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幼苗
- 作品数:4 被引量:59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硫酸依替米星致严重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硫酸依替米星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避免严重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依替米星"及其商品名称为题名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2015年收录的有关硫酸依替米星引起ADR的文献资料,筛选并收集相关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过敏史、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检索,硫酸依替米星致严重ADR文献20篇,共20例。ADR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最多(30.00%);用药在30 min内发生ADR(65.00%),主要累及全身性损害(72.73%)、泌尿系统损害(18.18%),临床主要表现形式为神经肌肉阻滞(36.36%)、过敏反应(31.82%)、肾功能异常(18.18%)。85.00%的患者痊愈,15.00%患者缓解。结论临床应警惕硫酸依替米星引起的神经肌肉阻滞、过敏反应和肾功能异常,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徐学君程幼苗徐德琴
- 关键词:硫酸依替米星
- 破伤风抗毒素致不良反应158例文献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破伤风抗毒素""TAT"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至2016-10收录的有关破伤风抗毒素引起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筛选并收集相关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过敏史、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检索,破伤风抗毒素致不良反应文献145篇,共158例。不良反应在20~39岁的人群发生最多(58.23%);用药20 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3.04%,主要累及全身性损害(89.24%),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46.84%)、过敏反应(39.87%)、血清病(2.53%)。156例好转或痊愈(98.73%),2例死于过敏性休克(1.27%)。结论临床应警惕破伤风抗毒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 徐学君程幼苗徐德琴
-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
- 某三甲医院2012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分析该三甲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该三甲医院2012年门诊处方6 152张,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 152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1 188张,占19.31%,其中抗菌药物联用处方154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2.96%;3种给药方法中,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382张,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的32.15%;口服抗菌药物处方754张,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的63.47%。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涉及11大类,主要有6种不合理使用情况。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占34.82%。结论该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徐学君徐德琴程幼苗丁曼
- 关键词: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用药
- 黄酮类化合物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9
- 2016年
- 目的:为黄酮类调节血脂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黄酮""高脂血症""血脂"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2000年1月-2015年6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黄酮类化合物调节血脂及其作用机制的文献,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查阅到相关文献236篇,其中有效文献59篇,涉及植物41种。其中,23种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显著降低血清或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种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3种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水平,升高HDL-C水平;5种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1种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VLDL-C水平;4种只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水平;2种只能显著降低血清TC、LDL-C水平;1种只能显著升高血清HDL-C水平;1种只能显著降低血清TC水平。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脂质合成、吸收,促进脂质代谢、转运,抑制脂质的氧化。深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调节血脂作用及其机制,对于开发黄酮类调节血脂的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 徐学君张秀芳徐德琴程幼苗
-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高脂血症调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