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电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检查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动态血压变异...
  • 1篇心病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电散点图
  • 1篇心动过缓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梗
  • 1篇心排出量

机构

  • 6篇云南省玉溪市...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管洪
  • 4篇王锐
  • 3篇郑丽凤
  • 3篇郝应禄
  • 2篇曹洪浩
  • 2篇刘建平
  • 2篇顾红梅
  • 1篇范昆华
  • 1篇钱宝堂
  • 1篇缪英
  • 1篇普平
  • 1篇刘艳超
  • 1篇郑丽凤
  • 1篇王锐
  • 1篇顾红梅
  • 1篇刘艳超

传媒

  • 3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左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误诊误治剖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左后分支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临床及心电图表现,并提出防范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1例左后分支性特发性室速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中年男性,因反复阵发性心悸、胸闷10余年,再发加重10余天入院。门诊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束支传导阻滞,经抗心律失常及对症处理未能终止心动过速,遂转入心内科行食管心电图检查示室性心动过速,经尝试不同频率经食管超速抑制,症状未能缓解。于是按左后分支性室速予维拉帕米治疗随即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证实诊断并予射频消融治疗痊愈。结论左后分支性室速心电图图形复杂,极易误诊,专科医师提高心电图识图水平、及时行食管心电图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郑丽凤王锐管洪刘艳超顾红梅
关键词:误诊心电描记术食管射频消融
直立倾斜试验在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应用价值研究
2019年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属于自限型晕厥发作,是多种刺激经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引发心动过缓、肌肉与内脏小血管扩张,静脉血回流心脏量降低,周边血管扩张,心脏出现加强或加快收缩的反射动作[1,2]. 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是临床上用于VVS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患者在由平卧位转换为倾斜位时,较健康人下半身血流淤积情况更为严重,左室强力收缩,回心血量过度降低,易对左室后下区机械感受器C纤维产生刺激,带来强烈冲动并向脑干传递,进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导致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外周血管扩张,心率降低,心排出量降低,血压水平下降,出现晕厥[3,4]. 为维护患者健康,保证其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探讨了HUTT在疑似VV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管洪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回心血量心排出量静脉血回流机械感受器
碎裂QRS波评价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I术前常规行十二导心电图(ECG)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有无f QRS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术后1月、6月跟踪随访ECG及超声心动图,对比两组间fQRS变化及心脏形态功能改变情况,平均随访28±7月,随访两组生存时间,并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心血管死亡事件。结果 1fQRS波组中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高于无fQRS组,且多支冠脉血管病变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QRS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与无fQR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fQRS组心率变异性(SDNN)值低于无f RQ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AMI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的心血管死亡事件,fQRS组生存时间、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4两组PCI术后1月有LVEF增大及LVEDd的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少数患者碎裂减轻或消失。结论 fQRS波为评价AMI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预后提供了另一种新的便捷方法。
王锐缪英郝应禄管洪郑丽凤刘艳超顾红梅钱宝堂刘建平
关键词:碎裂QRS波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动态血压变异性在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诊治中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综合征, 其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1]. 目前,在高血压血压水平管理中,通过对血压变异性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高血压诊断、危险因素预测、治疗方案制定等. 且经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血压变异性在靶器官损害中均可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其为导致高血压患者产生心血管事件的一项重要因素,当收缩压处于高水平状态时还有引发心肌梗死现象的可能[2,3]. 为此,本研究对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动态血压变异性情况, 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管洪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靶器官损害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诊断
食道电生理检查在窦性心动过缓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食道电生理检查在窦性心动过缓(S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纳入342例经体检及门诊诊断为SB的患者,依据心率<50bpm(68例,占19.8%)及≥50bpm(274例,占80.0%)而分为二组,并按性别、不同年龄段、有无症状分组,所有患者均行十二导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检查(DCG)、药物前后食道电生理检查。结果 342例患者中检出窦房结功能障碍者58例,占16.9%,275例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占80%,窦房结伴房室结功能低下者9例,占0.02%。心率<50bpm及≥50bpm在窦房传导时间(SACT)无差异,而在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率<50bpm组迷走神经张力明显高于无症状组。随年龄增长,SACT、SNRT、CSNRT值越大,迷走神经张力渐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症状组其SNRT、CSNR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B中年龄越大,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年龄越轻,则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仍然是SB的主要原因。单纯SB的程度对于诊断窦房结功能障碍无明显临床价值,需结合患者年龄,通过食道电生理检查评价,此检查安全、无创、操作简便,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临床价值,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王锐郝应禄郑丽凤管洪顾红梅曾雁云曹洪浩刘建平
关键词:食道电生理检查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障碍
心率漂移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2004年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室性早搏后心率漂移进行分析,并与心率变异性(HRV)、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期进行比较,揭示心率漂移是一种强有力的AMI恢复期死亡率的独立预报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AMI恢复期患者,提取心率漂移指标:室性早搏后最初两个RR间期的均值(R1R3)与早搏前的最后两个RR间期的均值(R-1R-3)之差除以早搏前最后两个RR间期的均值所得,以百分率表示。HRV指标:24小时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LVEF(%)。结果死亡组心率漂移多数≥0与存活线存在明显差异(P<0.05),SDNN降低、LVFE降低(P<0.05)。在Logistic单因素分析中,LVEF及心率漂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SDNN则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心率漂移可作为独立的AMI恢复期死亡率预报因子(P<0.001),LVEF次之(P<0.01)。结论室性早搏后出现窦性心率先加速后减慢是缺血性心脏病低危病人的一种现象,而室早后上述现象迟钝或缺如,致心率漂移≥0,是AMI恢复期一种非常有力的独立预报死亡因子,其预报价值大于目前已知的其他因素。
王锐普平郝应禄管洪曹洪浩郑丽凤范昆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心电散点图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总结分析心电散点图在诊断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6例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心电图Lorenz-RR散点图特点,并结合t-RR(时间-RR间期)散点图、逆向技术来分析心律失常情况。结果:经软件分析,生成的心电数据中IAT散点图具有明显规律性,能从中直接观察到186例患者房速的Lorenz-RR散点图的分布规律特征,在时间散点图、逆向技术综合分析后能进一步准确、清晰的分辨诊断房速频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同房室传导比例等。诊断准确率达到96.77%。结论:深入了解IAT患者的心电散点图特点有助于整体诊断IAT发作时心室率及房室传导情况,对血流动力学评估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王锐管洪曾雁云
关键词:心电散点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