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建
- 作品数:47 被引量:36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村落第三域:村民自治研究的一种框架尝试
-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农村,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背景并逐步型构的历史体系,对它的研究必须关注整体,进而预设一种理论框架,如此,才能将微观制度的变迁置于整个农村秩序之下。村落第三域可以作为村民自治研究的一种框架尝试。具体而言,中国...
- 秦小建
- 关键词:共同体村民自治
- 文献传递
- 言论自由、政治结构与民主协商程序的多元构造被引量:15
- 2016年
- 为弥补代议制的相对失灵,言论自由从传统的私人自主和消极权利属性向公共自主和积极权利属性扩展,力图通过畅通表达渠道,形成言论与政治结构的沟通,为公共决策重塑"基础结构"。其实现依赖于国家对表达资源的公平配置。在美国,司法审查倾向于对言论争议进行实体评判,将政治较量从代议平台转向司法过程,超越了政治结构的权力融贯逻辑,消解了民主的协商意蕴。当下中国深陷"权利话语"的情绪对抗中,无力将活跃的公共讨论导入公共决策机制。重新审视言论自由的宪法功能,立足于"意见—共识—公理"的递进,构建基于"意见"的公共交流机制、基于"共识"的公共决策机制和基于"公理"的公共协商机制,促成民主协商程序与政治结构的深度对接。
- 秦小建
- 关键词:言论自由政治结构公共决策
- 论信访制度改革的“内卷化”——以社会稳定为视角被引量:4
- 2012年
- 信访制度担负着消解信访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信访制度改革呈现出"内卷化"的演进趋势,以资源输入为主要改革方式、条块结构细密化、制度运行压力化和制度功能锁定。其演进机理是,路径依赖与制度改革惯性,维稳目标与经济倾斜发展的内在张力,科层法治与简约治理的名实悖离。应渐进式地弱化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在保障其安全阀效果的同时强化其疏导功能,以更好地将社会矛盾置于可以控制的状态。
- 何国强秦小建
- 关键词:信访制度内卷化
- 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现实困境及可能出路被引量:13
- 2011年
- 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凸显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焦点问题。然而,这一政策却在耕地保护、城市化、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村和农民权益保护方面遭遇了一系列难题。究其原因,乃是由于其未能关照"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权益"的三农问题多元价值体系,且未经系统考量和全面规划,并受利益驱动陷入了冒进的状态。有鉴于此,走出现实困境,应调整其基本指导思想,以维持农村稳定为基础,以维护农民权利,促进农村发展为根本,并着力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 秦小建赵谦
- 关键词:三农问题
- 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反思环境权入宪被引量:2
- 2010年
- 环境权作为第三代人权,通过立法进入宪法是应然的法律逻辑结果。我国现行的环境立法和环境权入宪的价值目标尚存在着模糊性,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环境权的基础理论和制度体系难以达成共识,单向性的环境权入宪之于中国实践具有不可调适性,这使得我们需要反思现阶段主张环境权入宪主张。环境权入宪是历史趋势,当下最需要做的是为这一理想的实现做好充分的理论和制度准备。
- 刘超秦小建
- 关键词:环境权法律逻辑
- 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争议案件评析被引量:1
- 2023年
- 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处罚问题引起广泛社会争议。相关案件中市场监管部门的过重处罚违反了《行政处罚法》上的过罚相当原则,其背后原因在于执法不当而非立法缺陷。综合运用《行政处罚法》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是处理执法问题的适当途径。争议案件反映了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质效低下、手段单一、理念落后等深层次问题,须通过施行包容审慎监管予以回应,完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在处理具体执法问题和回应深层次监管问题上形成解决案件争议的系统法治方案。
- 秦小建明仁易万昕
-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过罚相当行政处罚法
- 论公民监督权的规范建构被引量:19
- 2016年
- 公民监督权的宪法规范含义不甚清晰,以宪法规范及体系化逻辑为依归的规范建构亟需展开。在"人民主权——人大——国家机构——公民"的宪法逻辑下,公民在特定条件下可汇聚为"公众",从而将针对国家机构违法失职行为的监督与公众监督对接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启动具有权威资源的人大监督,促成"公民"向"人民"的适度回归,由此既以合乎秩序的方式激活主权权威,也保持了宪法逻辑的动态循环。我国《宪法》第2条第2款、第3款与第41条,可依托主权者"人民"的"人大代表——公众——公民"的三种实体转换及内在关联,整合为由公民监督、公众监督和人大监督耦合而成的监督体系。信访作为公民监督权的实施机制,应据此进行机构、职权和立法位阶的调整,在回归宪法体制的同时,导入公民维权热情,打通公民监督与人大监督联接的关键节点,促进公民监督权宪制功能的发挥。
- 秦小建
- 关键词:公民监督权政治权利
- 人权的共同体观念与宪法内在义务的证成——宪法如何回应社会道德困境被引量:18
- 2012年
- 当代中国主流权利观念未能摆脱西方自由主义权利理论潜含的道德隐忧,加之与中国集体主义传统的不适,而成为当下社会道德困境的一个助推因素。因此,结合中国实际改造这一权利观念,尤为必要。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在人与共同体的逻辑关联和历史互动中产生的,它内含着共同体伦理。人权的实现,有赖于共同体的正常存续;而共同体的正常存续,又立足于共同体成员履行其对于共同体义务的基础之上。宪法作为共同体存续的根本规则,其核心使命之一在于以宪法义务体系确认那些旨在维系共同体存续、以确保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则。这些与共同体存续基本规则直接挂钩的义务,即"宪法内在义务"。这一义务的履行,不仅是达到共同体生活目的的手段,其本身也构成共同体成员的"生活方式"。转型期的宪法应围绕此采取妥适路径回应社会道德困境。
- 刘茂林秦小建
- 关键词:人权共同体
- 群体性事件的宪法之维被引量:2
- 2009年
-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多是因为中国社会复杂化和利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再加上纠纷解决机制与矛盾排除机制的运转不灵,使得群众的某些利益诉诸无门。然而群体性事件维护自身权利的初衷,却是受到宪法肯定的。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体制外的权利救济手段,是"合宪而不合于法"的。法律应该消除"合宪而不合于法"的背离状态,肯认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维权路径的合法性,进而将群体性事件纳入宪法体制之中。
- 秦小建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宪法定位
- 政府信息公开的宪法逻辑被引量:54
- 2016年
- 现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赖以建构的"知情权——政府信息公开义务"逻辑,先验地接受了"知情权是人权"与"政府信息公开义务是知情权实现的手段"的预设,混淆了作为主权者的"人民"与作为政府治理相对方的"公民",因而也混淆了有关宪法体制组织和运行的"人民——人大——政府"之主权逻辑与"政府——公民"之治理逻辑,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从宪法体制中割裂开去。其后果是,既将依附于人大体制的宪法监督消解于无形,也由于与作为正当性来源的主权逻辑的断裂而陷入合法性危机。并且,它曲解了公众参与在宪法逻辑中的应有定位,使其脱离乃至僭越了政府治理的正常逻辑,不仅浪费了大量行政资源,还冲淡了基于直接利害关联的公民信息公开诉求。有鉴于此,政府信息公开应当回归宪法主权逻辑与治理逻辑的二元结构,对应进行制度化构造。
- 秦小建
- 关键词:知情权政府信息公开治理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