,原著在被改编后供给大众欣赏,这可以视作对小说内涵的一种"修复",而这样的重新理解是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媒介之上的,所以,它的阐述方式本身已经被融入了另一个时空当中。
刘芳坤罗文军
关键词:电视剧改编影视文学《沧浪之水》畅销小说电视连续剧
“都市边缘人”:《阿毛姑娘》疾病叙事探究被引量:1
2021年
在丁玲早期小说《阿毛姑娘》中,患病女性身上表露出的柔弱、忧郁特质是疾病审美化书写的重要表征,"肺病"也因此成为女主人公阿毛羡慕的对象。作者借用疾病所具有的逾越日常界限的功能,来审视主人公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刺激下,其欲望意识从觉醒到破灭的整个历程。小说中,健康/破败的身体背后潜藏的是城乡之间两种不同文化身份的错位。作者通过底层乡村女性对城市的想象,再现了阿毛"灵肉冲突"的内在苦闷,完成了对于"都市边缘人"这一特殊群体生存空间的表述与审视。
王书婷罗文军
关键词:疾病美化隐喻
知识、社会与译介谱系:郭沫若对《生命之科学》的翻译(概要)
<正>对于郭沫若1928-1937年流亡日本期间的翻译活动,研究界历来多有注意。其中,辛克莱的《石炭王》(1928)、《屠场》(1929)、《煤油》(1930),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931),以及与李一氓合译的...
罗文军傅宗洪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