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亚军

作品数:28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理学
  • 7篇电气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7篇铁电
  • 7篇铁电体
  • 5篇铁电薄膜
  • 5篇BI
  • 4篇陶瓷
  • 4篇介电
  • 4篇BI3.15...
  • 3篇单晶
  • 3篇电场
  • 3篇电性能
  • 3篇介电性
  • 3篇极化
  • 3篇ND
  • 3篇C轴
  • 3篇C轴取向
  • 3篇层状钙钛矿
  • 2篇电镜
  • 2篇性能研究
  • 2篇烧结温度
  • 2篇射电

机构

  • 28篇湖北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天马微电子股...
  • 1篇城市大学

作者

  • 28篇祁亚军
  • 11篇卢朝靖
  • 6篇章天金
  • 4篇陈勇
  • 4篇潘瑞琨
  • 4篇陈晓琴
  • 4篇曹万强
  • 4篇梁坤
  • 3篇周鹏
  • 2篇乔燕
  • 2篇张蕾
  • 2篇王立华
  • 2篇朱骏
  • 2篇刘晓林
  • 2篇李金华
  • 2篇陈小兵
  • 2篇张灿灿
  • 2篇陈琪
  • 2篇肖昕
  • 2篇祁红艳

传媒

  • 7篇湖北大学学报...
  • 4篇电子显微学报
  • 3篇中国科学:技...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物理学进展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大学化学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湖北省物理学...
  • 1篇中南地区第十...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位掺杂Bi_4Ti_3O_(12)陶瓷的铁电性能研究
2006年
用传统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纯相的Bi4Ti3O12(BTO)陶瓷,A位掺杂的Bi3.25La0.75Ti3O12(BLT),Bi3.15Nd0.85Ti3O12(BNdT)铁电陶瓷。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单一的层状钙钛矿结构,La、Nd掺杂未改变BTO的晶体结构。铁电测试结果表明,BTO、BLT和BNdT陶瓷的剩余极化2Pr值分别为12.4、23.8和39.4μC/cm2。A位掺杂后,BLT、BNdT的2Pr值比未掺杂的BTO分别提高了1.92和3.18倍。漏电流测试表明,BLT、BNdT陶瓷的漏电流密度比BTO明显降低。A位掺杂显著提高了BTO陶瓷的铁电性能。
肖昕祁亚军卢朝靖
关键词:铁电性陶瓷掺杂
钨青铜型Ca_(0.28)Ba_(0.72)Nb_2O_6单晶的正常弛豫铁电相转变研究
2005年
研究了大块Ca0.28Ba0.72Nb2O6(CBN-28)单晶沿[001]方向的铁电介电性能.结果表明,CBN-28单晶的自发极化、剩余极化和矫顽场分别为35.3μC/cm2,32.2μC/cm2和38.1kV/cm.在室温下频率f=10kHz时,介电常数(εr=195,介电损耗tgδ=0.32.变温的介电谱显示该单晶在252℃附近发生了正常铁电体向弛豫铁电体的转变.低频时在325℃~500℃范围内出现了具有弛豫特征的介电反常.120℃附近有一由氧空位的迁移引起的介电弛豫损耗峰,由此计算得激活能为1.19eV.通过阻抗谱计算,在500℃~560℃范围内的电导激活能为1.33eV.
祁亚军卢朝靖朱骏陈小兵张怀金王继杨
关键词:单晶铁电介电
铁电体中偶极子的滞后对剩余极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铁电体的剩余极化强度随温度降低而下降的特性引起了人们对铁电体存储数据失效的担心.运用铁电体的唯象理论和偶极子对交变电场的响应,提出了在电滞回线测量中偶极子的滞后冷冻效应模型,对极化的低温退化现象做了合理解释:温度下降导致吉布斯自由能势垒增大,致使偶极子对交变电场的响应时间延长.引入响应的滞后因子发现,极化强度随温度降低会出现峰值,在低温下降直至为零,可用偶极子的滞后与冻结效应描述.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因材料组份变化导致热力学参量的变化是重要因素:铁电-顺电相变中软模系数的增大会导致剩余极化峰移向高温;铁电性的增强,温度极化系数的增大和耐压强度或饱和电场的增强均会抑制滞后效应,从而使低温滞后效应移向低温.运用导出的公式数值模拟Ba Ti O_3/Bi Sc O_3复合陶瓷剩余极化强度的实验结果发现,Bi Sc O3含量的增加,使居里温度略有减小,但导致了软模系数较大幅度的增加,其结果是使偶极子的滞后效应发生在较高的温度.软模系数与铁电体的极化特性、铁电性、介电性和力学性均密切相关.研究结论表明:在低温下铁电体的铁电性没有失效,偶极子的低温冻结效应更有利于铁电体长久地保存数据.
曹万强刘培朝陈勇潘瑞琨祁亚军
关键词:铁电极化强度
含Bi层状钙钛矿型铁电薄膜在金属电极上的非c轴取向生长研究
用 sol-gel 工艺直接在(111)Pt/Ti/SiO/Si 衬底上分别制备了62%a/b 轴择优、65% (014)/(104)择优、高 c 轴择优取向生长的 BiNdTiO(BNdT)铁电薄膜。发现 BNdT 薄...
刘晓林陈晓琴祁亚军卢朝靖
关键词:凝聚态物理学薄膜物理学铁电体
文献传递
Nd改性Bi4Ti3O12陶瓷的铁电介电性能研究
固相反应烧结了BiNdTiO(BNdT)铁电陶瓷。在1100℃烧结的BNdT陶瓷呈层状钙钛矿结构,致密,其中晶粒为扁平状;该陶瓷的电滞回线对称,在210 kV/cm测试电场下,剩余极化2P_f和矫顽场E分别为45μC/c...
祁亚军肖昕卢朝靖朱骏陈小兵
关键词:介电性能居里温度
文献传递
高极化相Pb(Zr_(0.2)Ti_(0.8))O_3薄膜及其铁电性能增强
2018年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001)取向SrTiO_3(STO)衬底上制备高质量Pb(Zr_(0.2)Ti_(0.8))O_3外延薄膜.使用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扫描探针显微镜以及铁电测试系统对薄膜结构、形貌、铁电特性进行系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激光能量密度超过临界值(≈5 J/cm^2)后,Pb(Zr_(0.2)Ti_(0.8))O_3薄膜由普通四方相结构(T phase,c/a≈1.05)转变为高极化相(HT Phase,c/a≈1.09).相比于普通四方相(T Phase),高极化相(HT Phase)结构Pb(Zr_(0.2)Ti_(0.8))O_3薄膜铁电剩余极化大小提高接近20%.
管昌新黄传威祁亚军章天金
钨青铜型Ca0.28Ba0.72Nb2O6单晶的正常弛豫铁电相转变研究
研究了大块Ca0.28Ba0.72Nb2O6(CBN-28)单晶沿[001]方向的铁电介电性能.结果表明,CBN-28单晶的自发极化、剩余极化和矫顽场分别为35.3μC/cm2,32.2μC/cm2和38.1kV/cm....
祁亚军卢朝靖朱骏陈小兵张怀金王继杨
关键词:自发极化铁电体
文献传递
Ca_(0.28)Ba_(0.72)Nb_2O_6单晶中无公度调制结构、电畴结构与相变的TEM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介电温谱测量结果表明,钨青铜型Ca0.28Ba0.72Nb2O6(CBN28)单晶在252℃附近经历了从正常铁电体到弛豫铁电体的相变。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该单晶中的无公度调制结构、畴结构及其演变。由室温[110]带轴电子衍射花样确定无公度调制波矢q=(1/2)c*+(1+δ)(a*-b*)/4,其中无公度参数δ=0.09。高分辨像给出了无公度调制结构的直接证据。这种无公度超晶格结构是两种正交超晶胞结构均匀混合的结果。CBN28单晶中存在高密度沿c轴走向直径约50nm^500 nm的长钉状180°电畴。在电镜中原位升温至220℃左右,开始出现许多直径仅几纳米的细条状畴;温度继续上升时这种细条状畴渐增多。这种宏畴到微畴转变对应于在铁电相变点Tc附近的正常到弛豫铁电转变。刚好在Tc以下,还观察到经零场冷却的纳米针状畴。
祁亚军杨虎卢朝靖
关键词:透射电镜铁电畴
铁电体的极化储能效应被引量:7
2019年
三维铁电体的偶极子等概率地分布在晶格取向相关的特定极化方向上.外加电场后,各个方向的偶极子对电场的响应不同,导致了各种场致效应.最基本的效应是电场对极化强度在相变温区的诱导和转向,导致铁电体在相应温区实现了高的储能密度效应.基于铁电体德文希尔理论三维吉布斯自由能与极化强度的关系,得到了二阶相变铁电体偶极子的诱导及取向对极化储能密度和放电能量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低电场下储能峰低于居里温度,并随电场增大接近并超过居里温度;两个铁电参量的比值对铁电体的极化行为、电滞回线和储能密度具有关键影响并使其相互关联.同时还发现介电峰的温度宽度对应电滞回线形状变化的温度宽度和储能密度峰的温度宽度,且储能密度峰越高,峰的温区越窄.
曹万强陈甘霖陈勇陈勇张蕾张蕾祁亚军
关键词:铁电体极化
β-Ni(OH)_2和NiO单晶纳米结构的水热合成与TEM表征被引量:3
2007年
用水热法合成了β-Ni(OH)2单晶纳米薄片,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结构。发现这些纳米薄片呈六边形,横向尺寸45 nm^140 nm,厚度20 nm^50 nm。六边形纳米片的上下表面是(001),六个侧面可确定为(100),(110)或(0 10),紧邻侧面夹角120°。六角结构的β-Ni(OH)2呈六边形时系统能量最低。β-Ni(OH)2纳米薄片经500℃热分解即转化为NiO单晶纳米卷、纳米槽和纳米片。NiO纳米结构的外缘尺寸为25 nm^120 nm,纳米卷内空尺寸10 nm^24 nm,纳米槽凹坑尺寸10 nm^20 nm。β-Ni(OH)2纳米薄片中可能存在缺陷、微孔或结晶较差的区域,这些区域的热分解速率快,有利于形成NiO纳米卷。
祁红艳祁亚军卢朝靖
关键词:水热合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