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敏
- 作品数:7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石河子农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产后母牛阴道微生物区系研究被引量:10
- 1995年
- 产后母牛阴道微生物区系研究王良娟,李跃民,马勋,周霞,王晓兰,秦学敏,王新华,魏学良(新疆石河子农学院832003)(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所)生殖道微生物区系对维持生殖道正常生理功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等(1985)报道,产后子宫内膜炎是由产后母牛...
- 王良娟李跃民马勋周霞王晓兰秦学敏王新华魏学良
- 关键词:母牛阴道正常菌群阴道PH值
- 羔羊粪便正常菌群的研究被引量:5
- 1994年
- 羔羊粪便正常菌群的研究王良娟,马勋,张再清,秦学敏(新疆石河子农学院832003)肠道正常菌群对动物体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了解其正常值是掌握正常菌群变化规律的基础。国内外对畜禽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颇多,但有关绵羊肠道正常菌群尚未见报道。本文对1、3...
- 王良娟马勋张再清秦学敏
- 关键词:羔羊粪便肠道正常菌群
- 牛、羊胆囊内肠道菌的分离鉴定
- 1989年
- 本文对育肥屠宰的牛、羊胆囊进行了细菌学调查,其胆囊内细菌的污染情况是:被检的79例牛羊胆囊,有31例带菌,带菌率为31/79。在32例牛胆囊,有12例带菌,带菌率为12/32;47例羊胆囊,有19例带菌,带菌率为19/47。共分离出菌37株(牛2例、羊4例同时检出2株菌,其余均为1株)。按照Bergey氏《细菌鉴定手册》第8版的分类系统,经鉴定这些菌分别属5科8属中的10种菌(内含1株酵母菌及1株未定菌):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柠檬酸细菌,粪产硷杆菌、乳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调查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牛、羊胆囊内是无菌的。胆囊内检出的细菌是属污染菌,且均为肠道菌。
- 王良娟秦学敏费伟莲田晶华王静梅
- 关键词:胆囊肠道菌
- 产后健康母牛与子宫炎牛子宫内细菌分离与鉴定被引量:50
- 1996年
- 产后健康母牛与子宫炎牛子宫内细菌分离与鉴定王良娟,李跃民,马勋,周霞,王晓兰,秦学敏,王新华,魏学良(新疆石河子农学院动科系832003)(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所)健康母牛的子官腔正常情况下基本无菌,但在分娩过程中,子宫颈相对开张,子宫内很容易受到...
- 王良娟李跃民马勋周霞王晓兰秦学敏王新华魏学良
- 关键词:母牛子宫炎牛病
- 乳杆菌的毒性试验及体外抑菌试验
- 1993年
- 从10只18日龄健康雏鸡的空肠、盲肠段分离出6株乳杆菌,经毒性试验筛选出1株安全、无毒、无害的乳杆菌编号SM71,并用SM71菌株对鸡白痢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_(141):K_(85)做了体外抑菌试验,抑菌效果显著。
- 马勋王良娟秦学敏周霞
- 关键词:乳杆菌毒性抑菌
- 牛羊鸡胆囊内分离大肠杆菌的初探
- 1989年
- 据人医一些微生物学著作记载,胆囊内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胆囊炎的感染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在家畜方面仅见报道于天然牛黄的胆囊胆汁内存在大量大肠杆菌。有人认为在人工培植牛黄中大肠杆菌经驯化后能在牛胆汁内繁殖生长良好。但对畜禽胆囊内大肠杆菌的带菌情况未见详细报道。因此我们对经育肥屠宰的牛、羊及鸡胆囊内大肠杆菌的带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大肠杆菌在牛胆汁及人工配制的胆盐肉汤内的繁殖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供兽医临床和人工培植牛黄参考。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胆囊采集将屠宰后的畜禽立即结扎胆管取出胆囊,放置4℃冰箱保存备用。共取育肥屠宰的牛14例,羊33例,卵肉兼用公鸡7例。
- 王良娟秦学敏费伟莲
- 关键词:胆囊大肠杆菌
- 绵羊瘤胃内厌氧菌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1
- 1994年
- 绵羊瘤胃内厌氧菌的分离和鉴定王良娟,马勋,靳万贵,秦学敏,周霞,王晓兰(新疆石河子农学院832003)我们从绵羊瘤胃内分离出8株厌氧菌,用厌氧菌的GAM肉汤培养物,进行气相色谱测定,根据各厌氧菌的革兰氏染色特性和培养物代谢产物的气相色谱法分析及生化反...
- 王良娟马勋靳万贵秦学敏周霞王晓兰
- 关键词:羊病绵羊瘤胃厌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