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湘娥

作品数:31 被引量:22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中耳
  • 7篇中耳炎
  • 7篇手术
  • 7篇耳炎
  • 6篇植入
  • 6篇耳蜗
  • 5篇人工耳
  • 5篇人工耳蜗
  • 4篇耳蜗植入
  • 3篇遗传性
  • 3篇遗传性耳聋
  • 3篇植入术
  • 3篇切除
  • 3篇人工耳蜗植入
  • 3篇疗效
  • 3篇慢性
  • 3篇基因
  • 3篇耳聋
  • 3篇耳蜗植入术
  • 3篇分泌

机构

  • 31篇中南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作者

  • 31篇田湘娥
  • 21篇冯永
  • 13篇梅凌云
  • 11篇贺楚峰
  • 8篇肖健云
  • 7篇蔡鑫章
  • 6篇赵素萍
  • 4篇方俭生
  • 4篇蒋卫红
  • 3篇门美超
  • 3篇吴学文
  • 3篇陈红胜
  • 2篇刘季威
  • 2篇蒋璐
  • 2篇陈湘晖
  • 2篇欧阳顺林
  • 2篇陈登明
  • 2篇何学斌
  • 2篇陶正德
  • 2篇严新翔

传媒

  • 9篇中国耳鼻咽喉...
  • 4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湖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九次全国听...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技术平台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目的耳聋是人类最常见、高发的致残性疾病,约50%属遗传性耳聋。遗传性耳聋多属感音神经性耳聋,无法根据临床表现作出病因诊断,且无有效药物治疗方法,开展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的系统研究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外对于...
冯永陆小净田湘娥夏昆潘乾梅凌云贺楚峰陈红胜蒋璐刘亚兰门美超
改良手术方法在腮腺肿瘤手术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改良腮腺肿瘤手术方法,以期最大程度恢复术后患者美容及功能。方法:采用以下改良术式:①采用隐蔽的面部除皱切口,避免了常规术式的颈部切口;②采用总干法解剖面神经,减少了面神经周围支损伤的机率;③保留耳大神经,避免术后耳垂麻木;④采用口腔修复膜,减少了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⑤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腮腺切除后的凹陷区,避免了常规术式后的面部畸形。结果:采用该方法对36例患者行腮腺切除术,术后随访6月~4年,患者面部疤痕不明显,外形恢复良好,无面瘫,无Frey综合征出现。结论:改良的腮腺切除术克服了传统术式的缺陷,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门美超李赞喻建军田湘娥冯永
关键词:腮腺切除术美容切口面神经FREY综合征
YAG激光鼓膜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通过采用YAG激光行鼓膜造孔并结合外耳道负压吸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SOM) ,探寻治疗SOM一新的方法并确定最佳造孔大小。方法 对一组初次就诊的SOM患者 14 7例 2 5 8耳 (初诊组 )和一组经穿刺 (或切开 )后复发的SOM患者 87例 114耳 (复发组 )随机用YAG激光在鼓膜前下方分别造 1 0mm、2 0mm、3 0mm直径的小孔 ,再在外耳道予以 - 0 .0 2Mp负压吸出鼓室内液体 ,随访 3月并比较不同造孔大小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早期均取得明显临床疗效 ,1 0mm、2 0mm和 3 0mm的造孔平均闭合时间分别为 1.4 8周、2 .70周和 3.17周 ,但 3.0mm造孔组有一例导致永久性穿孔。初诊组 2 0mm与 3 0mm造孔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5 0 ) ,而复发组 2 0mm造孔复发率高于 3 0mm造孔 (P <0 0 5 )。结论 YAG激光鼓膜造孔结合外耳道负压吸引治疗SOM是一种简单、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对初诊患者可先采用 2 0mm直径的造孔 ,复发者则以选择 3 0mm直径的造孔为宜。
冯永张俊毅陈湘辉田湘娥梅凌云方俭生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
308例儿童声音嘶哑患者的纤维喉镜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儿童声音嘶哑的发病情况及纤维喉镜在检查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总结2004年1月 ̄2006年1月308例小儿声音嘶哑的纤维喉镜检查的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检查。声嘶原因;声带小结115例(37.30%);声带息肉75例(24.40%);喉炎46例(14.90%);喉乳头状瘤30例(9.74%);青春变声障碍15例(4.87%);声门闭合不全8例(2.60%);喉挫伤5例(1.62%);未见明显异常者14例(4.55%)。结论纤维喉镜检查对儿童声音嘶哑是一种快速、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有助于临床早期治疗。
陈湘晖赵素萍冯永田湘娥
关键词:儿童声带疾病咽喉疾病
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纵隔气肿或气胸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纵隔气肿、气胸发生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对10例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发生纵隔气肿、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亡2例,8例治愈。结论:肺内压过大、肺泡破裂是纵隔气肿、气胸发生的主要原因。尽快解除梗阻、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与预后密切相关。
唐瑶云肖健云赵素萍刘季威田湘娥徐婧
关键词:支气管纵隔气肿气胸
伴颅内疾患语前聋病人的人工耳蜗植入术(附3例报告)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伴有颅内疾患的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候选者的手术和术前评估的问题。方法总结在我院发现的3例伴有颅内疾病的语前聋病人,3例都已经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术。结果3例病人均在术前的磁共振检查发现了合并有颅内疾病,手术后病人均成功重建了听力。结论对于伴有颅内疾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候选者在经过术前全面评估和审慎观察后可以实施手术;术前磁共振检查是发现大脑疾病的重要手段。
蔡鑫章冯永贺楚峰陈登明梅凌云田湘娥严新翔
关键词:病人人工耳蜗植入术颅内疾病颅内疾患语前聋脑疾病
面神经迷路段的手术入路和显微解剖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以面神经迷路段手术入路为依据的面神经迷路段和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以及各手术入路的比较解剖。方法 对 6例 (12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依顺序模拟经乳突—上鼓室入路、经迷路入路、经颅中窝入路的手术操作 ,对各入路涉及的解剖学标志及暴露范围进行观测。结果 经乳突—上鼓室入路可以显示面神经的乳突段、鼓室段、迷路段远侧端的 0 .94mm± 0 .0 6mm和膝状神经节 ;经迷路入路可以显示颞骨内段面神经全程 ;经颅中窝入路对于迷路段近脑端的面神经管入口、远侧端的膝状神经节及其分支岩大神经节均显露良好。各手术入路均可确定恒定的解剖标志对面神经加以保护。结论 各手术入路对迷路段面神经暴露程度不同 ,存在不同的优缺点 ,临床应用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梅凌云冯永肖健云赵素萍田湘娥
关键词:面神经手术入路显微解剖
鼻内窥镜下高频电凝止血在鼻出血的应用被引量:37
2003年
目的 :探讨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高频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方法 :1 5~ 82岁 1 2 0例鼻出血病人均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高频电凝止血。结果 :1 2 0例均达到一次性有效止血效果。结论 :经鼻内窥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术能在狭窄的鼻腔中获得良好的视野 ,准确到达出血部位 ,一次性成功止血与常规鼻腔填塞及单纯电凝烧灼止血相比较 ,此种方法更为有效 ,安全 。
田湘娥蒋卫红
关键词:鼻内窥镜高频电凝鼻出血止血
电子耳蜗植入术相关解剖标志及手术入路的探讨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确定电子耳蜗植入术电极串在耳蜗的入口 ,并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 对 14侧成人尸头 ,用两种手术入路 :①经乳突后鼓室入路 ,在圆窗前部钻孔入耳蜗第 1圈 ;②经乳突上鼓室和后鼓室联合入路 ,于匙突的下方钻孔入耳蜗第 2圈。对有关解剖参数进行测量。结果 电极串耳蜗第 1圈入口定位于圆窗前缘前方1.12 4mm ,耳蜗第 2圈入口定位于匙突下方 1.2 2 7mm。结论 针对病人不同的情况 。
徐钢田湘娥冯永蒋卫红
关键词:耳蜗植入鼓阶手术入路
不同环境对正常青年人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研究正常青年人在隔音和非隔音环境下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N)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探讨环境噪声对耳声发射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Capella耳声发射仪对正常听力青年人 102耳分别在隔音和非隔音环境下记录 DPOAE和 TEOAE。结果两种环境下 DPOAE的幅值无显著差异,信噪比(S/N-ratio)、叠加次数、扫描时间有显著性差异;TEOAE的幅值、信噪比、相关系数(Corr)、叠加次数、扫描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隔音和非隔音环境下的DPOAE、TEOAE的通过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环境噪声(55~65dBSpL)对DPOAE幅值(除0.5kHz外)无明显影响,对TEOAn有显著影响;在听力筛选时,尤其是在非隔音环境下应用DPOAE较TEOAE准确率高;不但具有频率特异性,且可明显降低假阳性率。
欧阳顺林肖健云方俭生冯永田湘娥
关键词:环境噪声听力检查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